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18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18 fluorine-fluoro-2-deoxy-D-glucose,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 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热疾病科2012 年1-12 月间行^18F-FDG PET/CT 检查的FUO 患者临床资料,将^18F-FDG PET/CT 影像学诊断和最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FUO 患者78 例,其中感染性疾病21 例(26.9%)、结缔组织病9例(11.5%)、恶性肿瘤24 例(30.8%)、杂病类9 例(11.5%),最终仍有15 例(19.3%) 未能明确诊断。^18F-FDG PET/CT 在所有FUO 病例诊断准确率75.6%,敏感度100%,特异度44.1%,阳性预测值69.8%,阴性预测值100%,在恶性肿瘤准确率、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18F-FDG PET/CT 在FUO 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帮助很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FDG PET/CT对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DG PET/CT在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行FDG PET/CT显像,PET/CT图像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最终诊断包括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纳入本研究共2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穿刺或病例随访证实,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共21例,其中包括感染10例,肿瘤性疾病(淋巴瘤)4例,非感染性炎症4例,其他类型3例,未能发现病因6例.FDG PET/CT诊断真阳性2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真阴性5例.灵敏度100%,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96.3%.结论:在诊断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FDG PET/CT显像是灵敏可靠的诊断方法,建议常规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不能确诊的病例,可尽早行FDG PET/CT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71岁?肿瘤标志物CA153均高于正常值上限?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得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发现了256个放射摄取异常浓聚灶,其中206个浓聚灶判断为恶性,50个浓聚灶判断为良性?根据病理学及临床随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以病灶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发现假阳性病灶21个,假阴性病灶10个?以患者分析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0.00%?89.23%?91.30%及84.2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血清CA153升高的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莉  吴湖炳  王全师 《重庆医学》2011,40(8):757-759,83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104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复发或转移灶依据手术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 104例患者中,肿瘤复发、转移52例。以患者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99.0%,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100%。以病灶为单位计算,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98.3%,特异性为75.0%,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8.3%,阴性预测值为75.0%1。8F-FDG PET/CT显像使8例(15.4%)患者改变了临床再分期,其中7例提高了临床再分期、1例降低了临床再分期。结论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病理学证实转移的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行PET/CT全身扫描.由2名经过放射学培训的核医学科医师盲法独立阅片.所有纳入病例均以病理学或3个月以上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 PET/CT发现26例患者的原发灶(26/54,48.1%),28例患者(28/54,51.9%)PET/CT未能发现其原发灶,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此外,PET/CT发现了18例(18/54,33.3%)患者常规检查方法没有发现的转移灶,改变了29例(29/54,53.7%)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的诊断及后续临床处治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8 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的51例FUO病例的FDG PET/CT检查结果。依据病理学、实验室检查或临床随访(大于3个月)得出最终病因诊断,通过定性及半定量方法对FDG PET/CT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组间t检验。结果:51例FUO患者的最终诊断包括感染32例、恶性肿瘤9例、非感染性炎症7例以及不明原因3例。单独FDG PET显像对FUO的诊断结果中,真阳性27例(52.9%),假阳性14例(27.5%),假阴性9例(17.6%),真阴性1例(2.0%)。相比之下,联合PET和CT检查的PET/CT显像诊断结果中,真阳性36例(70.6%),假阳性14例(27.5%),假阴性1例(2.0%),真阴性0例(0)。 PET/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3%(36/37),特异性为0(0/14),准确度为70.6%(36/51)。针对恶性肿瘤,PET或PET/CT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达100.0%(9/9)。感染与恶性肿瘤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7 vs.7.7±3.5,P=0.001,t=3.6),提示SUVmax可能有助于发热病因的鉴别诊断。结论:FDG PET/CT不但能够在全身范围内发现、定位导致发热的潜在病灶,而且有助于FUO的病因诊断,特别是对恶性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 70例患者中,有12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并摄取FDG增高,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均≥2.5,18F-FDG PET/CT诊断为局部复发,复发灶的SUVmax为6.51±2.83,周围纤维组织SUVmax值为1.43±0.52.PET/CT对鼻咽癌原位复发诊断灵敏度为91.66%,特异性为98.27%,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性为77.9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是否复发及有无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在卵巢癌定性诊断及术前临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73例卵巢肿瘤患者手术(探查)前PET/CT显像及其病理学报告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卵巢癌的准确性为94.52%,Kappa值0.7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4月医院PET中心检查的86例疑似HCC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评价18F-FDG PET/CT对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59个月,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52例复发和(或)转移,其中单独肝内复发者27例,单独肝外转移者6例,肝内复发合并肝外转移者19例。以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18F-FDG PET/CT诊断HCC术后复发或(和)转移的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91.86%。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HCC术后复发、转移的检出率较高,便于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其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治疗后患者55例,分别于静脉注射18F-FDG后60 min及120 min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延迟显像于患者饮水使胃适度充盈后进行。必要时行增强CT检查。分别从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外转移3个方面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分别测量胃癌复发与吻合口炎症早期及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评价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的价值。所有患者的诊断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F-FDG PET/CT诊断胃癌复发的准确性96.4%(53/55)高于CT(85.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2.0%)、准确性(96.4%)、阴性预测值(93.8%)均高于CT(60.0%、81.8%、75.0%),诊断淋巴结外转移的灵敏度(81.8%)、准确性(90.9%)均高于CT(45.5%、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CT显像使34.5%(19/55)的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21.8%(12/55)的患者治疗方案改变。