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本文对上海居民主要食品和天然水源进行了采样,分析其铀、钍、镭-226、氚的含量,比较了不同水源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摸清了目前上海居民主要食品和天然水源中放射性水平。1 样品采集采集上海主要粮食、蔬菜等9种食品及天然水源、雨水、自来水、井水、长江水、黄浦江水。采集植物先冼净、晾干、切成碎片,在电热板上炭化,炭化后在500℃马弗炉内灰化6小时,样品呈白色粉末,备用。雨水采集把收集盘放在无遮盖的地方,下雨时弃去前10分钟雨水,雨停即收,以免环境飞灰引起交叉污染。自来水采样点设在徐汇区内,长江水采样点设… 相似文献
3.
4.
福建不同岩层地下水中天然核素放射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不同岩层地下水中天然核素放射性水平赵时敏,陈文瑛,陈秀云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构造属于台地多断层地貌多河谷盆地,山丘面积占90%。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岩层结构以火成岩,花岗岩为主。为了解不同岩层地下水中天然核素放射性活度,为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过常规生物样品监测,对青海省内自产的14种不同种类的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福州市城镇居民饮水中天然放射性水平,保障饮水安全、卫生,我们于1999年~2001年对本市的自来水源水(闽江水)、出厂水及198口井水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收集 自来水源水、出厂水由本站监督二科在枯水期、丰水期各采样一次,井水由自备水源单位委托送样。1.2 测定方法 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和参照国际标准(ISO)分析方法。测定仪器是BH1217型弱放射性α、β在测量仪(北京核仪器厂)。2 结果与讨论2.1 居民饮水中天然放射性水平 井水中放射性水平比较高,总α放射性最高值超过国标[3]约5倍,均值为0.0818±0.0072Bq/L,这与地质结构有关,饮水井主要分布于福州盆地的北部、东北部新店一带和南台岛的仓山建新一带。岩性主要为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其天然放射水平较高[2]。井水的水类型主要是基岩袭隙含水岩组和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福建省部分地热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 [方法 ] 1998~ 2 0 0 2年采集 5个地区 13个县 (市 ) 2 3个温泉井水样 ,按规定方法测定天然放射性比活度。 [结果 ] 5 8份水中总α比活度为 ( 4 44 99± 3 63 5 6)Bq/m3 ,总 β比活度为 ( 2 44 60± 10 0 91)Bq/m3 ,U的比活度为 ( 11 0 7± 4 99)Bq/m3 ,Th的比活度为 ( 1 11± 0 3 6)Bq/m3 ,2 2 6Ra的比活度为 ( 63 9 91± 93 9 18)Bq/m3 ,2 2 2 Rn的比活度为 ( 194 10± 2 5 14 )kBq/m3 。 [结论 ]地热水中 6种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厦门、漳州较高 ,福州、泉州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强对新疆南部地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放射性监督管理工作,掌握该区域煤炭放射性基本情况。方法对该区域4家煤矿γ辐射剂量率、氡浓度及固体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调查与测量,估算煤矿井下工作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结果煤矿井上环境中γ辐射剂量率基本处于新疆环境本底水平;井上环境中氡浓度水平除PY矿外,其余3矿基本都高于全国环境平均水平;煤矿井下环境中γ辐射剂量率和氡浓度水平偏高,数值波动范围较大,个别煤矿煤炭中存在放射性异常;煤矿工作人员所致年有效剂量分别为:BY矿3.30 mSv,TT矿0.11 mSv,PY矿0.14 mSv,DW矿0.01 mSv。结论该区域4家煤矿煤炭中存在放射性问题,需加强对该地区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新疆塔什库尔干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估算其所致居民剂量。方法 国家标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 11743-89)。结果 塔什库尔干和塔合曼两谷地土壤中238U、232Th、226Ra和40K的活度浓度分别为131.5(79.7~221.8)、159.2(64.5~315.4)、100.9(68.5~199.2)和1142.0(728.1~2111.3)Bq/kg,其所致居民γ外照射年有效剂量为1651μSv·a-1。结论 塔什库尔干和塔合曼两谷地可视为高本底区,达布达和瓦恰两谷地为正常本底区。 相似文献
10.
