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T恶性疟/间日疟测试是一种快速的免疫层析分离试验,用于测定恶性疟原虫特异的富组氨酸蛋白2(PfHRP-2)抗原和一种全疟抗原,已证实可用于间日疟、三日疟的诊断。但尚未了解对卵形疟的诊断效果。本文报道用此方法检测卵形疟原虫感染者血清中的抗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两种快速、简便能区分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筛选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C6E9和G4C9,并将其同时吸附于样品垫;将单克隆抗体B2G10(针对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和C6H.(只针对恶性疟原虫)分别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120份)和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20份)以评价其特异性,检测确诊的疟疾患者血样(间日疟105份,恶性疟95份)以评价其敏感性.均用单盲法检测,同时用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制备的试条进行平行检测. 结果 检测120份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和20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有138份显示为阴性,特异性为98.6%,其中20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全部为阴性.检测200份疟疾患者血样,阳性190份,敏感性为95.0%,其中间日疟检出率为93.3% (98/105),恶性疟检出率为96.8% (92/95).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制备的试条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 (187/200)和95.7% (134/140),与本研究制备的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的试条比较两者敏感性(x2=0.42,P>0.05)和特异性(x2=1.09,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研制出的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的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在疟疾的防治工作中,如何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来配合临床和调查研究的顺利开展,则疟原虫镜检诊断极为重要。为此,笔者根据手边现有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就间日疟疟原虫的镜检诊断加以综合如下: 间日疟疾采血时间在做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时,采血时间很难得到考虑。但对门诊病例等之疑似间日疟疾病人,就应当考虑合适的采血时间,根据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巢式PCR扩增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18S r RNA)基因确诊卵形疟原虫感染。方法采集2012-2013年山东省疟疾患者全血和滤纸血样,吉氏染色镜检观察血膜疟原虫形态并鉴定虫种。提取血样中DNA,根据疟原虫18S r RNA基因以属和种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筛查卵形疟阳性标本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2012和2013年山东省共筛查到7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巢式PCR扩增7份血样均在800 bp处出现卵形疟原虫特异性单一条带,Blast比对表明产物序列与Gen Bank卵形疟参考序列一致。结论经巢式PCR方法确诊了2012和2013年山东省7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  相似文献   

7.
1989—1991年,在间日疟发病率1/万以下的海安县,对50个间日疟疫点中54例疟原虫确诊病例及周围(半径300m)人群3737人,于发病后半个月和疟疾流行末期分别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同时设10个对照点(距病家1500—2500m).试图从疫点病人及其周围人群的疟疾抗体消长情况,了解低疟区IFA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及疫点内间日疟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非典型间日疟屡见增多。为了摸索非典型间日疟的规律,我们于1972年7—9月间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薄血膜查见间日疟原虫。  相似文献   

9.
间日疟一次性根治方法探索云南江城县红疆卫生院江城665900唐谟坤如何及时有效根治间日疟,一直是防治疟疾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根治问日疟的新方法,我们采取在氯、伯喳八日疗法的基础上加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防3片一个疗程。即服氰喳3天(第1天0.6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河南省输入性卵形疟进行实验室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镜检法、2种巢式PCR和2种疟原虫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河南省2011-2016年采集的输入性卵形疟患者血样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110例卵形疟中curtisi亚种感染43例,占39.1%;wallikeri亚种感染67例,占60.9%。