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卷烟机工作场所辐射剂量和卷烟机操作人员受照剂量情况。方法 仪器法和热释光剂量法。结果 连续4年的测量结果表明人均年剂量为0.390mSv。结论 卷烟机工作场所辐射剂量和卷烟机操作人员受照剂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卷烟机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方法 仪器法和热释光剂量法。结果 在卷烟机正常工作状态下,距源表面5 cm、100 cm处泄漏射线均值分别为12.08μSv·h-1和0.34μSv·h-1。工作人员人均年受照剂量为0.836mSv。结论 卷烟机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临床核医学诊疗中辐射剂量的研究,探索核医疗安全管理和辐射防护的具体方法,以保障患者、医疗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方法针对最为常见的核医疗方法 131I治疗,选取68例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由一名医师和两名护士负责治疗工作,一组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进行治疗,一组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并记录两组患者服用131I后的有效剂量和医护人员1年所受的总辐射剂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之后,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受辐射剂量为(59.63±0.56)mSv,医生和护士受辐射剂量为(4.692±0.056)mSv;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的患者受辐射剂量为(50.21±0.69)mSv,医生和护士受辐射剂量为(1.216±0.037)mSv。结论患者接受131I治疗所受到的辐射量大于公众照射年剂量限值,但比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低,但通过综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131I治疗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能够保障接受临床核医学诊疗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现状,探讨防护模式。[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0家放射诊疗机构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及2005年部分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结果,数据统计和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布分散,工作场所空气吸收剂量率与放射治疗和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场所比较明显偏高。[结论]加大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执法力度,应将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列为放射性健康监护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部分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福建省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现状,探讨放射防护模式.方法 收集2004~2006年福建省部分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通过数据统计和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散,不同级别诊疗机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3年平均为(2.72±7.56)mSv/a.结论 应将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列为放射性健康监护重点人群,加大医疗机构放射卫生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河北省部分核医学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为加强放射卫生监督和制定核医学相关标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河北省内16个核医学工作场所用X、γ辐射剂量仪测量周围剂量当量率,用α、β表面污染仪测量工作场所及工作人员体表的β表面污染;以热释光剂量法监测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深部个人剂量当量Hp(10),并查阅这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最近两年内的职业健康检测报告。结果 SPECT(/CT)工作场所内各检测点之间辐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F = 32.02,P < 0.05),其中给药窗口(护士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为11.92~37.77 μSv/h,平均(19.19 ±8.78 )μSv/h;PET/CT工作场所内各检测点之间辐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F = 56.72,P < 0.05),给药窗口(护士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4.28~21.55 μSv/h,平均(16.55 ±3.87) μSv/h;16个核医学工作场所的β表面污染水平均符合标准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表面污染水平超过标准的有2个(占12.50%),工作人员手部皮肤表面污染水平超过标准的有8个(占50.00%);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1.11 ±0.65) mSv;77名放射工作人员均未发现有皮肤表观异常,但有12人(占15.58%)在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的组织器官存在一些异常,核医学接触时间>20年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异常和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与其他核医学接触时间组相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的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情况良好,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有待加强;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还需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近年来福建省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分析受照剂量超过调查水平的原因,为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09-2011年福建省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调查受照剂量超过调查水平人员的受照原因。结果 2009-2011年福建省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64mSv·a-1。受照剂量超过每监测周期调查水平的有31人次,其中实际受照19人次,占调查人次数的61.2%。结论 我省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受照剂量较低,但仍应注意加强用药后患者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同时应进行手部剂量和内照射剂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李雪  姜微 《现代养生》2013,(16):24-24
目的研究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为临床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将34例接受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由两组医师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每组由3名医师和5名护士组成,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防护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防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1I的全身有效剂量和甲状腺有效剂量,以及相应两组医师和护士工作一年所受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和甲状腺有效剂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医师和护士的工作一年所受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对其他人员的辐射,从而提高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DSA介入诊疗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及辐射致癌危险。方法采用模拟散射体测试介入诊疗有、无防护时第一术者头、胸、腹部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并对介入诊疗第一术者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床上管DSA第一术者的受照剂量头部>胸位>腹位,而床下管则正好相反;采取防护措施对降低胸、腹剂量较明显达76%以上;床下管DSA第一术者的有效剂量比床上管的要小,床上管及床下管介入诊疗第一术者因从事介入诊疗1a而罹患致命癌症的概率分别为6.1×10-4和2.3×10-4。按放射工龄20a计,则概率为1.2×10-2及4.6×10-3,即每千人因职业照射而罹患致命癌症的人数为5~12人。结论介入诊疗第一术者防护最优化工作尚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广州市某三甲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2020年广州市某三甲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监测数据。 结果共计182人参与个人剂量监测,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占84.6%(154/182),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占15.4%(28/182)。