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临床文献的一般资料并建立数据库,提取证候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发病人群(儿童和成人)的证侯、证素分布规律及差异。在证候分布规律对比方面,儿童最常见证候类型为血热妄行,以实证为主,成人最常见证候类型为脾不统血,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在证素分布规律方面,儿童以血热、血虚、阳虚证素为主,成人以阴虚、血瘀、(火)热证素为主。血热妄行证和脾不统血证是儿童和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证候,其中儿童病性以实证居多,病机以血热更为显著,成人病性多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病机以脾气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近三年中医药辨证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清晰认识及新方向。方法搜索近三年发表于中国全文数据库的中医药辨证论治ITP相关文献92篇,通过仔细阅读筛选出34篇,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关于中医药治疗ITP,现代医家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均有独特见解,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结论中医药治疗ITP疗效显著,但关于慢性ITP多数医家专注于益气、补肾,而针对阳虚的症状、机理以及益气温阳摄血法等方面未能有进一步详细阐述,这也将成为我们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1):172-176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复合免疫法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在第1周仅睡眠剥夺,第2、3周睡眠剥夺复合免疫法(腹腔注射抗血小板血清),实验周期为3周。实验结束后,采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称量小鼠脾脏重量并计算脾脏指数、流式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此外,观察并检测小鼠一般体征,采用大小鼠抓力测定仪检测抓力,MouseOx Plus小动物无创监护仪检测脉搏幅度,数码照相机采集舌面特征。结果:疾病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注射部位、耳部、足部等有点状或块状出血,脾脏指数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均显著降低,且CD4~+/CD8~+明显降低;证候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抓力显著降低,脉搏幅度显著降低,舌象R/G值明显降低。结论:睡眠剥夺复合免疫法可以成功建立与临床接近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王永  杨茜  杜青容  白玉盛 《新中医》2017,49(11):130-13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难以明晰,研究发现与免疫功能紊乱关系较为密切,尤其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免疫学指标。综述近年文献,诸多中医学者对本病的中医证型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一些规律;而这些相关性研究结果将可能为本病的证型与调控因子研究、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朱士月  陈志炉 《新中医》2020,52(1):11-1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IT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更小,为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记录60例成人原发ITP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体质类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病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成人原发ITP患者,统计体质频次98例次,气虚质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2例次(22.45%),其后分别为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特禀质>湿热质>气郁质;不同性别体质类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平和质在不同病程中的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气虚、阴虚角度调理ITP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气能生血、气能摄血等理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多从气血角度出发.文章以气血角度分别从理论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药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得出此治法在提升血小板计数及改善临床症状上有良好疗效.研究指出,气不摄血型ITP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常,存在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气不摄血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从细胞层面探究气不摄血证ITP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的ITP确诊患者42例,依据中医证候积分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同时纳入2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Th1、Th2、Th17、Treg、Breg细胞的表达比例变化情况,并对上述免疫细胞的表达与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不摄血证ITP患者Breg与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下降,Th1细胞的表达比例上升(P0.05),Th1/Th2呈Th1型(P0.05),Treg与Th2细胞的表达以及Th17/Treg比值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P0.05)、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5)的Breg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Th1细胞的表达和Th1/Th2比值显著升高,Treg、Th2以及Th17细胞的表达、Th17/Tre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与重度组Breg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其他免疫细胞的表达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组上述免疫细胞细胞的表达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e细胞的表达与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负相关性(r=-0.488,P=0.001),其余免疫细胞无相关性。结论:气不摄血证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表现为Th1细胞表达增加导致Th1/Th2失衡。Th17与Breg细胞表达水平下降。Breg细胞表达水平可能反映了气不摄血证患者的气虚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钟新林主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经验.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该病虽然机制复杂,但其临床表现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也有少量患者只有血小板降低,而无各种出血的表现.西医治疗上多采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长期预后不是特别...  相似文献   