5种检测方法对卵形疟的总检出率,M-nest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为100%,镜检法为94.5%,RDT-Wondfo法为51.8%,NP-1993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为40.9%,RDT-CareStart法为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940,P0.05);对于卵性疟curtisi亚种,M-nest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的检出率为100%,NP-1993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为97.7%,镜检法为90.7%,RDT-Wondfo法为46.5%,RDT-CareStart法为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00,P0.05);对于卵性疟wallikeri亚种,M-nest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检出率为100%,镜检法为97.0%,RDT-Wondfo法为55.2%,RDT-CareStart法为29.9%,NP-1993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法为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92,P0.05)。结论巢式PCR方法检测卵形疟敏感性高,但NP-1993检测体系的巢式PCR方法仅对卵形疟curtisi亚种敏感;镜检法次之;抗原检测的RDT方法敏感性低,且不同试剂盒的检出率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基因检测手段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病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地高辛标记CBV3 -cDNA探针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斑点杂交,检测血标本中的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CBV)。结果:RT-PCR阳性检出率:心肌炎组为48.33%.对照组4.41%(P<0.01)。斑点杂交阳性率:心肌炎组为51.67%,对照组4.41% (P<0.01)。检测CBV的两种方法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特异性均高,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间日疟原虫(P.v.)DNA基因库中筛选出一P.v.种特异性的DNA探针VPL101。此探针对诊断间日疟,特别是鉴定恶性疟原虫(P.f.)感染中有无P.v.混合感染,具有实用价值。从4例泰国间日疟患者混合血中分离受染红细胞,经皂素溶解和蛋白酶K消化后,抽提并纯化原虫DNA。经Sau 3A部分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报道了应用合成间日疟DNA片段经同位素末端标记作为探针.检测了21份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病人血样,结果全部阳性.敏感性可测出0.00133%的原虫血症,与培养的恶性疟及正常人血没有交叉反应。随后将该探针应用到疟疾监测中,在山东采集的310份发热病人血和245份流动人口血,应用本探针检测,未出现阳性结果,经镜检复核.结果相符.在安徽省滁州市采集352份病灶点人群血,有28份出现了阳性,阳性率为7.95%。对以上血样经IFA方法进行抗体测定,显示合成间日疟DNA探针杂交结果与抗体阳性率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本合成间日疟DNA探对可应用于灭疟后期的疟疾监测.特别对流动人口集中检查和传染源检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种疗程双氢青蒿素片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的121例来自越南的间日疟患者中,118例用氯喹和伯喹治疗。氯喹开始服1克,以后每天2次,每次0.5克,服5次;同时并服伯喹每天25毫克(基质15毫克),连服14天。在越南和返美后8周,每周继续预防服用氯—伯片剂1次(氯喹300毫克,伯喹基质45毫克)。其余3例用氯喹(剂量如上述)、乙胺嘧啶(每天3次,每次25毫克,连服3天)和磺胺异恶唑(每天4次,每次500毫克,连服6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收治的573例疟疾病人中,混合感染61例,占10.6%。混合感染者的贫血出现率为52.5%,较单感染者的32.0%为高。61例中脑型12例,占19.7%。因所有病例均来自恶性疟对氯喹有高度抗性的地区,其中80%病例对氯喹有抗性,故设计了3个治疗方案。第1个方案用5种药:奎宁0.6×3×14天;乙胺嘧啶0.025×3×3天;氨苯砜0.025×1×28天;氯喹首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灭疟后期间日疟的临床特点,给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灭疟后期血检疟原虫确诊的820例间日疟进行了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具有间日疟典型症状者仅占35.12%,临床确诊率为37.32%。结论灭疟后期疟疾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易致漏诊、误诊,应以疟原虫血检为确诊依据;无血检条件的医院,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能同时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两种疟原虫18S rRNA基因设计2对(3条引物),优化引物浓度与退火温度,建立可扩增出两种疟原虫基因片段的多重PCR。并进行最低检测限确定和临床标本检测,以镜检法为金标准分析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该方法可扩增出431 bp(恶性疟原虫)和341 bp(间日疟原虫)基因片段,最低检测限为102copies/反应,检测临床标本的结果与镜检法无差别(P>0.05),敏感度为93.55%,特异度为70.83%,阳性预测值为89.23%,阴性预测值为80.95%。结论 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快速检测疟疾感染并鉴别分型,灵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对日照市首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明确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样, 分别进行疟疾快速诊断检测 (RDT)、 疟原虫镜检及巢式PCR检测。结果 结果 患者从非洲刚果金务工返乡, 回居住地莒县陵 阳镇1个月后出现不规则发热、 乏力。RDT检测提示为非恶性疟原虫感染。血涂片镜下可见感染红细胞明显变形, 呈多 种不规则形状; 环状体粗大, 可见大滋养体期和裂殖体期疟原虫。巢式PCR扩增基因产物长度约800 bp, 与卵形疟原虫 相符。综合上述结果, 该病例诊断为单一卵形疟原虫感染。结论 结论 虽然镜检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 但卵形疟原虫在镜下 很难鉴别, 结合 PCR检测结果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