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评估基于Array-CGH技术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对超雄综合征(XYY综合征)患者胚胎染色体进行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行PGD助孕的5例XYY患者及15例染色体易位患者,对两组的女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II)卵子数、优质胚胎数、染色体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 XYY组和染色体易位组在女方年龄、精子浓度、PR、获卵数、MII卵子数、优质胚胎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D检测结果中,两组的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YY组活检21枚胚胎,其中10枚胚胎为常染色体异常,1枚为性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率为52.38%,常染色体异常为47.62%,性染色异常为4.80%.结论 XYY综合征患者行体外受精时有和男性染色体易位患者类似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Array-CGH可同时检测XYY综合征患者全部染色体情况,避免大量异常胚胎植入女方体内,有利于降低子代出生缺陷,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ART)术后妊娠早期流产的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差异及年龄、ART受精方式等因素对早期流产中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率的影响。方法排除内分泌、免疫、感染、解剖等因素对流产的影响,将48例自然妊娠(自然妊娠组)、81例ART术后妊娠(ART组)早期流产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自然妊娠组、ART组早期流产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流产胚胎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的差异及观察年龄、ART受精方式对核型结果的影响。结果自然妊娠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43.75%,ART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59.26%,两组间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然妊娠在35岁及以上人群(42.86%)与35岁以下人群(43.90%)间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RT组在35岁以上人群(80.56%)及35岁以下人群(42.22%)间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术后妊娠早期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与自然妊娠后早期流产无明显差异,与年龄相关,而与受精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胚胎停育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与精子活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后胚胎停育的117个周期,按绒毛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子核型检测结果分为绒毛染色体正常组(A组)和绒毛染色体异常组(B组),比较两组间精子活力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未限制女方年龄时,A组女方年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比率、a级精子比率、b级精子比率、c级精子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方年龄<35岁时,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活力对IVF-ET后胚胎停育患者绒毛染色体是否异常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 DFI)对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助孕后冷冻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ICSI助孕的87对夫妇的一般资料,排除女性因素不孕与夫妇双方染色体结构异常和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对不同DFI男性患者进行分组,并对2组患者睾丸体积(超声多普勒)、血清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等激素、精液常规分析、精子DFI和临床妊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DFI患者组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时间、冷冻解冻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日雌二醇(E2)、FET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I≤25%组的受精率、双原核(2 Pronucleus,2PN)形成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0.92%、85.37%、96.34%、23.56 %、31.78 %,DFI>25%组分别为70.51 %、71.71%、88.05 %、11.30 %、14.14 %,上述各指标DFI≤25%组均大于DFI>25%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I≤25% 组的临床妊娠率(45.24%)大于DFI>25% 组(2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0, P=0.012)。结论 精子DFI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异常升高的精子DFI(DFI>25%)将对临床妊娠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后22例妊娠早期流产患者,根据流产者绒毛染色体检测结果分为异常染色体核型组(n=17)和正常染色体核型组(n=5);并以同期35例继续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T方案中可能影响胚胎染色体的因素。结果 新鲜移植周期自然流产率为10.95%(91/831),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77.27%;异常染色体核型组年龄(34.7±4.1)岁高于继续妊娠组(31.6±3.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RT促排方案中多因素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后自然流产者胚胎染色体异常可能与年龄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104-108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IVF-ET/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IVF-ET/ICSI患者63周期,根据DFI的高低分为三组,A组:DFI25%(n=34),B组:25%≤DFI≤35%(n=18),C组:DFI35%(n=11),比较三组精液常规分析(禁欲时间、精子浓度、总活力、PR%)及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三组一般资料(男女双方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禁欲时间及精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精子总活力及PR%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精子DFI与总活力、P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62、-0.290,P0.05);精子DFI与禁欲时间、精子浓度无相关性(P0.05);三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损伤与精子总活力、PR%呈负相关性;精子DNA损伤增加可能会导致IVF-ET/ICSI患者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与传统过夜受精对体外受精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于本中心接受短时受精及传统过夜受精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患者。