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该研究通过建立人乳腺癌4-羟基他莫昔芬(4-OHT)耐药细胞系(MCF-7/TR),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乳腺癌MCF-7细胞4-OHT耐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他莫昔芬的体内活性形式4-OHT建立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TR。MTT实验检测4-OHT对乳腺癌细胞MCF-7、MCF-7/TR细胞活力的影响,并测定耐药指数(RI);Western blot检测MCF-7、MCF-7/TR细胞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AV/PI双染法检测,HIF-1α抑制剂(LW6)或siRNA HIF-1α干预作用后4-OHT对MCF-7/TR细胞的影响以及HIF-1α稳定剂(FG-4592)处理后4-OHT对MCF-7细胞的影响。结果 结果显示,MCF-7/TR耐药细胞株成功构建,其RI为(5.56±0.80);与MCF-7细胞相比,MCF-7/TR细胞中HIF-1α高表达,且4-OHT作用后MCF-7/TR细胞中HIF-1α的表达水平上调;给予LW6或沉默HIF-1α的表达后,HIF-1α的表达下调增强了4-OHT对MCF-7/TR细胞的抑制作用;给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利用Pin1反义核酸阻断乳腺癌MCF-7细胞中Pin1的表达,并观察其对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Pin1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质粒pPIN1as,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MCF-7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克隆,RT-PCR检测Pin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n1蛋白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稳定表达Pin1反义核酸的MCF-7细胞内Pin1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显著降低;MTT实验显示MCF-7PINAS细胞的增殖速度较MCF-7细胞明显减慢(P<0.05).结论 阻断Pin1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这为乳腺癌的基因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FK506结合蛋白51(FKBP51)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R+人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对他莫昔芬耐药的MCF-7/TAMR细胞,MTT法检测他莫昔芬对MCF-7和MCF-7/TAMR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FKBP51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在MCF-7和MCF-7/TAM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敲低或者过表达FKBP51,观察FKBP51对ER+乳腺癌细胞耐药性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在ER+人乳腺癌组织标本中验证FKBP51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MCF-7/TAMR细胞株。他莫昔芬对MCF-7和MCF-7/TAMR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呈剂量依赖性,且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MCF-7/TAMR细胞(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KBP51在MCF-7/TAMR细胞中的表达低于MCF-7细胞,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降低激活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同时,FKBP51在ER+他莫昔芬耐药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他莫昔芬敏感人乳腺癌组织。结论:FKBP51表达水平降低促进ER+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耐药,可能与激活细胞内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UCA1)基因及miR-18a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测定乳腺癌细胞中UCA1和miR-18a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8a和UCA1 3′UTR区域结合。在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中过表达UCA1或敲减miR-18a,在他莫昔芬耐药的LCC9和BT474细胞中敲减UCA1或过表达miR-18a,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他莫昔芬耐药的LCC2、LCC9和BT474细胞中,UCA1表达量显著高于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MCF-7细胞在0.1 μmol/L 他莫昔芬处理后,UCA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UCA1过表达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而UCA1 siRNA则显著降低了LCC9和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质粒对照+他莫昔芬组,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9.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29.0%,G1期细胞比例减少7.3%,S期细胞增加6.7%。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siRNA对照+他莫昔芬组,si-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54.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42.0%,G1期细胞比例增加9.0%,S期细胞减少6.2%。UCA1有一个miR-18a结合位点,敲减miR-18a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过表达miR-18a则显著降低了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抑制+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5.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33.0%,G1期细胞比例减少8.8%,S期细胞增加5.3%。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过表达+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47.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25.0%,G1期细胞比例增加13.3%,S期细胞减少7.9%。结论: UCA1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Src在乳腺癌抗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ERα)治疗过程中的改变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用雌激素受体阻滞剂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长期治疗ERα阳性的MCF-7细胞而建立TAM耐药细胞 (TAM-R)。用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c-Src、ER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在耐药细胞上的表达,用免疫沉淀的方法来检测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用c-Src的抑制剂PP2阻断其磷酸化,来探讨对耐药的逆转。结果:TAM (10-7 M) 显著抑制对照组MCF-7细胞的生长(P<0.001),而不能抑制TAM-R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MCF-7细胞相比,c-Src、ERα、EGFR在TAM-R上的表达量没有改变,但是,c-Src磷酸化水平在耐药细胞上表达明显增高。并且在耐药细胞上,ERα与EGFR之间的相互结合明显增高,PP2可以明显阻断两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 PP2可以逆转TAM-R细胞的耐药性,也就是TAM可以再次抑制该逆转细胞的生长。结论:c-Src是介导ERα与EGFR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阻断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重新获得对TAM治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提示c-Src抑制剂可以和TAM交替使用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沉默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R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通过高浓度紫杉醇诱 导耐药株MCF-7/R;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绘制RRM1基因的生存曲线;通过siRNA沉默MCF-7/R细胞中RRM1基因表达, 并用Western blot 和qRT-PCR方法检测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筛选出高效特异的si-RRM1 序列;将该si-RRM1 序列转染 MCF-7/R细胞,筛选得到能稳定抑制RRM1基因表达的细胞株MCF-7/R/siRN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5-乙炔基-2’脱氧 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RRM1沉默后MCF-7/R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并观察周期、凋 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沉默RRM1后给予紫杉醇治疗对裸鼠体内抑瘤效果的影响。结果生存曲 线分析显示RRM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0);MCF-7/R细胞中证实RR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较MCF-7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si-RRM1序列筛选中,转染si-RRM1-04组细胞的RRM1蛋白和mRNA表达量降低最为显 著(P<0.001);沉默RRM1后,MCF-7/R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显著增加,细胞晚期凋亡比例明显升高(P<0.001),同时降低Akt 蛋白的磷酸化并抑制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促进p53 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P<0.001);裸鼠实验显示,与si-NC组相比,沉默 RRM1后给予紫杉醇治疗可显著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P<0.001)。结论沉默RRM1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提高MCF- 7/R细胞化疗敏感性,逆转乳腺癌紫杉醇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7.
