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映 《新中医》2020,52(20):28-31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 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编号单双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 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及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17(IL-17)、胃泌素水平及血浆胃动素水平,统计2 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7.69% (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症、次症及舌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F-α、EGF 水平及血浆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7、胃泌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 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59%,对照组复发率为14.0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在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及对人β-防御素-2(HBD-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三联疗法治疗)与中药组(黄芪建中汤治疗)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以及复发率、中医证型相关评分、HBD-2与TGF-β1水平、再生黏膜成熟度。结果 中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Hp清除率均高于西药组,Hp复发率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中药组主症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HBD-2、TGF-β1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再生黏膜成熟度优良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使用黄芪建中汤对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Hp清除率以及Hp复发率,且能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调节血清HBD-2、TGF-β1水平,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脾胃虚寒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22%,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Hp感染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张君君  李霞  刘娟娟 《新中医》2023,55(17):51-55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将89 例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分为对照组(45 例) 与试验组(4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 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溃疡面积及血清免疫 球蛋白、炎症因子水平;比较2 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 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 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7.78% (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评分、溃疡面积及血清降钙素 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治 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溃疡面积、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 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免疫球蛋白水 平高于对照组(P<0.05)。2 组Hp 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55%,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疗效确 切,能够提高患者免疫水平,减少炎症反应,缩小溃疡面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方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味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胃脘隐痛、畏寒肢冷、泛吐酸水、舌质胖大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方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疗效确切,可改善中医证候,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以及胃镜检查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7.50%,均高于对照组77.50%、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试验组接受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复发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且试验组的降低与提升程度更加显著,并且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Hp转阴率96.67%(29/30)明显较高,复发率3.33%(1/3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明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67例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阿莫西林胶囊、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标准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方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结束4周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胃痛(痞满)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其他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证候总积分及胃寒喜热、纳差、困乏、四肢不温、便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100%(33/33),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3.9%(31/33),对照组分别为53%(18/34)和88.2%(30/34),试验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虽不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改善情况及Hp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 67%(29/30)高于对照组80. 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厚度评分、炎症活动性评分、炎性细胞浸润评分、IL-6水平、IL-8水平、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Hp阴性率86. 67%(26/30)高于对照组63. 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效果优于常规西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敷贴辅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及穴位敷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S、PG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敷贴辅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能改善血清GS、PGⅠ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0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和西药组(常规西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后上腹不适、胃脘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显著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96.00%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传统西医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26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胃肠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6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49/63)(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痛、喜温喜按、嗳气、反酸、饱胀、神疲倦怠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胃动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中医证候,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  相似文献   

13.
张振山  姚天宇  许迪 《四川中医》2020,38(3):119-122
目的:观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脾胃湿热型98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清胃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停药后1个月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各单项中医证候疗效。对两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中医证候中,上腹痞满、胃脘胀痛、口苦咽干、口中异味、恶心呕吐、纳差、嗳气反酸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改善脾胃湿热型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根除后复发率,在HP感染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健脾清化方联合西药补救三联对耐药Hp的根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耐药Hp感染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予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治疗,西药组予标准补救治疗方案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证候积分、总体疗效以及Hp感染清除率和根除率。结果 2组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各证状积分比较,用药4周后胃脘痞胀、主症其他症状、胃脘灼热、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伴随其他症状,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西药组81.08%。中药组耐药Hp清除率为86.84%,根除率为73.68%;西药组对耐药Hp清除率为75.68%,根除率为51.35%。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对脾虚湿热证耐药HP感染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对根除耐药Hp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120mg/次,4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治疗组65例黄芪建中汤(黄芪5g,桂枝9g,白芍18g,姜~生9g,甘草6g,大枣6个,饴糖40g),水煎300mL,2次/d;呕吐清涎加姜~干、半夏,呕吐反酸加瓦楞子、乌贼骨、吴茱萸,胃脘冷痛加人参、姜~干;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幽门螺旋杆菌(Hp)、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6周),判定疗效。随访6个月,观测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43例,显效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4%,对照组临床痊愈30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69%,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复发率治疗组6.52%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远期效果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迪 《新中医》2021,53(19):98-101
目的:观察温中消疡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12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2 组幽门螺杆菌(Hp) 阳性患者均先给予标准四联方案进行根除Hp 治疗,治疗2 周后入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中消疡汤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核因子-κB(NF-κB)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血清TNF-α、NF-κ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TNF-α、NF-κB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NF-α、NF-κB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消疡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杀菌、抗炎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王浩  谢晓红  毕玉珍  于立 《新中医》2024,56(6):85-89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Hp) 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 Hp 的根除效果。方法:选取80 例萎缩性胃炎并Hp 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胃复春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 Hp 根除率、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33(IL-33) ] 水平、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 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个月,观察 组Hp 根除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TNF-α、 IL-4、IL-33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3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 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EGF 水平低于对照 组(P<0.05),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 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胃复 春联合铋剂四联疗法可改善萎缩性胃炎并Hp 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恢复内皮功能, Hp 根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43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小建中汤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使用温针灸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复发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血清EGF和胃黏膜EGFR积分光密度、面积百分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Hp根除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疗法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EGF、EGFR水平,促进溃疡和胃黏膜修复,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归纳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辨证为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患者108例,对照组(5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54例)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炎症因子、症状积分、免疫指标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胃泌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2组TGF-β、EG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NO、胃泌素、IL-17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愈率48.15%、总有效率83.33%,研究组治愈率64.81%、总有效率90.7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胃脘疼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差、大便溏稀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2组以上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前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2组RC-C3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RC-ICRR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应用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后炎症因子下降,红细胞免疫指标升高,症状积分下降,临床总有效率上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以西医四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炙甘草、白芍、生姜、大枣、饴糖)联合穴位贴敷(穴取神阙、足三里、肾俞、脾俞、胃俞、中脘)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两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后胃蛋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PG-Ⅰ、GS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