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进行 HAART 的202例艾滋病患者,按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 A 组(≤100?μL-1,104例)及 B 组(>100?μL-1,98例),定期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优于 A 组。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在抗病毒治疗后9个月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较 A 组更快,但在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 两组 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免疫重建速率,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则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6,(5):510-5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期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对HAART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进行HAART的188例艾滋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甲组(<100·μL-1,102例)及乙组(≥100·μL-1,86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对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HAART启动后36个月内总体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市11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婚姻状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患者、 漏服药物与未漏服药物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控制HIV复制,加快免疫功能重建,延缓病情发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8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慢性丙型肝炎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及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并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检测。设立正常对照组(n=32)。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组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和血清ALT、AST均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12周时,32例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外周血CD4+CD25highTreg百分比和HCV-RNA定量结果与治疗前和未获得EVR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ALT无明显变化。在治疗48周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组(HCV-RNA定量结果低于最低检测限)(n=51)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结果和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无病毒学应答组(n=32)(P<0.01),慢性丙型肝炎无病毒学应答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4周时,病毒学应答组中有39例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Treg百分比、HCV-RNA定量及血清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未获得SVR患者(P<0.01);而未获得SVR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结束时(48周末)明显升高(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百分比的变化对预测疗效和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接受HIV抗病毒治疗者(≥18周岁)的基线资料和随访信息,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并整理数据库,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入组37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细胞数从基线(176.88±150.57)个·μL-1上升至(282.86±148.66)个·μ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71,P<0.05);基线CD4+T细胞数低水平组的免疫功能恢复好于高水平组(F=42.8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细胞数(CD4+T细胞增长≥100个·μL-1)是影响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的因素(均P<0.05),而性别、婚姻状况、初治年龄、确诊到开始治疗间隔(月)、最近一年是否患有结核、感染途径等均不影响免疫重建。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免疫效果恢复较好;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细胞数是影响免疫重建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重症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特点,以及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CD8+T细胞免疫功能对获得性真菌感染临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并送检标本培养出真菌阳性的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真菌感染组(49例)与定植组(37例)。记录并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是否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收集标本取样48 h内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率等生命体征,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等T细胞检测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获得预测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HIV/AIDS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了解老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及CD4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在柳州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且年龄≥50岁的HIV/AIDS患者3 618例,对患者的资料包括基本信息、CD4+T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感染途径及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性别患者随访期间CD4+T细胞计数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截止观察终点5年女性累计生存率为0.82,男性累计生存率为0.6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OR=1.909,95%CI:1.479~2.464,P<0.001)、BMI(OR=0.744,95%CI:0.574~0.965,P=0.026)、性别(OR=0.692,95%CI:0.503~0.952,P=0.023)、除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免疫重建综合征(IRS)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2例HAART后发生IRS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艾滋病HAART后发生IRS并发肺结核病例呼吸道症状较少(占26.2%,11/42),结核中毒症状也少见(占28.6%,12/42)。(2)肺部以结节性病变(占40.5%,17/42)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占35.7%,15/42)为主,空洞性病灶发生率低(占19.0%,8/42),痰菌阳性率仅为19.0%(8/42)。结论艾滋病HAART后发生IRS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经验性治疗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虽然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治疗后也常会出现免疫重建综合征(IRS)合并肺结核,危及患者生命,影响治疗预后效果。多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IRS合并肺结核者治疗前便伴随肺结核及呼吸道症状,治疗后IRS伴随肺结核者多有纵膈淋巴结重大、肺部结节性病变现象,偶有空洞性病灶、痰菌阳性率不高。该研究为寻求艾滋病实际治疗方案,对艾滋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综合征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综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艾滋病IRS伴肺结核患者没有典型症状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有较大诊疗难度,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力度并扩大研究范围,尽快破解诊疗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6—2016年玉溪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基线CD4+ T 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及时检测情况,了解不同人群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以及历年CD4+T淋巴细胞检测原始记录,截止日期为2016年12月底,收集其相关人口学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504例HIV/AIDS中,2 718例(77.57%)患者在报告半年内获得CD4+T淋巴细胞检测,由2006年的20.38%上升到2011年的94.36%后保持稳定(P<0.001),25.16% (611/2 428)的新报告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表现为晚发现,且历年表现为上升趋势(P<0.001)。历年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HIV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者和男性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均较同性性传播感染HIV者和注射吸毒者;<50岁者,样本来源于VCT、哨点、婚检孕检者,女性为高。