1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瘀紫、鼻衄、内脏出血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TP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ITP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的主要手段,在ITP的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制备与临床接近的动物模型是ITP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目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有免疫造模、自发免疫模型、转基因造模以及其他造模方法。免疫造模是最常用的方法,实验用动物主要是小鼠,常用的注射途径是腹腔注射,常用的免疫原有抗血小板血清、单克隆/多克隆抗体、血小板等,自发模型与转基因模型比较少用。此外也有结合中医理论开展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主要有ITP热盛证模型,ITP肾阴虚证模型,ITP气不摄血证模型等,为该病的证候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对近些年来ITP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该疾病的动物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琼  朱晓华  莫国增 《新中医》2023,55(7):175-178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胃癌患者,根据辨证标准分为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胃热伤阴型,检测并比较各中医证型患者Hp感染情况及免疫功能。结果:82例胃癌患者有肝胃不和型18例(21.95%)、瘀毒内阻型10例(12.20%)、痰湿凝结型16例(19.51%)、脾胃虚寒型16例(19.51%)、气血双亏型13例(15.85%)、胃热伤阴型9例(10.98%);各中医证型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与气血双亏型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与痰湿凝结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毒内阻型与气血双亏型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种中医本虚证候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分布及中医辨证施治在蛋白尿患儿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符合脾气亏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4种本虚中医证型的56例蛋白尿患儿,比较4种中医本虚证候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所有病例再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观察两组蛋白尿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型转变情况。结果:在符合要求的56例病例中,气阴两虚型最多,共28例占50%;肝肾阴虚型19例,占33.9%;脾气亏虚型7例,占12.5%;脾肾阳虚型仅有2例,占3.6%。在疾病分布上,儿童蛋白尿则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其次为过敏性紫癜肾炎,二者证型在儿童同样以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居多。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有9例患儿的虚损证型消失,肝肾阴虚型病例较前稍增,但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西医组肝肾阴虚型增多,脾气亏虚型及气阴两虚型稍减少,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蛋白尿患儿以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居多,脾肾阳虚型少见;中药辨证施治则对蛋白尿患儿的虚损证候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显红  陈刚毅 《新中医》2018,50(4):96-9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与其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8月—2016年12月门诊及常规体检诊断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体质为主,共364例,占53.8%;单纯体质416例,占61.4%;兼夹体质261例,占38.6%;男性患者血瘀质和痰湿质类型的血尿酸高于其他体质,女性患者湿热质体质类型的体重指数(BMI)、血尿酸高于其他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表现为单一体质,也可表现为复合型体质,其中以气虚体质为主,提示气虚体质易发生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相关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原发性肝癌中医不同证型与其相关的某些客观化指标,包括相关免疫指标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L-乳酸脱氢酶(LDH),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肝脏吲哚氰绿滞留率(ICG),凝血酶原时间(PT),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细胞转化率(LBT),T细胞亚群等关系,寻找对中医辨证分型有诊断意义的客观化指标,结果揭示不同证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指标是AST,ALB,TBIL,PT,ICG,NK,CD4;对肝癌辨证分型有显著作用的相关性指标是ALB,TBIL,NK,CD4。  相似文献   

15.
张梅珍  刘求红 《新中医》2023,55(18):54-60
目的:探讨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 面积变化,及不同中医证型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 型糖尿病患者98 例(192 眼) 设为糖尿病组,并根据VOLK 镜+90D 裂隙灯前置镜眼底检查结果分为2 个亚组,即有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且处于非增殖期者设为糖尿病非增殖组(NPDR 组) 46 例(91 眼),无视网膜病变者设为糖尿病0 期组52 例(101 眼);另选取正常健康人44 例(84 眼) 设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受试者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 检査,获得视网膜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FAZ 面积值。比较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 面积,同时对糖尿病患者不同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中医证型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的黄斑血流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病程≥10 年者血流密度低于病程<5 年者(P<0.05);病程5~10 年者血流密度与病程<5 年、病程≥10 年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FAZ 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糖尿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糖化血红蛋白>9%患者黄斑血流密度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7%~9%者(P<0.05),FAZ 面积大于<7%、7%~9%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7%~9%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低于糖化血红蛋白<7%者(P<0.05),FAZ 面积大于糖化血红蛋白<7%者。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低于痰湿内蕴证及阴虚内热证(P<0.05);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FAZ 面积均大于痰湿内蕴证、阴虚内热证(P<0.05),阴阳两虚证FAZ 面积大于气阴两虚证(P<0.05)。