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EV-A71型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实验室确诊的EV-A71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病例,其中重症病例36例,轻症病例3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发热最高温≥39 ℃、发病前常在小区玩耍可能为重症的危险因素;而首诊确诊为手足口病和首诊医院类型为区级医院及以上则可能为重症的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发热最高温≥39 ℃和发病前常在小区玩耍的重症病例发病风险为对照组的5.56倍和7.16倍;而首诊医院类型为区级医院及以上则为重症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患儿发热最高体温≥39 ℃可为EV-A71重症早期识别指标,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常在小区玩耍可增加重症风险,而首诊医院类型为区级医院及以上则能降低重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18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湖北省的COVID-19确诊病例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重症或危重症,把患者分成两组:轻型/普通型患者及重型/危重型患者。描述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暴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确诊病例48 814例,其中轻型/普通型患者38 73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10 084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4(41,65)岁。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高浓度PM2.5/PM10/SO2/O3暴露增加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 结论 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大气污染暴露是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应重视具有这些特征人群的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气象因素对南宁市手足口病发生的影响及各气象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南宁市手足口病周发病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型探讨气象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 南宁市手足口病发病与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均呈非线性关系。随着平均气温的升高发病数不断增加,在24 ℃左右达到最高峰,随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手足口病发病数随降雨量的增多不断增加,到40 mm左右时达到峰值,随后发病数随着降雨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少。平均气温与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均有一定的交互作用,高温低湿和适宜温度下的高风速可促进手足口病发生。 结论 平均气温、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生均有非线性影响,各气象因素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决策树法与积分模型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入组标准的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入组临床决策树法组和积分模型法组,分别采用两种综合诊断模型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临床决策树组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37例,年龄18~88岁,平均(49.33±19.63)岁,最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10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19例;积分模型组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31例,年龄13~84岁,平均(46.41±20.01)岁,最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94例,非结核性胸膜炎26例。临床决策树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57.4%,特异度78.9%,阳性预测值93.9%,阴性预测值24.6%,诊断准确率60.6%;积分模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75.5%,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98.6%,阴性预测值52.1%,诊断准确率80.0%。结论 积分模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临床决策树法,方法简单,可推广应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威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方法 对威海市2011~2015年SFTS发病情况和气象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将有SFTS病例的月定义为病例月,无SFTS病例的月定义为非病例月;对比分析病例月和非病例月的气象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建立决策树对气象因素变量进行二元分离后纳入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诊断,拟合最优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SFTS的影响。 结果 威海市SFTS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趋势,每年5~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月与非病例月的气象因素除月平均日照时数外,气温、风速等其他气象因素均有差异;月平均气温高于14 ℃时,SFTS的发病率升高(RR=3.41, 95%CI: 1.12~10.89);月平均风速高于5.8 m/s时,SFTS的发病率降低(RR=0.62, 95%CI: 0.39~0.96)。 结论 月平均气温高于14 ℃可能是SFTS的危险因素,月平均风速高于5.8 m/s可能是疾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对重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符合条件(P<0.2)的可疑影响因素;继续对筛选符合条件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估重症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采用ROC曲线对检测结果进行效能评价。结果 两组之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武汉居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武汉居住史(OR=4.609,95%CI:1.219~17.428;P=0.024)是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症组患者LYMPH计数低于普通组患者,而CRP、IL-6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LYMPH、CRP、IL-6预测重症COVID-19 的AUC分别为0.812、0.844、0.856,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3.68%,83.33%)、(76.32%,83.33%)、(73.68%,87.50%),临界点分别为0.84×109 /L、36.7 mg/L、23.3 pg/mL。结论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武汉居住史是COVID-19患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武汉居住史为重症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LYMPH、CRP、IL-6联合检测有助于重症COVID-19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以脓毒血症死亡风险预测为例,从重症监护医学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MIMIC)-Ⅳ中采集符合纳排标准的19 903例脓毒血症(sepsis-3)患者的临床数据,利用决策树、逻辑回归、随机森林、XGBoost、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分别构建脓毒血症死亡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局可解释方法(特征重要性、部分依赖图、个体条件期望、全局代理模型)和局部可解释方法(局部代理模型和Shapely值)对复杂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解释,探索影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解释性差的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模型LightGBM、随机森林、XGBoos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913、0.892、0.872]高于具有内在解释性的模型(逻辑回归模型AUC=0.779,决策树模型AUC=0.791),并利用全局解释性方法、局部可解释性方法两种类型的解释方法对机器学习模型决策过程进行解释。结论 利用全局解释性方法可以解释在整个特征空间内机器学习模型的响应趋势,利用局部可解释性方法可以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对特定病例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的适宜环境因素,预测其高风险区域,为山东省SFT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山东省2016—2019年SFTS报告病例和环境因子训练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分析SFTS发病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山东省2017—2020年SFTS发病高风险区域。 结果 对2016—2020年山东省报告的2 548例SFTS病例及环境因子的建模分析显示,14个环境因子不同程度影响山东省SFTS的发生,其中坡度贡献最大;日照时数、年累计降水量、年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为SFTS发生主要影响因子。ROC曲线显示,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较优,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862、0.842、0.830、0.832、0.814。模型预测的高风险区范围相对集中,围绕胶东半岛及鲁中地区集群。 结论 山东省SFTS高风险区域较为稳定,易发生在缓坡周围的平坡所在区域,且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应针对高发地区采取综合措施防控SFTS。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死亡模型加以验证。方法 收集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病例数据为建模组,建立死亡风险模型,以2016年1月至12月的病例数据为验证组,用于验证死亡模型。