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萎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并从细胞增殖凋亡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例患者均经胃镜与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胃萎Ⅰ号、三九胃泰冲剂治疗,免疫组化检测PCNA、p5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胃萎工号)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三九胃泰)(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73.24%,对照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48.26%,两组相比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细胞增殖指数、PCNA和p53表达率分别从20.8%、78.05%、40.91%下降至6.5%、58.54%、13.64%(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胃萎Ⅰ号能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PCNA和p53表达,抑制过度增殖,诱导胃黏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萎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并从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例患者均经胃镜与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胃萎Ⅰ号、三九胃泰冲剂治疗,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胃萎Ⅰ号)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三九胃泰)(P〈0.05)。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和bax表达率分别从21.81%、41.18%升高至40.52%、61.76%;而bcl-2表达率从85.71%下降至22.86%(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胃萎Ⅰ号能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bax表达而抑制bcl-2表达,诱导胃黏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评价余氏调补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3年运用具有调补活血功效的萎胃复元汤(北芪、太子参、生地、三七、五灵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枳实、延胡索等)加减治疗32例轻、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组织、幽门螺杆菌(HP)清除等方面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并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经3个月至半年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胃粘膜萎缩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后患者的胃粘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患者的HP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为: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78.13%。【结论】余氏调补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1-5+169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Lgr5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差别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间嘉兴市第一医院80例胃癌患者组织病理标本作为观察组,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组织病理标本和3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组织病理标本分别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gr5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Lgr5和β-catenin蛋白在观察组中的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12.937、13.654,P均0.05)。Lgr5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P均0.05);β-caten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P均0.05)。同时,在胃癌组织中,Lgr5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明显相关性(rp=0.226,P=0.038)。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Lgr5和β-catenin蛋白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的检测对于胃癌的靶向诊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萎缩性胃窦炎黏膜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Hp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切片亚甲蓝染色镜检确诊有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共166例,给予三联疗法治疗Hp,随访3~4年后行胃镜检查,其中Hp阴性作为根治组,Hp阳性作为Hp未根除组,根据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Hp根治组较Hp未根除组在胃窦黏膜萎缩及肠化均明显减轻。结论根除Hp可减轻胃黏膜的萎缩和肠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萎胃复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萎胃复元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萎胃复元汤治疗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消萎汤,对照组30例予胃乃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型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系列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相关基因蛋白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口服善胃系列方中药,根据辨证分型又分为3组血瘀热毒型(善胃Ⅰ号方)组34例,阴虚有热型(善胃Ⅱ号方)组43例,气阴两虚型(善胃Ⅲ号方)组29例;对照组48例,口服猴头菌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所见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服药前后胃黏膜组织中ras癌基因P21蛋白和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29.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5;观察组治疗后癌基因蛋白P21显著降低,P<0.05;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药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并通过降低P21的表达水平,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9.
善胃系列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相关基因蛋白表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系列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相关基因蛋白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口服善胃系列方中药,根据辨证分型又分为3组:血瘀热毒型(善胃Ⅰ号方)组34例,阴虚有热型(善胃Ⅱ号方)组43例,气阴两虚型(善胃Ⅲ号方)组29例;对照组48例,口服猴头菌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所见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服药前后胃黏膜组织中ras癌基因P21蛋白和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29.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5;观察组治疗后癌基因蛋白P21显著降低,P<0.05;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药善胃系列方对胃癌前期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并通过降低P21的表达水平,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消萎方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消萎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积分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转阴率。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胃镜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积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健脾消萎方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组成的康泰方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结肠黏膜血红素氧合酶(HO-1)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3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康泰方口服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得舒特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另设1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结肠黏膜HO-1和i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腹痛、腹胀、便溏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外,其他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的HO-1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降低,iNOS蛋白的阳性单位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还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3)治疗后2组的结肠黏膜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HO-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2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腹痛、腹胀、便溏和大便不尽感等主要临床症状与HO-1均呈正相关,与iNOS呈负相关。