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用穴位埋线结合调泌针法治疗痰湿内蕴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条件的痰湿内蕴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结合调泌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一般指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减肥指标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穴位埋线结合调泌针法治疗痰湿内蕴型肥胖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靳三针”由已故靳瑞教授所创,是岭南针灸新学派,临床上治疗各类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深得业界同仁的认可。“靳三针”的学术体系包括组穴方法、配穴方法、针灸手法、洽神调神方法。在中医学看来,所谓“病人”皆属“失神”之人,因此,临床治疗中调神的作用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3.
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调卫健脑针法有效延长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伴随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奇穴调神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奇穴调神组为治疗组,以药物组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均采用SPIEGEL量表、Athens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有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愈显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奇穴调神针刺法与口服艾司唑仑对失眠症均具有治疗作用,二者总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愈显率方面奇穴调神组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5.
调神意守针法是将针法守神法和道家意守法结合起来,促使针刺得气后循经感传甚至气至病所,激发患者潜在的调整功能。杨运宽教授常运用此针法治疗某些痛证、神经系统疾病及慢性难治性疾病,可获得较一般针法更好的疗效。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针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韩景献三焦针法调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鹤  于建春 《中医杂志》2013,54(3):211-213
三焦针法源自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论.主要从取穴和针刺手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三焦针法的调气观,说明三焦针法在取穴上通调上中下三焦之气、培护先后天之气、注重调气机、气化;针刺手法上能补虚泄实,疾徐并用,从而取得调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的作用。[方法]将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法组、传统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测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自评量表(SDS),并用放免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调神疏肝针法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功能亢进的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轴),起到抗抑郁的作用。[结论]调神疏肝针法可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勇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475-476
缺血性中风 6 0例随机分为益肾调督取穴组和普通取穴组各 30例 ,治疗 30天。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病类评分、血浆内皮素 (ET)的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 ,益肾调督取穴组优于普通取穴组。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浆ET的含量 ,此效应以前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调神针法配合耳穴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86.7%(26/3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调神针法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头痛指数、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头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脉气之所发,功善宣散太阳经之风火,疏风清热,以攒竹为主穴,辨证施治,治疗面瘫、眼睑不闭、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过敏性鼻炎、呃逆、急性腰扭伤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套管式长针属古代“九针”中“长针”的范畴,可祛深邪久痹,通过松解神经根,刺激相应区域的肌肉,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套管式长针深层软组织松解术依据中医学经筋理论和以痛为腧理论,属于古代针刺中的“经刺”“报刺”“恢刺”及“合谷刺”等范畴。通过针刺疏散瘀滞之气血,以通治痛。套管式长针弥补普通毫针刺激量小及松解类针具风险较大的不足,兼具针刺调衡、提插松解的双重作用。套管式长针深层软组织松解术对深层肌纤维紧张所导致的各类难治性疼痛类疾病疗效明显,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关穴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和生 《江苏中医药》2003,24(11):43-44
四关穴 ,即指二合谷穴、二太冲穴 ,其名称出自金元时代针灸医家窦汉卿的《标幽赋》 ,其文曰 :“寒热痹痛 ,开四关而已之。”明代针灸医家徐风在其《针灸大全》卷二中注曰 :“寒者 ,身作颤而发寒也 ;热者 ,身作潮而发热也 ;痛 ,疼痛也 ;痹 ,麻木也。四关者 ,五脏有六腑 ,六腑有十二原 ,十二原出于四关 ,太冲、合谷是也。”《针灸大成》曰 :“四关穴 ,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四关穴之主治功能在古代医籍中已有不少载述 ,如《席弘赋》的“手连肩脊痛难忍 ,合谷针时要太冲” ,《杂病穴法歌》的“鼻塞、鼻痔及鼻渊 ,合谷太…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45-950
道家名医葛钦甫先生发明的葛氏掌针法,是在易经及道家文化的影响下,纳入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理论,运用天人相应、掌气通神的易医学理论,结合手掌的经络腧穴和现代新医学理论,以四通八法交会效应为机制,形成了独特的在手掌布卦进针治疗的葛氏掌针疗法体系。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效果颇佳,特别是急性运动系统损伤和内外各科的急性病证,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15.
朱勉生 《世界中医药》2010,5(5):344-346
时空针灸是笔者在长期运用4种传统时间针灸方法和吸纳欧洲医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扩大了时问穴位的范围,将其归纳为五大类,提出了时间穴位具有记忆功能的新概念和新用法^[1]。  相似文献   

16.
腕踝针是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副反应少等特点。近年来腕踝针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该文通过收集和整理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中文数据库中应用腕踝针的医学文献,分析其历史,并将文献从机制与临床报道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指出腕踝针近几年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近 1 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概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归纳 ,并对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针灸治疗规律及针灸临床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治疗慢性胃炎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介绍运用针灸疗法治疗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病例4则。  相似文献   

19.
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菲 《河南中医》2004,24(7):61-62
围刺法乃当今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但现今教材和教科书中并未具体提及本法,报刊杂志上虽可见到相关的应用报道,但其内容散在不系统,因而给初学者掌握和应用这一方法造成了困难,鉴于此,笔者从其概念、源流及应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刺手法是针刺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是针刺的灵魂。郭义教授师从著名针灸学家郑魁山教授学习针刺手法,在应用郑氏家传针刺手法的基础上,有所体会、有所心悟、有所发挥。本文介绍了郭义教授临床常用的几种针刺手法——温通针法中的过脸热、穿胛热、通督热、透腹热,孔雀开屏,潜龙入海,详细叙述了其操作要点及其临床应用,以期推动针刺手法的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