siRNA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设计针对MRP基因的siRNA,转染乳腺癌MCF-7/adr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RP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RP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柔红霉素积累量。结果该siRNA能使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MRP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58.16±1.36)%、(51.87±1.90)%(P<0.05),细胞内柔红霉素积累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siRNA可逆转乳腺癌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在MCF-7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建立ERα基因沉默的MCF-7细胞株(A组)和ERβ基因沉默的MCF-7细胞株(B组),以亲本MCF-7为阴性对照,MTT法检测MCF-7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性,RT-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多药耐药基因1(MDR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π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等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耐药相关的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等的表达水平。结果与亲本MCF-7细胞株(C组)对比,ERα基因沉默的MCF-7细胞株(A组)细胞株增强了他莫昔芬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P0.05),ERβ基因沉默的MCF-7细胞株(B组)细胞株降低了他莫昔芬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t=8.23,48.36,78.57,P0.05)。与C组比较,A组耐药基因MDR1、LRP、GST-π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组耐药基因MDR1、LRP、GST-π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C组比较,A组能够显著抑制AKT及ERK的磷酸化,降低p-AKT及p-ERK的表达水平(P0.05),B组能够显著促进AKT及ERK的磷酸化,增加p-AKT及p-ERK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的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ERβ可能通过抑制相关耐药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降低了TAM的耐药性,ERβ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NPY1R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为预测和逆转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前后基因表达数据集,并通过GEO2R筛选出NPY1R为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利用TCGA数据库和CPTAC数据库分析NPY1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收集我院临床组织样本并通过免疫组化验证NPY1R在他莫昔芬耐药前后的配对组织中的差异,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NPY1R编码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GO/KEGG分析以及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靶向作用于NPY1R的miRNAs;最后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NPY1R在乳腺癌患者中的生存及预后。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NPY1R在乳腺癌中mRNA表达下调且其编码蛋白表达水平也同样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PY1R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后复发组织中表达下降;临床相关性分析发现NPY1R的表达与乳腺癌中ER、PR、Her2状态显著相关;GO/KEGG分析显示NPY1R及其相关蛋白主要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等信号通路,star Base预测mi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并寻找潜在的治疗他莫昔芬耐药的靶点。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GSE67916,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他莫昔芬耐药性与敏感性乳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DAVID软件对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相关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Cytoscape等工具对其进行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和分析。结果:筛选出43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00个上调表达基因,138个下调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蛋白结合、细胞对雌激素的反应、免疫应答、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等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STRING、Cytoscape分析显示MAPK1、ESR1、SMARCA4、RANBP2和PRKCA为潜在的关键节点基因,对其进行文献挖掘及分析显示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相关。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他莫昔芬耐药与他莫昔芬敏感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可有效发掘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BCAR3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和乳腺癌的迁移侵袭的关系。探讨他莫昔芬耐药和乳腺癌细胞EMT现象的相关性。方法: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上皮样和间质样细胞系中BCAR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MCF-7、MCF-BCAR3和BT-549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上皮性标记基因E-钙黏素(E-cadherin)和间质性标记基因N-钙黏素(N-cadherin)表达的改变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MCF-7、MCF-BCAR3和BT-549侵袭转移能力。结果:BCAR3在乳腺癌上皮样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间质样细胞系;E-cadherin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为阳性,Twist和N-cadherin表达为阴性;他莫昔芬耐药的细胞MCF-BCAR3 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而Twist和N-cadherin表达阳性。BCAR3过度表达导致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过度表达BCAR3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对他莫昔芬治疗产生耐药,可能与BCAR3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人乳腺癌细胞MCF-7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药细胞模型,并鉴定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高浓度短时间4-羟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OHT)冲击法,诱导人乳腺癌MCF-7/TAM耐药细胞株.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细胞倍增时间、药物毒性实验、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B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ET家族小分子抑制剂JQ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JQ1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存活曲线,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c-MYC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MYC及BRD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BRD4抑制剂JQ1敏感,而MCF-7则对JQ1耐受。JQ1可以诱导MDA-MB-231细胞G1期阻滞和凋亡,相同的处理因素作用于MCF-7后,则无明显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水平的改变。