短时受精IVF组共131周期,传统过夜受精IVF组共129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短时受精IVF组与传统过夜受精IVF组患者正常受精(2 PN)率(68.44%vs 68.23%)、(0 PN)率(21.57%vs 21.99%)、(1 PN)率(6.01%vs 6.08%)、(多PN)率(3.97%vs 3.70%)、受精率(85.24%vs 85.21%),卵裂率(96.65%vs 97.21%)、临床妊娠率(46.85%vs 4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时受精IVF组胚胎利用率(83.45%vs 77.23%)较常规过夜受精IV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卵子利用率,改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胚胎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高着床前遗传学筛查(PGT)周期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和胚胎利用率,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SNP)分析PGT患者的2PN、0PN和1PN来源的胚胎染色体的整倍性,从而优化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我中心行PGT助孕,其2PN、1PN和0PN来源的胚胎均有囊胚形成的患者,比较不同发育速度的2PN、0PN和1PN来源的活检囊胚的染色体整倍性。结果比较第5天不同受精来源的活检囊胚染色体整倍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囊胚中,0PN来源的活检囊胚染色体整倍体率要低于2PN和1PN来源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和第6天的囊胚相比,不同受精来源的囊胚染色体整倍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GT周期患者,0PN以及1PN来源的胚胎培养后形成囊胚,通过芯片技术检测其染色体正常的囊胚仍占一定比例,可作为移植胚胎。不同发育速度的囊胚,其染色体的整倍体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娟  吕玉珍  赵芳  蒋毅 《中外医疗》2013,(24):60-61
目的探讨在短时受精中保留卵丘细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3—12月接受IVF助孕患者169个周期,根据有无卵丘细胞分组。实验组2组:全部卵丘A组65个周期;部分性卵丘B组54个周期;对照组:无卵丘细胞C组50个周期;观察卵丘细胞对短时受精中的卵子数、2PN率、≥3PN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A组、B组和C组在卵子数、2PN率、优胚率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N率:C组>B组>A组,11.41%vs5.73%vs3.46%,C组与A组、B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利用率:B组>A组>C组,68.28%vs60.47%vs57.14%,B组较C组:68.28%vs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B组>A组>C组,50.0%vs44.62%vs38.0%。B组较C组:50.0%vs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中,在保证受精的状况下,保留或部分性保留卵丘细胞,能防止多精受精,提高胚胎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在以维甲酸联合四硫化四砷、蒽环类药物为主的治疗体系下附加染色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对含四硫化四砷诱导治疗方案的反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附加染色体异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占18.4%.其中三体8以及i17q-是最常见的附加异常,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增高(P<0.05).在附加染色体异常组完全缓解率降低(75.9%vs 90.7%)、复发率增高(13.8%vs 6.2%)、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增高(17.2%vs 6.2%),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 在此三类药物治疗体系下,尚未发现附加染色体对预后影响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non-elective single embryo transfer,non-e SET)的妊娠结局和相关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笔者中心实施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行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181个周期,分析不同的体外受精方式、胚胎质量和促排卵方案对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12.71%。单精子胞质内注射(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2PN率)显著高于常规体外受精(IVF)组(75.48%vs 56.46%,P<0.05),但是临床妊娠率(16.36%vs 11.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级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28.26%)显著高于B级胚胎组(9.52%)、C级胚胎组(6.89%)、D级胚胎组(6.25%)的各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与微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9%vs 14.29%,P>0.05),因此采用微刺激方案实施治疗可能具有更高的性价比。结论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克氏征嵌合体患者的淋巴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其快速诊断提供新方法,并为评估其子代遗传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三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三例克氏征嵌合体患者的淋巴细胞、经优选处理前后精子的X、Y、18号染色体的组成.结果 与淋巴细胞G显带核型分析相比,FISH结果所发现的嵌合体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与对照组相比,三例患者的精子性染色体异常率增高、XY精子比例增高,患者2、3差异有显著性(P<0.05);处理前及分别经两种优选方法处理后,精子染色体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ISH技术是诊断克氏征嵌合体的快速有效方法;对该类患者精子的FISH分析结果,有助于评估其子代的遗传风险,为优生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ISH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在胚胎停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2例胚胎停育患者,获取绒毛,对7种染色体(13、16、18、21、22、X、Y)行FISH检测,同期行细胞培养核型分析作为对照。结果 FISH检测共检出异常核型40例,异常率39.22%;对照法传统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异常核型43例,异常率46.74%。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染色体异常93.02%,其中常染色体三体最多见,占60.47%。结论:FISH技术可对胚胎停育绒毛组织进行及时、有效检测分析,做出遗传学诊断;FISH技术较传统细胞培养方法更加方便、快捷,对胚胎停育的病因研究更实用、有效,可作为细胞培养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辅助生殖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周期中,移植嵌合体胚胎的妊娠结局,初步探讨嵌合体胚胎的移植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5个嵌合体胚胎移植周期作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按照1∶4匹配97个整倍体胚胎移植周期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其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移植的胚胎通过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其染色体整倍性。