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阳性者低危型感染型别分布特征。方法 以深圳地区2014—2016年参与子宫颈癌筛查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HPV检测阳性且HPV基因分型检测为低危型的HPV感染型别分布,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低危型HP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10 624例HPV阳性者纳入型别分析,感染低危型HPV者共1 077例,占10.1%。不同低危型别感染按比例高到低分别为HPV 43(3.3%)、HPV 6(2.6%)、HPV 42(2.3%)、HPV 11(2.0%)、HPV 44(0.4%)和HPV 81(0.1%)。除民族外,不同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筛查形式、筛查年份及高危型HPV 16/18感染状态者低危型HPV感染比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25岁及以下者为参照,其他高年龄组发生低危型HPV感染的风险降低;以已婚者为参照,未婚/离异/丧偶者发生低危型HPV感染的风险更高(OR和95%CI:1.91,1.47~ 2.47);与无高危型HPV 16/18者相比,感染高危型HPV 16/18者发生低危型HPV感染的风险降低(OR和95%CI:0.25,0.20~0.31)。结论 2014—2016年深圳地区女性HPV阳性者低危型别感染以HPV 43最为常见,年龄、婚姻状况、高危型HPV 16/18感染可能是低危型HPV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江门市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及其基因亚型分布情况,为该市今后防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癌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及膜杂交原理,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1 523例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比较不同基因亚型的流行病学特点。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 523例女性生殖道HPV筛查感染率为16.90%(5 326/31 523),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其中52、16、58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17.70%,15.04%和12.32%;5 326例HPV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者4 331例,构成比为81.32%,双重感染为775例,构成比为14.55%,三重或以上感染为220例,构成比为4.13%,最多可7种亚型同时感染;按年龄分组中>6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占29.96%,其次为>50~60岁组(22.43%),≤30岁组 (17.61%),>40~50岁组(16.66%),>30~40岁组感染率最低(14.17%),>30岁组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广东省江门市就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最常见的是HPV52亚型,>60岁是HPV感染高发人群,应加强HPV筛查力度,为今后HPV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宫颈门诊就诊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GCT)感染情况及其与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2018年1—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宫颈门诊就诊者病历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型HPV和GCT与子宫颈病变的关联,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 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 本研究纳入深圳市宫颈门诊就诊者881例,平均年龄(36.86±9.46)岁。高危型HPV阳性率为71.7%,GCT的阳性率为7.4%,高危型HPV合并GCT的感染率为5.6%。高危型HPV阳性率随年龄递增(P趋势=0.001),而GCT阳性率和高危型HPV合并GCT感染率呈现随年龄逐渐下降的趋势(趋势性P=0.002和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与细胞学ASCUS+及病理学CIN1+存在显著关联,OR值及95%CI分别为3.72 (2.35, 5.90)和6.90 (3.79, 12.57);未发现GCT感染或高危型HPV合并GCT感染与细胞学ASCUS+及病理学CIN1+存在关联。结论 宫颈门诊就诊者是深圳市高危型HPV和GCT感染的重点人群,需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安全套促进和常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东营市适龄女性HPV感染情况,为合理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7—2018年山东省东营市参与“两癌筛查”的35~64岁女性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14种高危型HPV亚型进行检测,收集该人群基本信息和HPV感染情况等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调查适龄女性213 020人,平均年龄(49.02±7.64)岁;2017—2018年东营市共检出HPV阳性者18 463例,阳性检出率为8.67%,其中HPV16阳性者3 429例,阳性检出率1.61%,HPV18阳性者1 177例,阳性检出率0.55%,其他高危型别HPV阳性者15 352例,阳性检出率7.21%;在全部14种高危型别HPV阳性检出情况中,35~<40岁年龄段女性检出率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55岁有小幅度上升趋势;东营区、广饶区、垦利区、广饶县、利津县14种高危型别HPV检出率分别为7.91%、8.02%、9.55%、8.95%和8.39%,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621,P<0.05),而东营区HPV16、HPV18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9%和0.38%,比其他县区低;城镇和农村居民中全部14种高危型别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6%和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976,P<0.05),进一步根据县(区)进行分类,结果显示,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区城镇各型HPV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农村,但广饶县和利津县HPV16和HPV18的阳性检出率在城乡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0.289,0.023,1.452,P>0.05)。