空腹血糖水平与黄斑血流密度、FAZ 面积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餐后2 h 血糖水平与黄斑血流密度存在负相关(P<0.05),与FAZ 面积存在正相关(P<0.05)。糖尿病NPDR 组、糖尿病0 期组、对照组黄斑区血流密度、FAZ 面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糖尿病NPDR 组、0 期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NPDR 组黄斑区血流密度值低于糖尿病0 期组(P<0.05);糖尿病NPDR 组FAZ 面积大于糖尿病0 期组及对照组(P<0.05),糖尿病0 期组FAZ 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在其中心视力未受影响时,无论其眼底有无视网膜病变改变,其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面积都已出现有意义的改变,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无明显视力下降患者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 面积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刘梅  彭文照  郝小梅 《新中医》2018,50(7):75-78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及比较不同证型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Th) 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Th22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115例COPD患者,将20例同期体检未患COPD者设为对照组。将COPD患者根据辨证标准分为8个证型,将风寒束肺证、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设为偏实证组,将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设为偏虚证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将偏实证组、偏虚证组与对照组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比较。结果: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风寒束肺证2例,占1.74%;外寒内饮证1例,占0.87%;痰热壅肺证22例,占19.13%;痰湿阻肺证29例,占25.22%;脾肺气虚证21例,占18.26%;肺肾气虚证23例,占20.00%;肺肾气阴两虚证6例,占5.22%;气虚血瘀证11例,占9.57%。痰热壅肺证组Treg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与痰湿阻肺证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脾肺气虚证组Th17细胞分数、Treg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与肺肾气虚证组、肺肾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阻肺证组Th17细胞分数低于痰热壅肺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肺气虚证组、肺肾气虚证组、肺肾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的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均低于痰热壅肺证组与痰湿阻肺证组(P<0.05),Treg细胞分数均高于痰热壅肺证组与痰湿阻肺证组(P<0.05)。偏虚证组和偏实证组的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偏虚证组Treg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偏实证组Treg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偏虚证组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均低于偏实证组(P<0.05),Treg细胞分数高于偏实证组(P<0.05)。结论: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失衡与COPD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是导致COPD患者由“邪气胜”的实证向“精气虚”的虚证转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辨证分型特点与西医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将单纯性肥胖儿童4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成4组(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痰热夹虚型,肾虚痰浊型),并收集西医临床资料和B超检查资料,进行血糖、血清ALT、Tch、TG、HDL、LDL、ApoA、ApoB、血胰岛素、血尿酸水平测定等,运用SPSS11.5软件分析以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各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之间BM I有显著性差异(P=0.026),而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TCH、TG、HD L、LDL、Apo-a、Apo-b、FPG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痰热夹虚型组较肝郁气滞型组的UA有显著性差异(P=0.034);各组的ALT、F ins、HOMA-IR差异显著(均P<0.01)。各组脂肪肝、脂肪肝炎、良性黑棘皮病、胰岛素抵抗等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痰热夹虚型较肝郁气滞型及脾胃湿热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以实症为多,并发症易出现于虚实夹杂型中,BM、IALT、FINS、HOMA-IR等实验室指标和脂肪肝、脂肪肝炎、胰岛素抵抗、良性黑棘皮病等并发症可能为对儿童肥胖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瘀证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应用RBC-C_3b受体花环试验和RBC-IC花环试验的方法,对20例血瘀证患者20例非血瘀证患者和17名健康人进行检测结果为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及健康人RBC-C_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为20.90±4.02、12.88±3.29和16.74±4.13(P<0.01);三组的RBC-IC花环率(%%)分别为8.28±3.68、7.73±2.48和7.41±2.43(P<0.05)。同病种的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之间RBC-C_3b受体花环率有显著差别(P<0.01)。在健康人中RBC-C_3b受体花环率与RBC-IC花环率呈正相关(r=0.695,P<0.01)。说明血瘀证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也提示了疾病证候存在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证候与疾病两方面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的动态变化特征,初步阐释ITP气不摄血证的形成过程。方法: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采用第1 w睡眠剥夺,第2、3 w睡眠剥夺复合腹腔注射抗血小板血清(anti-platelet serum,APS)的方法复制ITP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实验第7 d、10 d、21 d时各取一批小鼠检测体质量、抓力、脉搏幅度等相关证候指标,以及出血、外周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脾脏指数、脾脏病理等相关疾病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7 d、10 d、21 d时模型对照组小鼠的证候指标(体质量、抓力、脉搏幅度)均显著降低(P<0.01);7 d时模型对照组小鼠无出血情况,脾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10 d、21 d时模型对照组小鼠腹部、尾等不同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脾脏指数显著增高(P<0.01);7 d、10 d、21 d时模型对照组小鼠PLT计数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睡眠剥夺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