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791例(791耳)采用中医规范化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耳别、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症状(耳鸣、耳堵、眩晕)和既往治疗史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总体疗效方面:791例患者中,痊愈179例,显效115例,有效141例,无效356例,痊愈率为22.63%,总有效率为54.99%。(2)疗效的影响因素方面:老年患者的疗效较中青年患者差;病程越短则疗效越好;耳聋程度越轻则痊愈的可能性越大;听力曲线为低频下降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全聋型者,其痊愈率依次降低;伴有眩晕者的痊愈率较无眩晕者低;既往经过西医治疗无效患者的疗效较未经过任何治疗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疗效,而患者的年龄、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眩晕、既往有无治疗史等因素对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经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运用中医综合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挽救性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53例突发性聋的患者,采取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辨证内服、中成药静脉滴注、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穴位敷贴、针灸、按摩导引及声信息治疗等)进行挽救性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主要伴随症状缓解情况及其病程与疗效关系。【结果】(1)经中医综合治疗后,53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49.06%。(2)在患者耳鸣、耳闷、眩晕等主要伴随症状中,因2例描述不够详细未纳入统计,其余患者中大部分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3)病程在14 d内者22例,总有效率为72.73%;病程超过14 d者31例,总有效率为32.26%;病程在14 d内的疗效显著优于病程超过14 d者(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挽救性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确切,且越早进行中医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121-2126
【目的】探讨前期接受西药治疗对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1例(371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入院前在外院接受过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溶栓剂、神经营养药等西药治疗者归入A组(181例),未接受过西药治疗者归入B组(190例)。2组患者均接受统一的中医规范化治疗,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及疗效的差异。【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听力下降曲线类型分布、耳聋程度、眩晕伴发率和疗程等可能影响疗效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经过中医规范化治疗后,B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32%(50/190)、64.21%(122/190),A组分别为14.92%(27/181)、45.30%(82/181);组间比较,B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期接受过西药治疗无效者,使用中医规范化治疗仍有一定疗效,但西药的使用可能降低中医治疗效果,其原因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易损伤脾胃、加重失眠,改善微循环类药易致出血及耗气伤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34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伴眩晕及体位试验结果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非BPPV组(66例)和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22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及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BPPV的疗效.结果见,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多为全聋型及平坦下降型,多累及后半规管;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听力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突发性聋伴BPPV组(P<0.05);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经1~3次复位治疗后均可痊愈.[讨论] BPPV可能是影响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针灸并举治疗肾阴阳亏虚型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中药汤剂并加用针灸,综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肾阴阳亏虚不育症患者34例。结果治疗组34例中,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愈显率52.94%。对照组34例中,临床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愈显率26.42%。结论中医针灸药合用对肾阴阳两虚不育症有较好的疗效,可考虑将针灸药合用疗法推广到其他证型不育症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单侧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听力的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孟新  李兵  李素芳 《重庆医学》2003,32(3):325-32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76例单侧耳突发性聋,治疗前病程在10d以内,同一治疗方案及疗程,观察伴或不伴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多表现为重度或高频听力损失,此两组听力损失型伴或不伴眩晕疗效均不满意,而不伴眩晕者多表现为低频或平坦型听力损失,且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无相关性,疗效与治疗起始听力损失的曲线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常见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突发性聋患者的病历。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微循环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类药物、高压氧治疗。对于伴有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疗程2~4周。