JQ1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可以显著下调c-MY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而JQ1作用于耐药的MCF-7后,c-MYC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BET抑制剂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乳腺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lovastatin, LOV)对BRCA1基因高表达MCF-7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RCA1基因进行扩增、鉴定后,运用脂质体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RT-PCR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cyclinD3、CDK2、CDK4的mRNA以及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OV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cyclinD1、 cyclinD3、CDK2、CDK4 mRNA表达及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以BRCA1基因高表达MCF-7乳腺癌细胞株经LOV处理后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BRCA1基因在LOV诱导的细胞周期蛋白抑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增强了MCF-7乳腺癌细胞对LOV的敏感性和LOV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整合素β1(integrin β1,ITGβ1)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并研究ITGβ1对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MCF-7细胞(Tamoxifen-resistant MCF-7,MCF-7R)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ITGβ1靶序列设计合成4条shRNA序列及1条阴性对照序列NC,构建ITGβ1RNAi慢病毒载体及对照病毒载体,并分别进行病毒包装,通过内源性筛靶,选取干扰效果最好的组病毒感染MCF-7R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TGβ1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4条慢病毒干扰重组质粒,并分别包装成病毒,通过内源性筛靶挑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慢病毒组,感染MCF-7R细胞后ITGβ1基因的蛋白表达量较NC组明显降低(P=0.000),且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弱于NC组(P=0.000)。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RNA可有效地干扰MCF-7R细胞中ITGβ1的表达,并且抑制MCF-7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源性双酚A(BPA)调控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并以黏附实验反向辅助验证;通过质粒转染干扰Snail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外源性BPA调控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结果:外源性BPA能上调细胞中Snail的表达水平,从而下调E-cadherin的表达并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siRNA干扰Snail表达后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减慢?此外,BPA刺激能降低MCF-7乳腺癌细胞黏附能力?结论:外源性BPA可通过上调Snail表达水平,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为进一步阐明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黄荆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和耐三苯氧胺细胞株(MCF-7/TAM-R)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索Evn-50在逆转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CF-7/TAM-R细胞系,分别用DMSO、5μmol/L TAM、5μmol/L TAM+50μg/ml Evn-50和50μg/ml Evn-50处理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Evn-50和TAM单独或联合作用时的机制。结果:Evn-50单药或与TAM联合均可以降低人乳腺癌MCF-7和三苯氧胺耐药细胞株MCF-7/TAM-R的存活率,两药联合作用更为明显,同单用T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n-50单药或与TAM联合应用对两株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影响,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其中以72 h时细胞凋亡率和G2期细胞比例最为明显(P<0.01)。TAM和Evn-50联合处理无论是对MCF-7细胞还是对三苯氧胺耐药细胞MCF-7/TAM-R,均能明显下调p-AKT(Ser473)和p-MAPK44/42(Thr202/Tyr204)蛋白水平。结论:Evn-50能够抑制MCF-7和MCF-7/TAM-R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尤其在Evn-50与TAM联合处理时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和MAPK信号通路的下调相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乳腺癌阿霉素耐药中的作用,成功建立了阿霉素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DOX以及AKR1C3稳定过表达和敲低的乳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发现MCF-7/DOX细胞内AKR1C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MCF-7细胞.CCK-8细胞药物敏感实验和DAPI染色实验发现在AKR...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08-1512
目的:研究MKP1对他莫昔芬耐药MCF7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MKP1在MCF7和他莫昔芬耐药MCF7细胞中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分析MKP1siRNA在他莫昔芬耐药MCF7细胞中对他莫昔芬诱导MAPK成员活化的影响;MTT比色法分析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SP600125抑制JNK活化。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KP1在他莫昔芬耐药MCF7细胞中表达上调;MKP1siRNA可增加他莫昔芬对耐药MCF7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MKP1siRNA组与对照组相比,他莫昔芬介导的耐药MCF7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siRNA组与对照组相比,他莫昔芬诱导的JNK活化显著增强;SP600125抑制JNK活化后,MKP1siRNA组他莫昔芬耐药MCF7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性部分恢复。结论:MKP1通过抑制他莫昔芬诱导的JNK活化维持MCF7他莫昔芬耐药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NAi沉默MACC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化学合成针对MACC1基因的荧光标记的siRNA-FAM,利用siRNA转染试剂将MACC1特异性siRNA-FAM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RT-PCR检测siRNA对MACC1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MACC1蛋白合成的影响;MTT实验检测沉默MACC1基因后对MCF-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沉默MACC1基因后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干扰MACC1对S100A4及vimentin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 MACC1基因在乳腺癌MCF-7细胞高表达;针对MACC1基因的siRNA转染MCF-7细胞48 h后,siRN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够显著抑制MACC1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抑制效率分别为81%和75%;MACC1特异性siRNA转染MCF-7细胞24、48、72 h后,MM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RNA组能够抑制细胞生长,并随着时间延长抑制明显(P<0.05);转染MCF-7细胞48 h后,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iRN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穿过小室细胞数明显降低,其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迁移(P<0.05);siRN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100A4和vimentin表达降低(P<0.05)。以上实验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特异性siRNA干扰MACC1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且这一过程可能与S100A4和Vimentin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