结论 山东省东营市适龄女性HP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HPV感染的年轻化趋势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做好重点人群的监测与筛查,并提高城镇居民“两癌筛查”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HPV感染和子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深圳市对2 694名成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宫颈HPV DNA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分析不同年龄组HPV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HPV的感染率为17.8%(480例),单纯高危型和单纯低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16.0%和1.8%。高危性HPV感染者432例,以52型、16型、53型、51型、58型为主,感染率分别为3.6%、1.9%、1.5%、1.4%、1.2%;低危型感染者48例,主要致病亚型为HPV81(0.8%)、HPV6(0.3%)和HPV11(0.3%)。单因素分析后,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变量有: 首次性生活年龄、丈夫婚外性行为、生产次数、流产史、性伴侣数、生殖系统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首次性生活年龄(≤20)、丈夫婚外性行为、生产次数(>1)、流产史、性伴侣数(>1)、生殖系统感染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深圳妇女HPV感染率较高,最常见感染型别为 HPV 52,其次是 HPV 16、HPV 53、HPV 51和HPV 58。感染高峰年龄为30~<40岁和45~<6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及妊娠次数、流产、丈夫婚外性行为和生殖系统感染是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市女性健康体检者宫颈病变情况,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女性,采用HPV和TCT检查,对TCT异常者增补阴道镜病理学检查。分析TCT和HPV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10 39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中HPV感染率8.89%(924/10 395),共检出HPV亚型数1 052个(高危型859个、低危型193个)。高危HPV型以HPV 16型(1.68%)、HPV 58型(1.33%)、HPV 18型(1.28%)常见,低危HPV型以HPV 6型(0.67%)、HPV Cp8304型(0.38%)、HPV 11型(0.59%)常见。单一HPV亚型感染820例(占88.74 %),二重感染85例(9.20 %)、三重感染14例(1.52 %)、四重感染5例(0.43 %);TCT检查,异常765例(7.36%),765例TCT异常患者经阴道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明确异常率67.32%(515/765);HPV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8%(484/515)、48.00%(120/250)、78.95%(604/765)、21.17%(130/614)、78.83%(484/614)、79.47%(120/151);TCT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假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515/515)、32.68%(250/765)和67.32%(515/765)。单一TCT以宫颈病变的765例体检者中,6例为宫颈癌。联合HPV阳性614例体检者中,13例为宫颈癌,宫颈癌筛查发现率分别为0.78%(6/765)和2.12%(13/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联合TCT+HPV筛查宫颈癌变更敏感。结论 成都市女性健康体检者采用TCT或HPV筛查宫颈病变均可获得可靠的筛查效能,TCT筛查宫颈病变的假阳性率过高和阳性预测值过低。临床应尽可能联合筛查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马红  许辉  顾文涛  李遇梅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1):1079-1082
目的 观察5α-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α-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疗法对女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CA)合并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2017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女性尖锐湿疣合并宫颈高危HPV感染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其中光动力组微波术清除疣体后采用ALA-PDT治疗,干扰素组微波术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联合组采用ALA-PDT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低危型HPV感染治疗效果,即疣体消失,无新疣体出现:联合组(95.0%)高于光动力组(80.0%)及干扰素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治疗效果:高危型HPV感染转阴率联合组(95.0%)高于光动力组(70.0%)及干扰素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及随访过程。结论 微波术清除疣体后,使用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凝胶疗法治疗女性尖锐湿疣合并宫颈高危HPV感染,疗效好以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陕西省延安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特征及基因型分型,为本地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及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总结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进行HPV检测的体检、“两癌”筛查及就诊患者共5472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斑点杂交法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24种HPV核酸亚型(包括18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分析HPV感染率,并对感染人群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5472例检测人群中HPV感染1043例,感染率19.06%。主要为单一高危型感染,感染率为12.02%;单一低危型感染率为2.19%;多重感染HPV率为4.82%。1043例HPV感染者中前五位的高危型分别为:HPV16(12.8%)、HPV52(8.8%)、HPV58(7.6%)、HPV56(4.9%)、HPV51(3.9%);前三位的低危分型分别为HPV42(3.3%)、HPV6(2.2%)、HPV44(2.2%)。1043例感染者按5个年龄组的划分,其中30~39岁年龄组感染阳性占比最高,为40.27%;40~49岁年龄组感染阳性占比次之,为27.52%。结论 延安地区妇女HPV感染有其特点,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最常见的是高危型16、52亚型;30~49岁育龄期妇女是HPV感染的高发人群,应以重视提倡适龄人群大范围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及其他HPV相关疾病。并需要定期进行地区及全国范围内的HPV基因分型研究,掌握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1998—2018年新发现HIV阳性者基因亚型亚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HIV阳性者,采集全血标本进行DNA提取、pol基因区扩增、测序和判定亚型。