HO-1和iNOS之间相关系数为-0.7512,呈负相关。HO-1蛋白表达量和HO-1基因表达量明显相关,iNOS蛋白表达量和iNOS基因表达量也明显相关。【结论】结肠黏膜HO-1和iNOS mRNA表达异常可能是肝郁脾虚型D-IBS临床表现的致病机制之一,康泰方可通过上述机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水通道蛋白在慢性应激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逍遥丸组,采用慢性应激加过度疲劳及饮食失节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肠黏膜组织中AQP3、AQP8的表达。结果:1胃肠黏膜AQP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3表达均上调(P0.05,P0.01)。2胃肠黏膜AQP8: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8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8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抑郁症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肠黏膜组织中AQPs的表达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复康Ⅱ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四联杀菌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标准四联杀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复康Ⅱ方口服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R)、胃泌素17(G-17)等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镜和病理组织的改善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43/46),对照组为78.9%(30/3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镜检查方面:治疗后,治疗组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胆汁反流、红白相间、血管网显露的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异型增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p根除情况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为81.3%(2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学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R、G-17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GⅠ、PGR、G-17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PGⅡ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康Ⅱ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型)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胃镜及病理组织表现,有效促进Hp根除、胃黏膜修复和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比较调胃承气汤灌胃与灌肠对肠源性脓毒症(GOS)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灌胃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调胃承气汤9.450、4.725 g/kg灌胃),中药灌肠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调胃承气汤9.450、4.725 g/kg灌肠),每组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复制GOS大鼠模型。各组在造模后2、10、24 h分别对应给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D-乳酸(D-LA)水平,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小肠组织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基因及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occludin、ZO-1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结构有明显损伤,血清PCT和D-LA水平显著升高(P 0.01),小肠组织occludin、ZO-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 0.01),肝脏组织TNF-α、INF-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1),小肠组织occludin、ZO-1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小肠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PCT和D-LA水平(P 0.05或P 0.01),上调小肠组织occludin和ZO-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下调肝脏组织TNF-α和INF-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 0.05或P 0.01),并且能提高小肠组织occludin和ZO-1蛋白免疫组化阳性表达(P 0.05或P 0.01);与灌胃组比较,中药灌肠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 0.05或P 0.01)。【结论】调胃承气汤可上调GOS模型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及下调体内炎性因子TNF-α、INF-γ的表达,从而修复肠黏膜屏障,治疗GOS,且灌肠疗法要优于灌胃疗法。  相似文献   

15.
罗莉丽 《大家健康》2016,(4):113-114
目的:分析萎胃复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萎胃复元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萎胃复元汤治疗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患者共68例,用自拟乐胃汤加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胃镜检查和胃粘膜组织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85.29%.表明乐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结论:乐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疗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及预后均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自拟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给予益胃汤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胃乐新颗粒口服,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包括中西症状,胃镜检查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1.0%,对照组7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缓解和消除症状,改善胃镜下征象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萎Ⅱ号颗粒对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及病理组织学积分的改善情况。方法:将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多中心法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胃萎Ⅱ号颗粒组主症积分从第5次访视、次症积分从第4次访视开始发生变化,药物效果开始凸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镜分级、病理分级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萎Ⅱ号颗粒对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显示出确切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在症状学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同源异型盒基因(HOX)HOXA5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HOXA5表达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31例择期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均在离体30 min内分别于癌灶、癌旁3 cm以内及手术残端食管黏膜组织3处取材;对各部分标本作HE染色进行病理学诊断及分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OXA5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OXA5 mRNA的表达。 【结果】 ①HE病理组织学检测证实31例癌组织标本均为鳞癌,癌旁3 cm以内的标本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手术残端食管黏膜组织均为正常鳞状上皮。②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HOXA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58.1%和64.5%(P < 0.05);HOXA5 mRNA的含量分别为0.97 ± 0.46?1.76 ± 1.03和2.37 ± 2.11(P < 0.05);HOXA5蛋白和mRNA均表现为癌组织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率/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③HOXA5蛋白阳性表达率(P < 0.05)、HOXA5 mRNA的含量(P < 0.05)均与食管鳞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其在病理学Ⅲ级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病理学Ⅰ+Ⅱ级的;不支持HOXA5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 > 0.05)。④HOXA5 蛋白表达与其mRNA的表达一致性程度良好(Kappa = 0.718, P < 0.05)。【结论】 HOXA5 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升高,它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