四期合计监测566人次,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470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96人次。个人剂量年度监测期数满四期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55.5%(101/182)。单个周期有效剂量在调查水平(>1.25 mSv)范围的有3人,分别为1.56 mSv、1.32 mSv、2.59 mSv。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2(0.27,0.93)mSv /a、0.59(0.17,0.78)mSv /a,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衣内、外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0(0.16,0.81)mSv /a、0.72(0.29,0.91)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95,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铅衣外剂量大于内剂量的情况占70.8%(68/96);铅衣内剂量大于外剂量的情况占29.2%(28/96)。 结论该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管理,降低辐射受照剂量,防止放射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促进GBZ120—2020《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有效贯彻和实施,本文通过介绍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相关标准要求和技术规范的关键内容,对GBZ120—2020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模糊和不足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促进国家强制性标准GBZ120—2020得到严格和有效实施,更好的提升我国职业人员、公众成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辐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进一步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620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1,两年集体剂量当量为277.514人·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1,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P < 0.05)。结论 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20 mSv·a−1,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滦南县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放射诊疗设备现状,为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现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法对滦南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进行监测。结果 滦南县共有放射诊疗单位30家,放射工作人员146人,实际监测人员131人,监测率89.73%。131人的集体年剂量当量为51.97 mSv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0 mSv。其中128人年剂量当量低于2 mSv,3人年剂量当量在2~5 mSv之间,占2.29%,年剂量当量值均无超过5 mSv。县级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6 mSv,乡镇级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 mSv,牙科门诊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4 mSv,个体诊所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1 mSv。放射工作人员中以普通放射工作人员为主,共计97人,占74.05%,人均年剂量当量0.38 mSv;从事CT人员19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50 mSv;从事介入人员9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24 mSv;专职牙科人员4人,人均年剂量当量0.34 mSv;放射治疗2人,人均年剂量当量1.04 mSv。经比较,放射治疗与其他放射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县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放射职业环境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甘肃省3家甲级医院的20名从事核医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开展甲状腺中131I内照射监测和剂量估算。方法 使用InSpector 1000型便携式γ谱仪进行体外直接测量法。将谱仪进行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后,对每位工作人员的甲状腺和大腿部位分别进行一次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20 s。大腿部测得结果作为体内本底,计算甲状腺131I活度,利用甲状腺131I摄入量,计算甲状腺待积器官剂量并推算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 3家医院20名核医学工作人员其中8人甲状腺中检出131I,占总人数的40%,甲状腺中131I活度范围为:30.29~1271.68 Bq,平均活度为395.39 Bq;甲状腺待积器官剂量范围是0.33~14.00 μSv,平均剂量为4.36 μSv;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是0.02~0.73 mSv,平均剂量为0.23 mSv。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人员年待积有效剂量均未超过必须进行内照射监测的1 mSv限值,但也较为接近,可以适当调整监测周期。考虑到每个周期用药量及治疗病人数量的变化,还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的改建的情况,根据其特点运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检测、综合分析等客观科学的方法对放射性工作场所平面布局,人员流程,防护设施等进行评价。对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的平面布局改造,通风改造,人员流程,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流程,防护检测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本核医学改建基本能够满足放射防护要求,在正常运行时能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经验供相似核医学改建时参考,并提出了一些核医学改建的要求、原则和注意事项,为其他医疗机构在改建核医学科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并分析2015-2017年云南省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本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方法,应用热释光个人剂量仪检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的受照剂量,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监测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8 776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3 mSv/a,其中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职业类别是核医学(2C),为0.346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为0.388 mSv/a。利用SPSS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云南省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在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内。建议将核医学(2C)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作为重点,保护其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摸清从事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单位、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掌握公众每年接受各类型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诊治频率,以便为制定医学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三个阶段,即普查、分层抽样和典型调查。结果 1996和1998年山东省远距离和近距离放射治疗频率分别为1.46人次千人口和1.68人次/千人口;临床核医学诊断频率分别为0.32人次/千人口和0.41人次/千人口,而治疗频率分别为0.015人次/千人口和0.021人次/千人口;各种类型的X射线检查和介入放射学诊疗频率分别为197.8人次/千人口和200.0人次/千人口,其中以胸部透视为主,占总检查人数的39%。结论 山东省医用辐射应用非常广泛且发展迅速。依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的分级情况综合分析,山东省的医用辐射服务水平应属于二级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加强和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7年共监测人次为3199人,集体剂量当量为1039.978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25mSv/a,其中医疗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36mSv/a,工业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246mSv/a。结论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放射防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