统计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发病至初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与耳鸣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痊愈30例,显效48例,痊愈率为24.19%,痊愈、显效率为62.90%。年龄<60岁各组与61~75岁组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程<7d、7~14d、>14d的3组疗效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初诊听力损失轻、中度与重、极重度疗效差异显著(P<0.05)。初诊听力曲线上升型、平坦型与下降型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P<0.01)。结论:>60岁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显著下降;发病后初诊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发病>14d就诊疗效明显不佳;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CRF)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现场调查200例恶性肿瘤具有癌因性疲乏症状的患者,通过问诊和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治疗相关资料及中医临床资料,并通过CRF量表(即Piper疲乏量表)量化评估患者疲乏情况。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进行聚类分型,结合临床实际和专业知识确定中医证型。【结果】(1)CRF量表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疲乏行为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2)分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选择6分类时各条目分布较为合理,即CRF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型可分为肾阳虚、肝气郁结、脾胃阴虚、寒湿困脾、肺气亏虚、脾气亏虚等6个证型。(3)200例恶性肿瘤CRF患者中,脾气亏虚证出现率最高(占35.2%),其他依次为肺气亏虚证(占22.7%)、肝气郁结证(占14.47%)、寒湿困脾证(占11.51%)、肾阳虚证(占8.88%),脾胃阴虚证出现率最低(占7.24%)。【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出临床上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性耳聋中医辨证与纯音测听及血流变相关性。方法选取肝火上扰型、痰火郁结型、气滞血瘀型、肾精亏损型和气血亏虚型各20例,并选取20例健康人做对照组。每例均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及全套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肝火上扰型、痰火郁结型听力损失多以轻中度聋为主;气滞血瘀型、肾精亏损型和气血亏虚型听力损失多为中重度、重度聋和全聋。各型老年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肾精亏损型、气滞血瘀型各指标异常情况更加明显(P0.001)。结论老年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均表现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尤以肾精亏损型、气滞血瘀组为重,显示肾虚、血瘀为老年性耳聋的两大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过程中听力损失加重的频率分布及程度,并试图探讨其原因或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2009年8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过程中听力损失加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纯音听力检查资料,统计各频率的发生几率及程度;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必要的检查以探讨其原因或诱因?【结果】 54例治疗过程中听力变差患者占同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比例为7.55%(54/715),均发生在发病3 ~ 16 d范围内,其中左耳26例,右耳28例;各频率的发生率及听力下降程度(dB)分别为:125 Hz,88.9%(48/54),28.3 ± 16.2;250 Hz,94.4%(51/54),29.0± 18.8;500 Hz,81.2%(44/54),26.6± 18.1;1 kHz, 55.6%(30/54),25.2± 17.2;2 kHz, 44.4%(24/54),25.4± 17.6;4 kHz,22.2%(12/54),26.3± 18.0;8 kHz,18.5%(10/54), 25.5± 17.4;各频率间听力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 = 0.955),各频率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00)?13例患者休息欠佳和精神压力大,占24.1%;3例患者诉伴发的眩晕?耳鸣症状加重影响测试,占5.6%;1例疑为激素减量所致,占1.9%;其余37例未找到明确诱因?听力曲线分型:23例平坦型,6例全聋型,8例中低频型?【结论】 部分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听力损失加重的情况,发生率呈现由低频向高频逐渐下降趋势,发生率最高出现在250 Hz,最低出现在8 kHz?导致听力损失加重的原因或诱因包括:休息欠佳和精神压力大;伴随症状加重影响检查结果;激素减量影响;属于缓降型突聋?溶栓治疗导致内耳出血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膜迷路积水加重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1例(63耳)在校高中和大学生突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构成比约为4:1.约1/4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发病时伴眩晕、耳鸣者分别占41.2%及66.7%.初诊时纯音听力曲线全聋型占52.4%、下降型占23.8%,平坦或上升型占23.8%.总体疗效为痊愈占4.8%,显效占14.3%,有效占33.3%,总有效率为52.4%.3种治疗药物(类固醇激素,前列地尔,金纳多)的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中,性别、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4 kHz听阈能否测出及纯音听力曲线类型与预后有关,而眩晕和耳鸣对预后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青年突聋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的一般性规律,但仍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宏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67-2268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证型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痰浊中阻型、瘀血阻络型、肾精不足型、肾阳不足型。结果选择治疗96例门诊患者,痊愈62例,占64.58%;显效15例,占15.63%;有效9例,占9.37%;无效10例,占10.42%,总有效率为89.58%。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眩晕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龚洁清 《当代医学》2008,(15):102-103
