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PET/CT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各种因素,为降低受检者有效剂量寻求最佳的扫描条件。方法 分别对受检者行PET/CT检查时的CT和PET有效剂量进行计算,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对CT和PET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使受检者接受的有效剂量降到最低。结果 CT管电压和管电流、PET检查时注射药物的剂量可以明显影响受检者有效剂量。结论 根据不同受检者和疾病种类制定个性化的扫描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的84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名。对照组采用固定管电流进行腹部CT检查,试验组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比较两组对比-噪声比(CNR)、同层皮下脂肪CT值、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结果 试验组CNR、同层皮下脂肪CT值、CTDI及D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可靠,能清晰显示患者的腹部组织形态与结构信息,还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和固定管电流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管电量(mAs),并对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病变特征显示及CT值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实验组有效管电量为(296.74±19.15)mAs,较对照组的350mAs降低了约15.4%(P〈0.001);实验组CTDIW为6.74±1.15,明显低于对照组9.6mGy(P〈0.001);实验组DLP为(360.61±14.23)mCy·cm约为对照组675mGy·cm的53.4%(P〈0.001)。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PET/CT是临床中不可替代的工具。PET/CT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是由PET和CT两部分导致的受照剂量之和。本文通过研究数据论述PET/CT受检者受照水平。PET/CT和其他的放射诊断方法一样,均为所获得的益处高于辐射风险。对受检者受照剂量的夸大及忽视均不可取。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条件下,应尽量控制受检者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5.
自动毫安控制技术在颈部CT扫描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扫描中X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方法:对照组(25例)用固定管电流100—220mA扫描。自动管电流组分别选择噪声指数NI10和NI12.5扫描,管电流分别为80-480mA和80~369mA.测定并记录特定兴趣平面噪声,记录管电流平均值。由2住有经验的影像专业人员分别评价图像。结果:所有图像都能满足诊断要求。与固定管电流比较,头颈平面噪声无明显差异,颈肩平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辐射剂量NI10组(94.8±17.9)和NI12.5组(74.8±18.3)明显低于固定管电流组(130.4±43.1)。结论:在多层CT颈部扫描中,Z轴自动mA技术与固定mA相比,其图像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自动管电流组辐射剂量却分剐降低了27%(NI10)和43%(NI12.5)。噪声指数应根据所要显示的组织结构、病灶大小及性质等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降低被检者受照剂量,且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多排(层)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制。结果 根据人体横断面形状呈非对称的椭圆形,在不同的投射角度和不同的解剖层面上,对X射线的衰减差异较大,减少衰减X射线少的投影方向上的X射线剂量,不降低图像质量,而是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结论 Sure Exp.3D技术在胸部平扫中成功地应用,已成为常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PET—CT受检者体外y剂量当量率的监测,分析评价受检者体外剂量变化及对周围人员的影响。提请管理部门、医院及PET—CT受检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周围人员的健康。方法用辐射剂量仪对一例PET—CT受检者注射18F—FDG药物后体外叮剂量当量率进行跟踪监测。结果随时间距离的变化,PET—CT受检者体外叫剂量当量率衰减显著,注射18F—FDG药物后24h体表剂量可达本底水平。结论应合理规范PET—CT检查。加强PET—CT受检者的24h管理,有效减少受检者对周围公众或家属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中职业照射剂量估算方法及辐射防护措施,为评价和技术审评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58号技术文件和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108工作组的报告,以某医院PET/CT中心为例,分析辐射源项和工作流程,细化参数,分别估算工作人员各操作岗位的年受照剂量,结合轮岗情况给出年剂量。[结果]该中心工作人员分装、注射、摆位和控制室操作等岗位的年受照剂量分别为0.06、0.14、7.00、0.36 mSv,在轮岗情况下年受照剂量约为1.9 mSv,手部当量剂量为340 mSv。[结论]工作人员应实行轮岗制度,加强分装、注射、摆位环节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PET/CT受检者的护理需求,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PET/CT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PET/CT受检者护理需求依次是微笑服务、告知检查结果、技术娴熟、清晰的标识和流畅的检查。结论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做好PET/CT检查的基础,娴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舒适安静的环境和流畅的检查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CT扫描的剂量指数及有效剂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目前CT常规扫描所致受检者剂量指数及有效剂量水平。方法抽样调查173台CT扫描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指数及6台多层螺旋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并将结果与国家标准及文献资料比较。结果头部检查扫描剂量指数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较普遍,体部检查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较高。