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参考依据。方法:对1210例临床采集的血清标本同时检测其乙肝标志物、HBV-LP以及HBV-DNA载量。结果:I(大三阳)模式组,即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患者,HBV-LP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各个血清模式组(P<0.05);同时I(大三阳)模式组HBV-DNA阳性率也高于其余各个血清模式组(P<0.05)。I(大三阳)组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II(小三阳)组(P<0.05);II(小三阳)模式组与III(HBsAg、HBcAb阳性)模式组相比,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感染模式中,血清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能较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水平,是监测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与疗效的较好指标;HBV血清标志物、HBV-LP和HBV-DNA载量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全面监测乙肝病情和提高乙肝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清  资捷  刘萍  马健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5):540-541,58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诊断条件。方法收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80例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检测,6月龄随访检测其中44例大三阳孕妇新生儿外周血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含量。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80例孕妇新生儿脐血HBsAg、HBeAg、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50%(14/80)、25.00%(20/80)、15.00%(12/80)。44例大三阳孕妇新生儿出生脐血HBsAg、HBeAg、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82%(14/44)、45.45%(20/44)、27.27%(12/44),6月龄外周血为9.09%(4/44)、4.5%(2/44)、6.81%(3/44)。12例HBV-DNA阳性的新生儿均由大三阳且HBV-DNA载量105copies/mL孕妇所分娩。结论宫内感染率统计应以孕妇传染性的大小分层统计研究,应有统一检测时间及宫内感染的判断指标。新生儿出生脐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作为宫内感染筛查指标,持续至6月龄HBsAg和(或)HBV-DNA乃阳性可作为宫内感染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和DNA(HBV DNA)与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6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及产后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和DNA进行检测。结果65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e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2.2%、46.2%;所生婴儿外周血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16.9%、23.1%、4.6%。HBeAg和HBV-DNA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外周血HBsAg检出率分别为38.1%和36.7%,显著高于HBeAg和HBV-DNA阴性者的4.5%和0(<0.01)。婴儿外周血中HBsAg阳性率随孕妇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孕妇血清中HBeAg和HBV DNA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血中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04年3月对行产前检查的1372例孕妇进行HBV标志物(HBVM)检测,HBVM阳性孕妇141例,于妊娠20周起每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采用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检测HBVM,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产妇乳汁HBVDNA,阳性者采用人工喂养婴儿。结果筛查孕妇1372例,HBsAg( )141例,占10.28%。分娩新生儿141个,新生儿HBsAg( )6例,占4.26%。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74%。结论早期检测孕妇HBVM、HBVDNA,及时进行母婴阻断,可有效地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种方案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389例,按照孕妇意愿分为三联治疗组和对照组,三联治疗组279例采用三联疗法进行干预,即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乙型肝炎疫苗、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应用;对照组110例未进行干预治疗。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271例作为HBIG组,采取HBIG接种法对孕妇进行干预。比较3组孕妇产后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孕妇110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16例(14.55%),其中HBeAg阳性孕妇68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12例(17.65%);HBeAg阴性孕妇42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9.52%)。三联治疗组孕妇279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7例(2.50%),其中HBeAg阳性孕妇140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2.86%);HBeAg阴性孕妇139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例(2.16%)。HBIG组271例中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7例(2.58%),其中HBeAg阳性孕妇137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4例(2.92%);HBeAg阴性孕妇134例,其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例(2.24%)。三联治疗组与HBIG组出生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1.00);三联治疗组和HBI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5,P<0.01;χ2=17.809,P<0.01)。结论三联疗法和HBIG接种法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均有较好效果,且效果相当,故主张应用简单方便的HBIG接种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将6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检测孕妇和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显著降低(P<0.05),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和1岁时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孕妇HBV-DNA载量,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6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检测孕妇和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显著降低(P<0.05),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和1岁时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孕妇HBV-DNA载量,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阳性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研究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阻断作用。方法:将163例双阳性孕妇分为A、B、C3组:A组(51例)与B组(50例)孕妇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IU,共3次;C组为对照组(62例),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出生后A组所有新生儿于出生6h内和生后2周注射HBIG200IU,满月起按l、2、7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随访;B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6h内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按1、6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结果: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8%,14.0%,29.0%,P〈0.05;新生儿HBsAg阳性例率在出生时、6月、12月时,A、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在6月、12月时,A、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选择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 方法 :对在我院分娩的无症状 HBs Ag阳性产妇抽取静脉血和其新生儿脐血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乙肝 DNA。对部分大三阳孕妇孕晚期注射 HBIG,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大三阳孕妇乙肝 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三阳孕妇 (P <0 .0 0 1) ,其新生儿脐血 HBs Ag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小三阳孕妇 (P<0 .0 5 ) ,大三阳孕妇孕晚期注射 HBIG可降低宫内传播。 结论 :患有大三阳的母亲对胎儿威胁最大 ,应在孕前进行治疗 ,孕晚期注射 HBIG可能有利于阻断母婴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父亲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对其新生儿是否携带HBV-DNA的影响,以明确需要阻断HBV父婴垂直的人群。方法以父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以及HBV-DNA均阴性的56对夫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夫妻双方血清以及新生儿的脐带血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标志物、HBV-DNA载量。以新生儿HBV-DNA载量结果作为分组依据,比较两组父亲HBV-DNA载量。结果以新生儿HBV-DNA载量结果作为分组依据,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父亲HBV-DNA的载量显著高于新生儿HBV-DNA阴性者父亲HBV-DNA的载量(P0.01)。结论男性血清HBV-DNA阳性并且载量106copies/m L是HBV的父婴垂直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孕前降低男性血清中HBV-DNA的病毒载量来降低HBV垂直传播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李璞  李艳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51-2452
目的: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新生儿产前在宫内受HBV感染,提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研究给予阻断措施和观察期效果。方法:将204例孕妇HBV无症状携带者,随机分为二组,即临产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200 IU,和不注射者作对照。在孕妇分娩后和新生儿出生分别抽外周血作血清选检测。结果:HBIG组和对照组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分别5.7%和14.7%(χ2=4.58,P<0.05)。分娩后二组孕妇的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无差异,但HBIG组HBsAg阳性滴度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4.82,P<0.01)。结论:提示产前多次肌肉注射HBIG可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新生儿宫内受HBV感染。  相似文献   

12.