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时间段亚型亚簇变化情况。结果 自2007年起检测发现CRF01_AE 的cluster 3和cluster 4两个亚簇,自2010年起检测发现CRF55_01B亚型。广西柳州地区流行的亚型、亚簇种类在增加。1998—2006年、2007—2009年、2010—2014年和2015—2018年这四个时间段,CRF01_AE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95.3%(346/363)、96.7%(734/759)、94.8%(1 536/1 620)和88.0%(499/567);CRF01_AE亚型cluster 1的构成比分别为93.4%(339/363)、91.8%(697/759)、89.3%(1 447/1 620)和79.5%(451/567),趋势卡方检验表明CRF01_AE亚型和cluster 1感染者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0.01)。CRF55_01B亚型在2010—2014年和2015—2018年分别发现为7和12人。结论 CRF01_AE为广西柳州市的主要流行亚型,但该亚型感染者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该地区CRF01_AE亚型中亚簇和HIV亚型种类的增加,提示可能存在新的HIV毒株传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妇科门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HPV型别分布及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特征,探讨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法对妇科门诊5 869名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5 869例样本中,HPV总感染率为23.6%,HPV高危型检出率占19.6%,低危型为6.7%,HPV感染率较高型别依次为HPV16、52、11、58、6、18、53、33;1385例HPV阳性中,存在HPV亚型单一感染(72.1%)、双重感染(21.3%)及三重以上感染(6.6%).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91.7%)明显高于宫颈炎患者(χ2=207.426, P<0.001)和健康体检者(χ2=252.211, P<0.001),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亚型为HPV16、18、31、33、58、45.不同年龄女性HPV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86, P<0.01),≤25岁HPV感染率最高(32.5%),其次是>50岁(28.4%).结论 妇科门诊女性HPV感染以高危型为主,低危型为次,同时存在HPV高、低危亚型混合感染以及多重感染,HPV感染型别分布具有人群特点和地域差异;不同人群HPV感染率存在差异,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最高,除HPV16、18外,其他HPV高危亚型也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25岁和>50岁是HPV感染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伍军平  罗新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3):242-245,250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宫颈癌筛查的妇女1 380例,采用改良导流杂交法行宫颈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状况、多重感染和基因型别.结果:(1)HPV感染率为32.17%(444/1 380),高危型HPV(HR-HPV...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非户籍妇女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多阶段分层抽样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12个社区5391名妇女进行宫颈HPV基因型检测,初筛阳性1445例再进行液基细胞学技术(TCT)检测.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病变与HPV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HPV阳性中最常见的5种基因型为HPV16(9.56%)、HPV58(8.52%)、HPV52(6.92%)、HPV18(6.31%)、HPV6(5.65%).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NILM)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中高危型HPV比例分别为26.99%、96.8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LM与HPV6、HPV11、HPV43有相关性,LSIL病变与HPV35、HPV51、HPV56相关,ASC-US病变与HPV31、HPV39相关.HSIL+组HPV16、HPV33和HPV58感染的风险较非HSIL+组明显升高.结论 特定高危型HPV基因型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有相关性,尤其HPV16、HPV33、HPV58感染,可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宫颈癌的防治及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北京地区2050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检测,并对各种亚型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50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总体阳性率为25.85%(530/2050),其中高危型阳性率为17.37%(356/2050);低危型阳性率为5.02%(103/050);在23种亚型中,最常见的类型依次为16、6、58、52、43型,未检测出44、39及MM4型。HPV单一感染共检测出20种型别,其阳性检出率为19.12%(392/2050),最主要的为16亚型,占21.43%(84/392)。多重型别HPV感染阳性率为6.73(138/2050);以二重感染最常见,占78.79%(109/138),其中(HPV11+43)、(HPV16+6)型各6例,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本地区女性宫颈细胞HPV感染高危型以16、52、58型为主,低危型以6、43型为主。对宫颈HPV感染基因型的调查,可以有效降低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概率,并为宫颈癌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13种基因型,为早期诊断HPV感染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Q PCR方法检测67例HPV感染患者高危型HPV基因型.[结果]67例患者中HPV基因型单一感染型者为14例(20.9%),多种HPV基因型混合感染型者为12例(17.9%),高危型HPV基因型在各种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38.8%,其在CINⅠ中的阳性率为5.1%(2/39),CINⅡ为66.7%(8/12),CINⅢ和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均为100.0%(10/10,6/6).[结论]HPV亚型检测可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和病情判断,多重HPV感染及类别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5.