目的 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功能检查情况及疗效.结果 36例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其中29例听力曲线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为轻度,经治疗后均痊愈.7例患者在初诊后5h~18h听力由轻度下降至中、重度,曲线呈以高频下降为主的下降型,并伴有眩晕,经治疗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 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患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龚洁清 《当代医学》2008,(16):102-103
目的 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功能检查情况及疗效.结果 36例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其中29例听力曲线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为轻度,经治疗后均痊愈.7例患者在初诊后5h~18h听力由轻度下降至中、重度,曲线呈以高频下降为主的下降型,并伴有眩晕.经治疗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 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患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功能检查情况及疗效.结果 36例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其中29例听力曲线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为轻度,经治疗后均痊愈.7例患者在初诊后5h~18h听力由轻度下降至中、重度,曲线呈以高频下降为主的下降型,并伴有眩晕,经治疗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 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患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李曰戟  关丽琴 《河北医学》2010,16(11):1355-135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起病3-7d就治者有效率为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从年龄上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83.3%;46-60岁者有效率70.0%;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33.3%。伴有眩晕者有效率42.8%;不伴眩晕者有效率86.5%。听力曲线平坦型的有效率73.8%,上升型的有效率100%,下降型的有效率62.9%,全聋型有效率27.8%,其他型的有效率66.7%。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微观影像特点,探讨膝骨性关节炎(KOA)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声像图改变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KOA患者(共79个患膝)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证型患者患膝的关节软骨、滑膜囊等组织的病变特点,探讨KOA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声像图表现的关系。【结果】(1)对KOA患者的79个患膝进行中医分型,其中筋脉瘀滞型26膝(占32.91%),湿注骨节型23膝(占29.11%),肝肾亏虚型30膝(占37.98%)。(2)不同证型KOA患者的患膝均有髌上囊积液、滑膜增厚、软骨回声改变等特点。其中筋脉瘀滞型的滑膜病变较轻;湿注骨节型的积液量明显增多,滑膜血流丰富;肝肾亏虚型的软骨退变明显,变薄或缺失,软骨下骨面不平整。不同证型间比较:湿注骨节型的髌上囊积液深度和容量均较肝肾亏虚型和筋脉瘀滞型明显增多(P0.05),滑膜血流显示率均较肝肾亏虚型和筋脉瘀滞型明显升高(P0.05);且肝肾亏虚型的髌上囊积液深度和容量均较筋脉瘀滞型明显增多(P0.05),软骨厚度均较筋脉瘀滞型明显变薄(P0.05)。【结论】KOA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关节软骨退变程度、髌上囊积液量、滑膜厚度及血供有相关性;膝关节超声检查声像图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可为临床辨证治疗KOA提供可视的、无创的、动态客观的疗效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聋的病因、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7-2002年的46例(52耳)20 岁以下青少年突发性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构成比约为2.4:1,大部分的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和精神压力。初诊时两耳同时发病占13.04%,伴眩晕者占28.26%;0.25-4KHz频率平均听力损失中重度(>60dB)占53.85%,听力曲线全耷型占46.15%。总体疗效为痊愈21.15%,显效17,3l%,有效25%,总有效率63.47%。结论在影响青少年突发性耷预后的因素中,发病前有无感冒史及治疗中精神因素、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纯音听力曲线类型及开始治疗时间与预后有关,而性别、单双耳发病、有无眩晕,以及用药种类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的一般性规律,但亦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归脾汤联合鸣天鼓治疗突发性聋伴眩晕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60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气血亏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因依从性差脱落3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完成本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归脾汤联合鸣天鼓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变化;比较两组眩晕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汉化眩晕症状量表(vertigo syndrome scale-Chinese, VSS-C)评分、伴随症状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听阈、眩晕VAS评分、DHI评分、VSS-C评分、耳鸣评分、耳闷胀感评分、睡眠障碍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P<0.01),而耳周感觉异常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参归脾汤治疗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人参归脾汤治疗,连用1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39项问卷(PDQ39)、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调查,并参照《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中医疗效评定总有效率60%,高于对照组的33.3%(P<0.01);治疗组患者PDQ39、ESS和P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人参归脾汤能改善气血亏虚型老年颤证患者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