结论不论单次检查扫描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指数还是有效剂量,四川省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量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职业受照剂量,为PET/CT中心防护设计和国家防护标准制定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应用普通TLD测量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胸部、颈部受照剂量,用指环剂量计测量他们手部剂量,每月测量一次,共测量6个月;同时在铅衣内、外相对位置粘贴剂量计,比较两者剂量大小。结果 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全身剂量较高,他们分担了各自中心集体剂量的64%~94%;甲状腺受照剂量为1.20~1.70mSv/a,个别人员手部剂量超过了500mSv/a;穿铅衣可以将受照剂量减少8%。结论 分装和注射人员是PET/CT中心主要的受照人群,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降低他们的受照剂量,尤其是手部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在尘肺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尘肺患者均行固定管电流(150 mA)常规剂量CT扫描(固定组)和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扫描(ATCM组,固定噪声指数为14,管电流50~200 mA),记录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双盲法分别对两种扫描方法所获取图像的质量、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尘肺分期)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尘肺的CT影像征象显示率方面,ATCM组可清晰地显示各种尘肺特征性表现,与固定组相比,两者在显示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以及尘肺分期)、图像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CTDIvol、DLP分别为13.53 mGy和(337.13±13.53) mGy/cm,ATCM组分别为(7.39±0.45) mGy和(188.78±1.80) mGy/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能全面反映尘肺的特征,图像质量可满足辅助诊断要求,并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可代替常规剂量CT用于尘肺的筛选与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通过记录PET /CT室从事注射工作的护士全身和手指辐射剂量,获取对其辐射防护有意义的数据。方法 将热释光剂量计(TDL)分别置于两名护士的左右手指、左胸部铅衣外侧和铅衣内侧,通过监测周期内的受照剂量和记录的注射次数,计算护士平均每次注射手指受照剂量和铅衣的屏蔽效果。结果 两名护士左手指受照剂量均大于右手指,平均每次注射受照剂量为:5.8~13.0 μSv,二者手指的受照剂量当量相差0.4~0.8倍;铅衣内侧剂量值小于铅衣外侧,射线衰减率为2.8%~6.6%。结论 PET/CT室从事18F注射的护士,其手指受照剂量主要取决于其注射次数、注射药物的剂量及注射操作熟练程度;铅衣的防护效果很有限。只有通过提高护士注射操作熟练程度,缩短接触18F时间才能有效地减少护士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儿童CT检查有效剂量水平,为儿童CT扫描辐射危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测量CT剂量指数,计算得到剂量长度乘积(DLP),利用DLP与有效剂量E之间的相关性、线性关系及儿童相对于成人的归一化系数,估算儿童CT检查不同扫描部位的有效剂量。结果 儿童CT扫描有效剂量已达到年自然本底辐射水平。结论 对于儿童辐射危险度的评价,有效剂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查我省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我省儿童CT辐射剂量情况,从而研究儿童CT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省内5家综合性医院,5家儿童医院,通过医院CT医学影像系统随机选择五个年龄段中接受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针对样本受检者剂量报告中显示数据进行统计建立数据库。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70岁组与其他四组比较,CTDIvol和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年龄段(0~1,1~5,5~10,10~15岁组)中,两个相邻年龄段CTDIv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组与5~10岁组DLP比较,5~10岁组与10~15岁组D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儿童CT辐射防护的标准,进一步指导儿童CT检查的工作的发展。医疗机构在此基础上,更加细致完善儿童CT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PET/CT在临床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PET/CT是临床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的重要工具,为放射治疗从物理调强到生物调强奠定了基础,现将PET/CT在临床模拟定位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PET/C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ET/CT实现了功能与解剖信息的同机融合,本文介绍PET/CT的优势、在肿瘤诊断与临床分期、疗效监测与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常见的假阳性与假阴性,并简要介绍PET/CT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PET/CT的新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PET/CT将PET功能代谢信息与CT解剖结构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PET/CT的探头晶体、图像融合技术、用户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临床推广应用,是目前分子影像的最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西门子Biograph系列PET/CT的日常质量控制内容、步骤与方法,并就对PET探头响应情况的各种变化进行归一化及PET/CT工作环境的维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PET/CT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学仪器之一,它可无创检测心肌血流灌注、定量测定冠脉血流储备,并提供冠脉解剖影像、冠脉钙化积分,观察粥样斑块性质,对心肌存活性、心功能测定都有重要临床价值,将以上各种信息综合应在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