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水平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为规范市场,正确指导市售天然石材产品的合理销售,防止非A类放射性水平的天然石材产品进入居室内装饰提供依据。方法使用FD-71型闪烁辐射仪及7能谱仪对市售天然石材产品进行放射性水平检测。结果81种天然石材产品的7放射性水平平均值为3.90nC·kg^-1·h^-1,其中68种花岗岩的均值为4.16nC·kg^-1·h^-1,13种大理石的均值为2.53nC·kg^-1·h^-1,花岗岩明显高于大理石。部分样品经放射性核素分析,其分类的结果与现场测定值基本一致。结论黄山红、枫叶红天然石材产品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A类控制值,不可用于居室内装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某铀矿山周边食品的放射性水平,补充新疆食品放射性核素基线数据库,分析放射性核素含量,估算居民由膳食摄入所致内照射剂量。方法 2018—2020年采集食品样品6类71份,用高纯锗γ能谱仪对感兴趣核素238U、232Th、226Ra、40K和137Cs的比活度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并对其所致居民年有效剂量进行估算。结果 2018—2020年食品样品中均未检出核素238U,其余放射性核素的平均活度浓度和检出率分别为232Th:0.428 ±0.038 Bq/kg(18.3%)、226Ra:0.477 ±0.063 Bq/kg(38%)、40K:162 ±7 Bq/kg(100%)、137Cs:0.071 ±0.011 Bq/kg(29.6%),居民因食品放射性核素所致年有效剂量约为0.198 mSv。结论 新疆某含铀矿山周边食品的放射性水平在国家标准限值以内,居民因膳食所致年平均有效剂量与(UNSCEAR)2000年报告相符合,食品样品中检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的含量不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2018年我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常规监测达到调查水平的原因,为行政部门正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对周期剂量达到或超过1.25 mSv/周期的放射工作人员发放《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剂量核查登记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核查表53份102人次,回收47份95人次,回收率88.68%,有7人次未反馈核查表。有15人次15.79%人员受到实际照射,其中5人次放射诊断工作人员,曝光时未关闭防护门。有80人次84.21%未受到实际照射。结论 绝大部分达到调查水平的放射工作人员未受到实际照射。5人次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工作时未关闭防护门,受到异常照射。介入医学、核医学和工业移动探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异常照射的概率高。对未反馈的调查表进行可疑结果复核,年有效剂量均小于年剂量限值和审管水平。加强放射卫生防护监管,提高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进一步改进介入医学、核医学、工业移动探伤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和防护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达到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的目的。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原煤运输生产系统煤尘(总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有6个工作地点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毒气体的工种及岗位检测的TWA和STEL以及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MAC)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5个工种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强度、5个工作岗位的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针对煤尘浓度超标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煤矿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对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合理,工艺成熟,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粉尘(煤尘)、噪声及化学有害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结论该项目在科学设计、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其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煤矿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相关部门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及评价、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的规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SO2、CO、NO2,其中输煤系统末煤皮带尾部粉尘浓度超标,输煤系统拨煤机岗位噪声超标。结论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正常和个体防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评价某新建小型煤矿开采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类比法、职业卫生学调查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类(煤尘、矽尘、水泥尘)、化学物质类(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及热辐射、不良气象条件、工频电场)等;除部分噪声、粉尘作业岗位可能存在超标外,其他危害因素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在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状况,探讨增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的举措。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工勤人员,对关于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08名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锐器刺伤≤5次者168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54.55%;5~10次者50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16.23%;11~20次者20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6.49%;≥20次者70人,占22.73%。其中医务人员被刺伤环节最高发于收集、清洗器械时刺伤,其次为配药、加药时匆忙、粗心。锐器刺伤发生率与自我防护意识强弱有关,防护意识强者,刺伤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弱者,刺伤发生率高,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多数医务人员表示其安全防护意识多来源于院内学习培训,工作经验及同事间交流。结论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很高,应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医院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医疗护理器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元市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存在噪声、手传振动、不良作业条件、煤尘、矽尘、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噪声、手传振动、煤尘、矽尘存在超标,其余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超标岗位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5年-2017年山东省部分矿井中氡的活度浓度,对工作人员照射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依据《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T 16147-1995)进行测量,依据《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6-2002)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15年-2017年共检测煤矿氡样品1002件,算术平均值为21 Bq·m-3,活度浓度最大值为377 Bq·m-3;检测金矿氡样品36件,算术平均值为65 Bq·m-3,活度浓度最大值为228 Bq·m-3;检测铁矿氡样品7件,算术平均值为21 Bq·m-3,活度浓度最大值为40 Bq·m-3。结论 2015年-2017年所检测的山东省261家次煤矿、36家次金矿和7家次铁矿的井下氡的活度浓度水平均低于《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6-2002)已用地下建筑的行动水平,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对工作人员剂量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