深圳女性生殖道HR-HPV感染与常见阴道病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深圳城区育龄妇女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与生殖道常见阴道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对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1 943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问卷调查、妇科检查,收集阴道及宫颈分泌物。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检测阴道病原体。结果:深圳城区妇女HR-HPV DNA阳性381例,阳性率19.6%。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炎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HR-HPV的感染率分别为29.4%、31.4%、15.3%,患不同阴道炎的患者感染HR-HPV的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感染HR-HPV的OR值及OR值的95%CI分别是1.697(1.330~2.164)、1.589(0.892~2.568)、0.827(0.507~1.159)。结论:深圳城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与生殖道HR-HPV感染具有正相关性,而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HR-HP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快速导流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快速导流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4月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及体检中心送检的1022例样本全部进行快速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将其中563例与细胞学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1022例样本中,HPV感染率为37.57%(384/1022),广州地区最常见的HPV基因型依次为:16、52、58、68、CP8304、18、33、53、31、11、39、66。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逐渐增高,CINⅠ为32.40%(35/108),CINⅡ为56,67%(34/60),CINⅢ为78,05%(32/41),宫颈癌为95.23%(40/42),与正常体检组(10,53%,16/152)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快速导流杂交法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为95.23%(40/42),特异性为66.99%(349/521),阳性预测值为18.86%(40/212),阴性预测值为99.43%(349/351)。结论快速导流杂交法可准确进行HPV基因分型,诊断宫颈癌快速敏感,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是理想的宫颈癌粗筛方法,HPV基因分型也为本地区HPV的流行状况及基因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磊  毕庆庆  陈文  牟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42-2046
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女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恶性病变的直接原因。了解特定地区女性群体中HPV基因型分布情况,对于宫颈癌的筛查和疫苗预防策略的制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HPV基因型流行率和归因率。方法 收集2012—2015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和青岛市肿瘤医院就诊确诊为CIN和宫颈癌的患者共1 664例,其中CIN1级376例,CIN2级408例,CIN3级336例,宫颈鳞癌440例,宫颈腺癌10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后,分析HPV基因型在不同分级CIN和宫颈癌患者中的流行率、归因率。结果 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阳性率、单一基因型感染、2种基因型感染、3种基因型感染、4种及以上基因型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1级患者中,HPV52(19.1%)是流行率最高的基因型,随后依次是HPV16(17.4%)、HPV58(8.7%);在CIN2级和CIN3级患者中,流行率排在前5位的HPV基因型依次为HPV16、HPV52、HPV31、HPV33、HPV58;在宫颈鳞癌患者中,最常见的HPV基因型是HPV16(43.1%),随后依次是HPV52(16.3%)、HPV31(8.9%)、HPV58(7.3%);在宫颈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HPV基因型是HPV18(57.1%),随后依次是HPV16(28.6%)、HPV52(14.3%)。30.7%的CIN2级和43.3%的CIN3级归因于HPV16;49.1%的宫颈鳞癌和65.1%的宫颈腺癌归因于HPV16和HPV18。在CIN和宫颈癌患者中,除HPV16外,HPV52的归因率最高。结论 青岛地区的HPV疫苗接种计划和宫颈癌预防策略,在关注HPV16和HPV18的同时,也应当关注HPV52、31、58、33。探究HPV基因型流行率和归因率有助于临床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