结果共12例移植嵌合体胚胎的患者获得临床妊娠,但研究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移植整倍体胚胎的对照组(48.00%vs. 6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妊娠率(12.00%vs. 6.19%)和早期流产率(4.00%vs. 1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优先移植整倍体胚胎,在无整倍体胚胎的情况下,嵌合体胚胎可作为移植的可选项,并能获得相对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时差成像系统对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113个周期,将每周期获得的受精卵随机分配到时差成像系统(实验A组)和桌面培养箱(对照B组)进行卵裂期胚胎培养,囊胚培养全部转入桌面培养箱进行,同一培养系统胚胎同一液滴集合培养,按照受精方式和年龄进行分层,比较两组2PN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将集合培养形成的可用囊胚进行冻存,并对第一次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复苏囊胚来源于时差成像系统的为实验C组(42周期),来源于桌面培养箱的为对照D组(33周期)。结果 实验A组和对照B组患者的2PN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C组和对照D组患者的年龄、转化日内膜厚度、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C组的临床妊娠率(83.33%vs 60.61%)和着床率(83.33%vs 60.61%)显著高于对照D组(P<0.05)。结论 时差成像系统对胚胎发育没有明显不利影响,可能改善复苏...  相似文献   

16.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时受精在IVF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5例IVF-ET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获得的卵子,孵育4~6h,先与精子共培养3h后,一半的卵子经洗涤后去除外周的精子,在新鲜培养液滴中培养,作为实验组,剩余的一半卵子在精子液滴中过夜培养至16~18h,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2PN、1PN、≥3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卵子数为219个,受精率、2PN率、1PN率、≥3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3.6%、59.7%、6.1%、3.6%9、5.7%、43.4%,而对照组卵子数为228个,受精率、2PN率、1PN率、多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5.9%、58.9%5、.4%、9.8%、96.1%、45.8%。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正常受精2PN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精受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作为降低多精受精的一种补充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子DNA碎片对IVF-ET/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方法 选取在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ICSI助孕的61周期不孕不育症夫妇,根据精子DFI值分别纳入对照组(DFI<25%,n=35)和观察组(DFI≥25%,n=26)。收集取卵(OPU)日精液标本,行精液常规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精子Bcl-2及Caspase-3表达水平。分析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参数、Bcl-2及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观察两组IVF-ET/ICSI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优化处理前精子浓度、优化处理后精液参数(浓度、活力及PR)、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优化处理前精子活力、PR、Bcl-2均下降、Caspase-3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分娩率及活产率均下降,早期流产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和优化处理前精子活力、Bcl-2表达均呈负相关(分别r=-0.285、-0.672,P&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47,XYY 综合征患者的精子染色体组成,评估其子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 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利用CSPX、Y、18 及GLP13、21 探针和精子核杂交,杂交信号归类计数,与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47,XYY 患者的精子常染色体异常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性染色体异常数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7,XYY患者不增加其子代性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而常染色体发生次级不分离的风险却远高于对照.因此,通过应用FISH技术分析该类患者的精子染色体,可为评估其子代染色体异常风险提供客观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索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为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PGD)。方法:针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种类.分别选择亚端粒探针及着丝粒探针,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5例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5例患者共行7个PGD周期,共获卵134个,活检47个胚胎,FISH分析可供移植胚胎16个,6个移植周期移植其中15个胚胎,获得1例临床妊娠,并经产前诊断验证,已顺利诞生1健康男婴。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染色体异常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医学》2017,(2):153-154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即FISH技术分析孕早期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因素的效果及意义。方法经数字表法选取2015-06—2016-06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00例,全部采用FISH技术对患者孕早期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加以检测和分析。结果异常染色体异常患者50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50.00%,其中16-三体的异常占比率最高为32.00%,XXX、21-三体最低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染色体数目异常为导致早产或停育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其早期胚胎停育或发生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而16号染色体三倍体的改变则是最常见的异常情况。FISH技术分析方法能够对孕早期停育的胚胎和流产组织进行有效的检测,为该病遗传学因素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