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方法对9例HCP患者的临床、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特点。结果 HCP多慢性起病,临床以头痛和脑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MRI结果示受累硬脑膜可见于小脑幕、鞍旁海绵窦区、大脑凸面等;增厚的硬脑膜多呈条带状或斑块状;T1WI呈与皮质相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3例患者靠近脑实质面的硬膜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1例伴邻近脑实质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复查时,病情改善者硬脑膜变薄,累及范围缩小,强化减轻,伴发的脑内异常信号影缩小或消失。结论 HCP以头痛、多脑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扫描可见特征性的硬脑膜强化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常规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例右侧额叶隐球菌性肉芽肿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30岁男性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肢体抽搐,伴短暂意识障碍.头部MRI检查显示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放射冠区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且伴明显环状强化影.大体标本剖面呈灰白、灰黄色,部分囊壁样,可见少量胶冻状物.常规HE染色显示肉芽肿性炎症,增生的纤维组织之间有大量上皮样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内外可见无色或淡红色的酵母菌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厚壁,有宽阔、折光性胶质样荚膜,体积大小不等,直径为4~20μm,荚膜厚3~5 μm;特殊染色厚壁荚膜呈紫红色或蓝色,散在孢子单孢出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多核巨细胞内成团隐球菌,CD68表达阳性,孢子不着色.结论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主要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伴或不伴脑实质囊肿)和隐球菌脓肿(又称隐球菌瘤或隐球菌性肉芽肿),由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多样化,容易造成误诊,需提高警惕;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非典型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非典型PCNSL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包括非典型的生长部位,非特异的MRI表现和强化方式。结果 25例中单发病灶者16例,多发病灶9例,病灶数共38个。不典型发生部位可见于鞍上、脑干、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侧脑室、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等等。病灶形态大小不一,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团块状、结节状、斑片状、灶状或散在分布。1例病灶侵及邻近脑膜,出现"脑膜尾征"。20例在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5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7例呈实性均质强化,6例呈结节状强化,3例呈斑片状强化,2例呈条纹状强化,2例呈环形强化,1例呈弥漫肿胀伴轻度强化,3例多发病灶多种强化方式并存。5例DWI呈均质高信号,6例呈不均匀稍高信号,4例呈中等信号。MRS检查4例出现较明显的Lip峰。结论对于发生在非典型生长部位、影像学表现非特异性的,以及颅内多发病灶的和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肉瘤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总结脑胶质肉瘤的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MRI表现类型共4种:(1)11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状混杂信号,即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不均匀实质性强化,病灶占位效应显著,瘤周组织水肿明显。(2)3例不规则团块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瘤内包绕血管但未见囊变、坏死信号,病灶周边可见环状水肿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2例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影,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影,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呈条带状明显强化影伴局部脑膜强化。(4)1例表现为等T1长T2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更长T2,增强后厚壁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1例头颅MRI表现酷似颅内感染的多灶性脑梗死。方法:患者行头颅MRI检查,脑脊液等检测,脑标本行多部位病理检查。结果:MRI:两侧额叶及胼胝体膝部、体部多发片状异常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环形强化。病理诊断:脑动脉重度粥样硬化伴大脑顶叶、基底节、胼胝体及脑桥多发梗死伴出血灶形成。结论:多灶性脑梗死头颅MRI增强亦可出现酷似颅内感染的多灶性环型增强。  相似文献   

6.
肥厚性硬脑膜炎12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研究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cranialpachymeningitis, HCP)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对12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呈慢性起病,临床上以头痛(11例)和脑神经麻痹(9例)为主要表现,其中外展神经受损者7例,三叉神经4例,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各2例。MRI示受累硬脑膜最多见于鞍旁海绵窦区(7例),小脑幕(6例)次之,中颅窝底、大脑凸面各4例,累及大脑镰3例。同一病例可累及多个部位(弥漫型),本组弥漫型7例,局限型5例。增厚的硬脑膜厚度为0. 5 ~2. 0cm,形状多呈条带状或斑块状; T1WI呈与脑灰质相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 4例靠近脑实质面的硬膜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5例伴邻近脑实质长T1 长T2 异常信号灶。复查时,病情改善者硬脑膜变薄,累及范围缩小,强化减轻,伴发的脑内异常信号影缩小或消失。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6例确诊为脑血吸虫病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血吸虫病患者可出现各种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和局灶体征。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头部CT平扫病变部位低密度影"指套样"水肿;增强后病灶呈"团块样"强化;MRI平扫病变部位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为"结节样"、"泥沙样"或"斑片样"强化。结论脑血吸虫病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5例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表现.结果 15例MRI显示病灶位于大脑半球额、顶、枕、颞叶皮层及皮层下12例,其中单发病灶6例,单侧多发病灶2例,双侧多发病灶4例;病变呈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双侧丘脑、基底节及脑干对称性病变3例,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12例可见脑静脉窦信号异常.14例MRV显示脑内一条或多条静脉窦信号缺失,其中横窦-乙状窦受累4例,上矢状窦受累2例,横窦-乙状窦和上矢状窦同时受累3例,直窦及大脑大静脉受累3例.