(3)胃癌复发患者及吻合口炎症患者△SUVmax%分别为(22.8±9.8)%、(8.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早期探测胃癌复发、转移,将成为胃癌治疗后有效的监测手段;且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合理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有助于肿瘤复发与吻合口炎症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显像在113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1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13例患者恶性肿瘤及转移病灶38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转移病灶306个.CT还独立发现91例患者的良性病灶296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评价11C-MET PET/CT脑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例健康志愿者和36例脑部肿瘤患者,健康志愿者行11C-MET PET/CT脑显像,并作为对照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中19例同时行11C-MET及18F-FDG PET/CT显像,17例仅行11C-MET PET/CT显像;结合健康对照组图像,对本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11C-MET PET/CT脑显像进行分析,并对同时进行18F-FDG PET显像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11C-MET PET/CT显像阳性者30例,T/B均值为1.72±0.39,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9例,T/B均值为1.49±0.13。19例患者接受11C-METPET/CT及18F-FDG PET/CT脑显像,T/B均值分别为1.64±0.49及1.16±0.36(t=3.33,P<0.01)。11C-METPET/CT显像诊断脑肿瘤初诊患者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100%,其诊断脑肿瘤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18/19)、100%(5/5)、95.8%(23/24)。结论:单独行11C-MET PET/CT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FDG PET全身显像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2例临床疑为PNS患者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将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23例)及临床、放射学随访4~24个月的结果 (32例)进行比较。结果 52例患者中,PET全身显像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包括既往恶性病变淋巴结转移者)23例,阴性29例。23例阳性者中有2例为假阳性,29例阴性者中有1例为假阴性。~(18)F-FDG PET全身显像对PNS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5%(21/22),93.3%(28/30)和94.2%(49/52)。结论 ~(18)F-FDGPET全身显像能够较准确地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对及早发现潜在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FDG(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T/CT显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随后与其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6例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43例,其中1例右侧颈部及腹膜后多发高代谢结节患者经活检确诊为活动性结核,2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增高患者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3.5%,93.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与少数活动性淋巴结核以及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在厚壁型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例CT或B超发现胆囊壁增厚患者行18 F-FDG PET/CT检查,鉴别病变良恶性。结果13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18 F-FDG摄取阳性,其中4例为胆囊癌,1例为慢性胆囊炎。8例患者表现为18 F-FDG摄取阴性。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为慢性胆囊炎,其余5例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半年后复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18 F-FDG PET/CT 诊断厚壁型胆囊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88.9%。结论18 F-FDG PET/CT 显像对厚壁型胆囊癌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病历资料完整,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病灶均根据病理组织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结果83例胃癌术后患者病理组织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胃癌术后复发者14例,肿瘤转移者36例,转移病灶共74个。~(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复发病灶SUV_(max)为(6.15±2.28),较未复发病灶的高(3.88±1.70,P0.05)。~(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7.10%,准确度为95.18%。~(18)F-FDG PET/CT检查显示有33例患者出现病灶转移,共70个转移病灶,其诊断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准确度为92.31%,诊断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92.31%,诊断远处转移的准确度为91.43%。结论 ~(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5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PET-CT扫描,比较18F-FDG PET/CT显像与平扫CT的随访诊断准确率。结果 52例胃癌患者中共24例出现复发及转移(20例为远处转移、4例为原位复发)。18F-FDG PET/CT的复发及转移诊断准确率达87.5%,明显高于平扫CT的58.3%,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患者治疗后随访的应用可根据肿瘤组织代谢情况有效诊断复发与转移情况,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长期发热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对59例长期发热患者(发热持续时间至少3周,测3次体温超过38.3℃)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8F-FDG PET显像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9例长期发热患者中有8例PET显像示恶性淋巴瘤可能,最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其中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PET显像示长期发热的淋巴瘤患者其病变淋巴结可在正常范围内(<1.0 cm或在体内较深部位).结论对长期发热患者,18F-FDG PET显像可初步筛查淋巴瘤及排除其他肿瘤,可为穿刺活组织检查提供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15例经临床检查初步怀疑为胆囊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分期诊断,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PET/CT随访17例.结果 15例病理证实为胆囊癌,SUVmax均值为9.57±3.16,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100%(15/15);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81%(9/11);治疗方案改变40%(6/15).随访17例胆囊癌术后和(或)放化疗后患者,13例PET/CT阳性并证实局部和(或)多发转移;4例显示阴性,其中2例随访1年后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对胆囊癌分期、治疗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科室自2013年1月~2018年2月122例FUO患者18F-FDG-PET/CT显像资料,以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对18F-FDG-PET/CT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22例FUO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真阳性70例,假阳性12例,真阴性26例,假阴性14例,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68.4%,阳性预测值为85.3%,阴性预测值为65.0%,准确性为78.7%。在半定量指标方面,恶性肿瘤的SUVmax、SUVmean及SUVpeak均显著高于感染(P<0.01, t=4.836; P<0.01, t=4.168; P<0.01, t=4.538)及非感染性炎症病灶(P<0.01, t=6.179; P<0.01, t=5.610; P<0.01, t=6.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病灶SUVmax,SUVmean及SUVpeak与非感染性炎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 t=1.636;P =0.094, t=1.741;P=0.080, t=1.826)。结论 18F-FDG PET/CT定性及定量分析在FUO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