选取入住ICU后首次11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6的实验室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cutoff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预后有影响的实验室指标,并对其进行β值原始赋分,同时β值取整后行简化赋分,建立风险模型并验证,并对不同总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 血ALT、AST、CKMB、Cr、UA、BUN,血清Ca2+、K+、Na+的AUC均>0.60。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 AST、K+、BUN指标升高与预测死亡直接相关。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07,以简化赋分为3分为界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5.2%。结论 AST、K、BUN的简化赋分对预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价值,总评分≥3分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长沙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和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5—2019年长沙市疟疾病例信息,描述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疟疾诊断机构、诊断及时性、病情等情况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长沙市共报告290例疟疾病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患者占74.83%;长沙市9个辖区(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和分布,现住址为本市病例151例,外地病例139例;疟疾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务工人员居多;市级医疗机构诊治病例数最多,省级医疗机构诊断率最高,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初诊到诊断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396, P>0.05);2019年相对于2015年诊断及时性上升(H发病-初诊=14.186, P<0.05; H初诊-诊断=33.708, P<0.05);疟疾重症患者(包括危重)有191例,恶性疟相对于其他疟疾患者重症率高(χ2=6.712, P<0.05),不同病情的疟疾患者诊断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发病-初诊=-1.157, P>0.05; Z初诊-诊断=-0.197, P>0.05)。结论 长沙市输入性疟疾诊断及时性有所提升,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疟疾防控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房山区窦店镇2007年1月-2012年12月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房山区窦店镇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18例,年均发病率为250.16/10万,高于房山区的发病水平。手足口病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38:1;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5-7月,共发病388例,占62.7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占63.43%):94.01%的病例为散居和幼托儿童;主要症状为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结论房山区窦店镇手足口病发病率偏高,应结合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本辖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重点人群手足口病的防控,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张红  李万书  伍秀敏  许欣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25-126,129
目的 了解四川省宜宾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网收集2011~2012年宜宾市手足口病疫情信息,收集519例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分型.结果 2011~2012年宜宾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344例,其中,重症8例,死亡1例,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发病为主;2012年发病率高于2011年,无暴发疫情;四季均发病,呈双峰流行;病原体优势毒株有由EV71向CoxA16转变的趋势;重症病例比和病死率均低于全国水平.结论 宜宾市手足口病的发病2012年较2011年有大幅度上升,且发病月份分布明显不同,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较低,应重点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控制效果。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共暴发手足口病疫情20起,发病人数136人,波及人数2047人,1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暴发高峰集中在4~6月,3岁组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90%的手足口病例发生在幼儿园,10%的病例发生在家中。新安街道为暴发起数最多的街道。5起暴发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检出率为71.43%,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检出率占28.57%。85%的暴发病例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接触传播而发病。结论宝安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春夏季节,人群为3岁组托幼儿童。宣传教育教师及家长注重幼儿卫生习·赁的培养,及时做好玩具与被褥的消毒,避免日常接触传播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河池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池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河池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0701例,年均发病率为165.16/10万;重症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其病死率为10.94%。各县(市、区)病例报告超过1000例,3—7月为发病高峰期(占71.45%)。农村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5岁的病例最多(占95.6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1)。重症病例、普通病例标本EV71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81%、29.62%,重症病例发生率与EV71型病毒核酸阳性率呈正比例关系。结论目前河池市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仍严峻,特别要加强农村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按月整理2005~2010年间手足口病发病数及对应月份的气象数据.结果 4~7月为长宁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进行手足口病月发病数和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月发病数与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降雨日、蒸发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显著性,与日照时间、相对湿度、降雨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显著性.当月气温≥20℃(OR=13.32,95%CI=1.587~ 111.793),手足口病高发(≥50例/月)的风险加大.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和部分气象因素存在相关性.使用气象因素如平均气温等进行手足口病疫情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黄冈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黄冈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09~2013年黄冈市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64例,重症发生率为0.2%,重症病例病死率为9.38%。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进展为手足口病重症患儿(χ2=4.42,P=0.035),98.4%(63/64)的重症病例发生在﹤3岁组婴幼儿中;不同年龄组间重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1,P=0.000),且随着年龄上升,重症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趋势χ2=57.48,P=0.000)。散居儿童重症发生率高于幼托和学生(χ2=6.73,P=0.01)。全市有7个县有重症病例报告,浠水县报告最多(68.75%);79.7%的重症病例集中在6月和7月。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59.4%),6例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5例。结论黄冈市手足口病疫情逐年升高,应对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及高发季节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主要实验室检测结果,寻找重症HFM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FMD患儿(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及主要的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项进行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延安市宝塔区学龄期儿童哮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等情况,为延安市学龄期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延安市宝塔区居住1年以上的6~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选取1所小学或中学的1~8年级学生,共计约9 000人。通过发放并指导填写2010年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制定的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表的方式来筛选哮喘患儿。对上述筛选出的哮喘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哮喘儿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延安市宝塔区学龄期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61%,其中女童患病率1.17%,男童患病率2.02%,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个人药物过敏、有抗生素治疗史、天花板/墙壁/地板有霉斑、孩子出生前后家中有人吸烟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顺产是儿童哮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延安市宝塔区学龄期儿童哮喘患病率较全国水平低;接触过敏原、霉斑环境、烟草烟雾环境及滥用抗生素能够增加哮喘的发生,顺产能够降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