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科 《陕西中医》1989,10(7):312-312
<正> 四逆散一方首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内科多种病证,取得满意疗效,介绍于下。一、乳癖:白某,女,46岁,1983年6月15日诊。自诉乳房出现肿块且疼痛1年。1年前左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5个,大的如栗子,小的如花生豆,推之可动,表面光滑,情绪波动时疼痛加剧,伴有胸闷、纳呆,时喜叹息。曾在当地服用中西药物(药名不详)效不显。舌苔白根稍腻,脉沉滑右关弦。诊为乳癖,证属气滞痰凝,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处方:醋柴胡、海藻、昆布各10克,白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四逆散条文解读、组方分析及分享临床典型病案1则,浅谈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正> 四逆散原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其所主治之“四逆”为热厥,系传经热邪,陷于里,阳气内郁,不能外达所致的四肢逆冷。方中柴胡疏转气机和解少阳,使枢机运转而透解郁热;枳实行气消滞,泄热降浊;柴、枳相配可升清降浊,兼下滞气;芍药养血活血柔肝止痛;炙甘草缓急和中。芍、草相合可调理肝脾,则土木得和而气机流畅。枳、芍合用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癔病性瘫痪 潘某,女,32岁。1990年7月2日诊。1天前因恼怒而昏厥,针刺人中、涌泉穴后苏醒,但双下肢痿软沉重不能行走,伴胸脘满闷而胀,周身沉重烦乱,手足麻木发凉,时欲哭,善叹息。查体见双下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苔薄白,脉沉弦。诊断为癔病性瘫痪。试用针刺和暗示疗法,未效。辨证属肝气郁结,经络阻滞所致之痿证,应疏肝解郁,佐以通络,予以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白芍、川牛膝各15克,枳实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剂。3日后来诊,述当天服一剂后,周身沉重烦乱消失,现已行走如常,余症皆除。随访2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等四味药组成.药虽四味,配伍严谨.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和胃理脾,透邪之功.笔者临床依其功效,推衍变化,加减化裁治疗各种杂病,每获佳效.略有心得,不揣浅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治疗胁痛、阳痿、三叉神经痛、胃痛及慢性胆囊炎每获显效,附以验案5则以佐证。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宣达郁滞之功,除治疗以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外,笔者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胁痛、阳痿、三叉神经痛、胃痛、慢性胆囊炎等疑难杂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果 《北京中医》2007,26(6):339-341
历代医家对四逆散方证的论述,无论是维护旧论派,还是辨证论治派,均或多或少对此条文的真实性有着一定的怀疑。而桂林古本《伤寒论》的问世为解决这一久悬未决的难题提供了契机,书中将四逆散纳入少阳篇,方名为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而非四逆散,所治乃是少阳病胆气不降之证,揭示了本方证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在五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四逆散的主治即为原文,而六版及七版教材则多了"阳郁厥逆及肝脾不和证"两证,但并没有主次之分.临床上四逆散用途广泛,无论何脏病变皆可应用,但其方义并未能清晰揭示组方之真义,初学者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9.
赵厚睿 《吉林中医药》2009,29(3):231-232
《伤寒杂病论》精神实质即方证辨证,或称为汤方辨证、方剂辨证等,其具体辨证方法早已为人所熟知,即“有是证,用是方”,或简称“辨方证”。如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云:“方证辨证虽是辨证的尖端”,但从思辨的步骤上来看,最好还是遵循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的原则,从此角度来运用经方,则会发现“方证辨证”便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便捷性。笔者现将临床中运用方证辨证的几则验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从形貌、精神、体征、腹诊、舌脉、常见病等方面探讨四逆散应用的适应方证,并举验案5则。  相似文献   

12.
刘春龙  胡连军 《河北中医》2008,30(10):1048-1049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治疗由于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而出现的热厥轻证.其5个或然证亦是由于肝胃气滞,疏泄不利,升降失常,经脉不通所导致的不同证候.方中柴胡味薄气升,疏肝解郁而透达阳气;枳实味苦主降,破气散结而宣通胃络,一升一降,气机调畅 .白芍药、甘草制肝和脾缓急益阴.药虽4味而临证加减应用,疗效非凡,体现出了经方之神奇.现将笔者临床应用四逆散治疗5个或然证的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四逆散,本为四肢厥逆而设,笔者把握肝气、胆气、胃气、经气四逆之真谛,舍其症而用其机,以四逆散“调气平逆”,用于肝胆脾胃及冲任诸脉病症,常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方中柴胡、枳实、芍药三药具有疏、行、破之功,以求"木郁达之"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严谨,疏达肝胃,宣通阳气。我们用此方治疗肝郁气滞所致不育、不孕症效果甚佳,介绍如下。1阳痿不育32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患者阳痿1年,查B超前列腺无异常发现。自认为肾虚,遍服多种补肾壮阳药,久而无功。患者两目炯炯有神,体魄甚  相似文献   

15.
徐焱琛   《新中医》2007,39(5):70-70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枳实、柴胡、白芍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功效,主治传经热邪、阳气内郁之热厥证。笔者临床灵活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外感发热或胁肋、脘腹疼痛,亦可用于心悸、郁证、月经不调、盆腔炎等疾病,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急性视神经乳突炎陈某 ,女 ,2 9岁 ,工人 ,1 995年 1 0月 1 8日初诊。患者于 8月 1 6日生一女孩 ,难产出血过多 ,致身体虚弱。且因丈夫不喜欢女孩 ,夫妻争吵 ,因而心情郁闷 ,于 9月 2 8日晨出现失明 ,经医院确诊为急性视神经乳突炎 ,用红霉素、地塞米松加入 5%葡萄糖溶液静脉点滴 ,口服维生素 B1、A,治疗 1周无明显效果。来我处诊治时患者面色痿黄发暗 ,眼球转动尚灵活 ,近距离仍辨不清手指数 ,眼球后疼痛 ,胸胁胀痛 ,叹息频作 ,舌质暗红 ,苔薄微黄 ,脉细而弦。证属肝郁气滞 ,血行不畅 ,脉络受阻。治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处方 :柴胡 1 5…  相似文献   

17.
谷松 《中医药学刊》2006,24(1):141-143
通过对历代医家研究四逆散方证的六经病住、病因病机、主证以及四逆散的功效、组方等理论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四逆散方证的理论研究做以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四逆散方证原为伤寒邪入少阴,阳气内郁,气机不畅而设,属少阴病的特殊证情,其功效应为调畅气机,透迭郁阳,“四逆”为其最主要、明显的主治症状。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为张仲景《伤寒论》方,本方主证为传经热邪,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末的四肢厥逆证,故方名"四逆"。其主治病症如《伤寒论》所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故"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19.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第28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不拘泥于"阳郁四逆",有些新的思路与方法,写来与同道参考。睾丸肿胀疼痛患者,男,30岁,右侧睾丸肿胀疼痛半月余,查B超附睾肿大,血常规:WBC16.7×109/L。服抗生素无效,查舌苔黄稍腻,脉弦滑。治则疏肝理气,解郁散结。处方:柴胡15g,白芍12g,枳壳12g,甘草6g,泽泻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在临床的运用十分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男、皮肤等临床各科。该文通过文献检索四逆散方证相关的研究,对四逆散的方证关系研究进行综述讨论,从而深化对四逆散方证的认识,为四逆散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