结论 玉溪市获得及时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比例逐年上升且基线免疫状况较好,医院发现人群、异性性传播人群、老年人群和男性持续发现较晚,必须不断的提高HIV检测的敏感性,以便早发现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艾滋病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方法 以2013年1月~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某病区首次住院的未抗病毒治疗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结合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对比机会性感染疾病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结果 451例住院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水平为(181.34±146.04)个/mm3,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水平上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感染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患者感染率;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水平上患者结核病的感染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患者感染率;患者口腔真菌病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100个/mm3,100个/mm3≤CD4+T淋巴细胞< 200个/mm3,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3个水平上感染率依次减少.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多发生在患者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水平上,结核病多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水平上,口腔真菌病的感染率随CD4+T淋巴细胞的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住院及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率情况,进一步了解HIV/AIDS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采用聚合酶链-荧光法进行HIV/AIDS尿液中HCMV-DNA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IV/AIDS不同来源、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17例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阳性率21.5%(147/817)。HIV/AIDS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是否合并HCMV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危险因素(P<0.001,OR=6.410,95%CI=4.141~9.922;P<0.05,OR=1.790,95%CI=1.206~2.657),门诊和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2,P<0.001)。以患者来源为分层因素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CMV感染率分析,住院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4.796,95%CI=2.998~7.668);门诊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18.468,95%CI=6.668~51.154)。结论 AIDS期患者应及时筛查有无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 AIDS CD4+T细胞数≤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门诊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其合并HCMV感染可能性为CD4+T细胞>50个/μL的18.468倍,应予以重视,尽早治疗,获得更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玉溪市未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和CD8)自然变化,了解其艾滋病自然病程。方法 收集2006—2014年间玉溪市新报告HIV/AIDS未抗病毒治疗资料,获取首次与末次CD3、CD4和CD8数据,描述并比较CD3、CD4和CD8自然变化速率。结果 CD3、CD4和CD8月均自然变化速率分别为4.14个/μL、-2.13个/μL和7.57个/μL。其中886例(62.66%)CD4末次较首次低,表现为自然下降。首次CD4越高,其月均下降越快,而首次CD4较低,其月均下降较慢甚至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汉族、≥50岁者、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者月均CD4自然变化下降速率较快,而女性、少数民族、50岁以下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者CD3、CD8上升速率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玉溪市HIV/AIDS CD3、CD4和CD8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然有部分HIV/AIDS的CD4下降较快,或是CD3 、CD8上升较快,需对该类人群加强随访,及时介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为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13—2015年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7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7例HIV/AIDS患者的平均开始治疗年龄为(37.6±10.8)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水平为(321.2±108.4)个/μL;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与进入治疗时点相比,其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增加了52.2个/μL、75.8个/μL、75.3个/μL和76.5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患者从0例增至37例,占患者总数的29.1%;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1~35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分别增加了80.7个/μL、84.7个/μL和65.8个/μL,不同组患者HAART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均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海省目前的HAART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提高HIV/AIDS患者的依从性,并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CD_4~+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临床症状和机会性感染与CD+ 4 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2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CD+ 4 、CD+ 8进行了 3 6例次的检测。结果 CD+ 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3人次 ( 3 3 .3 % ) ,CD+ 4 <2 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2 0人次 ( 95 .8% ) ,CD+ 4 <10 0个 / μL时 ,共发生机会性感染 2人次 ( 10 0 % )。结论 HIV感染者 /AIDS患者在CD+ 4 >2 0 0个 / μL时 ,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较少 ,CD+ 4 <2 0 0个 /μL时 ,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綦家彬 《吉林医学》2012,33(7):1362-136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的高效抗反转录治疗(HAART)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患者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并检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HAART开始12个月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83.13个/μl,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实现部分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张琦  彭艾 《医学综述》2012,18(10):1464-1466
系统性血管炎是血管壁的炎症导致组织缺血坏死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常见过敏性紫癜、川崎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它们的发病机制复杂,T淋巴细胞亚群介导的免疫损伤也一直为人们关注的热点。CD4+记忆T细胞(CD4+Tm)是细胞表型为CD45RO+CD45RA-的T细胞亚群,它们的产生与分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功能异常与血管炎的免疫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非标记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分离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9例健康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应用label-free非标记蛋白组学<方法检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蛋白质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并用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与健康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分布的基本框架很相似,但可发现二者之间有38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有26种蛋白质在肺结核组中表达上调(差异倍数>1.5,P<0.05),12种蛋白质在肺结核组中表达下调(差异倍数<0.67,P<0.05)。GO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差异蛋白质主要定位于胞内区域,结核感染相关差异蛋白质功能体现在结合、调控以及代谢过程中。KEGG分析表明,磷酸戊糖途径、cGMP/PKG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等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一共鉴定出38种差异蛋白质,他们可能在肺结核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能可做为诊断结核病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外周血CXCR5+CD4+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水平与HIV感染者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23例和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500/ μL)77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为(4.70±1.13) log /mL显著高于B组(2.74±0.74)log/mL(P<0.05)。A、B和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3.64±23.44)/μL、(334.10±31.52) / μL和(995.41±49.23) /μ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18.63±5.67) /μL、(59.35±13.73) /μL和(194.85±25.78) /μL,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83±4.05)%、(17.57±5.08)% 和(19.59±4.25)%,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TFH计数可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HIV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