吴少卿  曹文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28-729,746
目的分析孕妇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关系,以便指导免疫干预,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240名乙肝携带孕妇的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HBV-M,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测定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有差异。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P〈0.05);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HBsAg(+)、抗-HBc(+)]及[HBsAg(+)]3种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9.1%、29.5%和16.7%。HBeAg阳性的乙肝孕妇血清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的乙肝孕妇(P〈0.05),HBeAg阳性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乙型肝炎孕妇HBV-M和HBV-DNA含量之间存在联系,联合检测HBV-M及HBV-DNA对阻断HBV母婴传播及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36例HBsAg(+)的孕妇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孕妇于孕28、32与36周分别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双阳性注射400IU,单阳性注射200IU;对照组只作随访及常规产检.两组的新生儿在出生6h内、第1、6个月时分别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 μg、5μg、5 μg;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6 h内臀部肌内注射HBIG 100IU.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及HBV DNA.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HBsAg和HBV DNA阳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观察组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较对照组高,而HBVDNA阳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HBsAg(+)的孕妇应用HBIG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而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明显提高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分析。方法对我院分娩的441例表面抗原、E抗原均阳性的HBV携带产妇,根据母亲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将其分为观察A组(妊娠晚期注射三针200 IU)、观察B组(妊娠晚期注射三针400 IU),将妊娠晚期未注射HBIG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对其婴儿生后联合免疫后1~3个月静脉血清乙肝五项(HBV-M)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孕期注射不同剂量HBIG后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 HBV-DNA高风险的孕妇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阻断成功率分别为92.8%、92.5%和81.6%。3组感染率分别为5.0%、5.2%、12.3%。结论孕期HBV-DNA高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提高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有帮助,但与孕期注射HBIG剂量无关;孕期HBV-DNA低风险和极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新生儿免疫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46例无症状HBsAg(+)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孕妇所产婴儿,除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外,均于出生后24h内和2周肌肉注射HBIG,然后随访并测定婴儿HBsAg和抗HBs。结果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共检出HBsAg阳性20例,其中16例为双阳性母亲所生,提示HBIG对单纯HBsAg阳性孕妇宫内感染的阻断效果优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结论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85-4286
目的: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是目前我国用于乙肝检测与筛查的普及指标,但其在检测病毒复制等方面尚有不足。本研究分析了前S1抗原(PreS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267例乙型肝炎患者PreS1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7.0%和76.0%;其中HBeAg(+)165例中,PreS1抗原阳性147例,HBVDNA阳性155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1%和93.9%。HBeAg(-)102例,PreS1抗原阳性32例,HBV-DNA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4%和47.1%。HBV-DNA检出率稍高于PreS1Ag的检出率,但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蛋白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方面比很敏感,可作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的一项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采集血清检测HBV标志物,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夏某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6.39%,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χ2=6.56,P<0.005),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学生(χ2=21.46,P<0.005),年龄、性别、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抗-HBc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对乙肝易感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建立健全乙肝及HBsAg携带者档案,加强观察和随访,开展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18.
05087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归巧娣…∥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2).—99~102探讨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状况。方法:选择HBsAg与HBeAg阴性,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2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HBV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孕妇及其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结果:(1)病例组24例孕妇中,血清HBV DNA阳性8例,…  相似文献   

19.
应用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生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注射HBIG的干预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185例HBsAg( )和/或HBeAg( ),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分为干预组(108例孕妇,109例新生儿)和对照组(77例孕妇,77例新生儿)。干预组自怀孕28周起每月肌注HBIG200 IU,两组新生儿出生时、1月和6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多次注射HBIG。所有婴儿取血检测HBsAg和HBeAg等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并随访至生后1年。结果:在出生时、6月和12月,干预组婴儿HBsAg( )和/或HBeAg( )例数皆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该方法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最为常见的传染性肝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的实验诊断除了传统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外,联合 HBV-DNA 定量分析可以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并能够帮助判断病毒复制程度和传染性强弱[1,2]。然而临床医生经常对 HBsAg 阳性的乙肝患者通过观察 HBV-DNA 的含量了解患者体内的 HBV载量来确定治疗策略,往往对 HBsAg 阴性 HBV 感染者的HBV-DNA 检测关注较少。笔者回顾性分析52例 HBsAg阴性 HBV 感染者的 HBV-DNA 检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