结论 静脉性脑梗死与动脉性脑梗死相比有其明显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MRI和MRV检查相结合可及时而精确的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PACNS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急性期进行了MRI检查的24例经病理证实的PACNS的MRI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病灶以幕上多见[19例(79.2%)],最常累及颞叶、额叶、顶叶及基底节区(包括丘脑),分别为13例(54.2%)、10例(41.7%)、8例(33.3%)、8例(33.3%);大部分病灶累及双侧大脑半球[15例(72.5%)],灰质和白质均受累[21例(87.5%)]。MRI上病灶可多发或单发,均为12例(50%)。病灶形态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斑片状、肿块样、脑回状和混合性,分别为12例(50%)、8例(33.3%)、2例(8.3%)和2例(8.3%)。MRI上所有病灶均呈长(稍长)T1WI、长(稍长)T2WI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均有强化,FLAIR上均呈高或稍高信号,9例(37.5%)病灶中心呈散点状短T1WI、短T2WI混杂信号。17例行DWI和ADC序列检查者中,9例(52.9%)在DWI上呈高(稍高)信号,ADC上呈等信号或混杂信号影,8例(47.1%)在DWI及ADC上呈等信号。11例行GRE序列检查者,8例(72.7%)可见病灶局部有点状低信号影或病灶周围血管影增粗,余3例未见异常。8例行MRA序列检查者,仅1例发现异常,可见病灶供血区相应血管局部有狭窄。结论本组24例PACNS患者急性期头MRI均有异常,表现多样,病灶以幕上多见,可累及各个脑区,病灶可多发或单发,多数灰白质均受累。其形态可表现为斑片状、肿块样、脑回状或混合性,增强扫描均可见强化,以斑片状或脑回样强化多见。头MRI上病灶多变、灰白质受累、斑片状或脑回样强化等表现对PACNS诊断有一定提示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CNM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NM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头痛(14例)、呕吐(11例)、发热(8例)、癫痫发作(3例)、脑神经损害(1例)及颅内压均升高,脑脊液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MRI发现以双侧基底节区为主,单侧丘脑、脑干、小脑半球白质等部位的多发斑点/片状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皮质单发或多发圆形信号,增强后呈均质强化;脑膜呈线状/条状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Ommaya囊植入治疗组疗程缩短,治愈率增加.结论 CNM早期以脑膜炎症状为主,MRI在CNM的定位、显示病灶细节的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海绵状血管瘤21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均行MRI常规扫描,7例增强扫描,20例共有2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6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4例行CT检查,显示17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廇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叶脑炎(temporal lobe encephalitis,TE)的临床表现、生化、神经影像和脑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脑组织病理或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诊断为TE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和脑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4例呈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或癫痫发作,2例呈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应迟钝或智能下降;神经影像示病灶累及颞叶内侧白质及侧脑室旁白质,颅脑CT呈低或等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T2FLAIR高信号,DWI等/高信号,Gd略强或无强化信号,MRA示颅内血管未见异常;2例患者行颞叶脑组织病理活检,光镜下示脑实质血管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淋巴细胞浸润,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呈袖套状,部分神经细胞胞浆红染,细胞核固缩或消失,并可见神经细胞卫星现象。结论 TE以精神异常或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以不对称性、单灶或多灶、颞叶内侧脑白质免疫炎性反应信号改变为特点,脑组织病理为变质性炎症改变,上述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有利于T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16例位于幕上,其中颞叶8例,额叶6例,顶叶2例;4例位于小脑。MRI表现囊实性及囊性,其中囊实性病灶16例,囊性病灶4例。囊性成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成分呈稍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增强后囊壁无或轻度强化,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1例出现中度瘤周水肿,余无水肿或轻度水肿。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虽然无特异性,但结合患者年龄及临床症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1病历摘要女性,33岁;以右下肢无力5d,抽搐1次入院。既往体健,无肿瘤及结核病史。查体: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Ⅴ级;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脑CT显示左额部矢状窦旁等高混杂密度病灶,周围为低密度水肿带。脑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图1A)。入院诊断为脑膜瘤。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现为脑干受损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表现为脑干受损的CC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干功能障碍,伴轻度脑神经受损症状,未见眼球突出及球结膜充血的眼部症状.颅脑MRI显示中脑、脑桥、延髓较大长T1、长T2异常信号,丘脑底节区可见小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强化;3例MRA均提示CCF;2例DSA确诊为CCF.结论 表现为脑干受损的CCF患者临床上缺乏典型的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及颅内血管杂音三联征,但MRI可显示其脑干病灶.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期收治一例艾滋病合并多发性脑胶质细胞增生患者,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农民,己婚。因反复头痛2月,再发加重1周入院。既往史:无特殊病史,无吸毒及输血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晰,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体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正常,颈无抵抗,克氏征阴性。颅脑MRI示:双侧大脑内见多发性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周围见片状水肿,右侧小脑内见结节状长T1稍长T2信号影,周围见水肿区,各结节T2信号不均匀,边缘可见环状等或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提示:结节呈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的临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多发硬化病例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临床上均具有反复发作病史。病灶分布于大脑半球皮质下白质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34例,其中垂直于侧脑室分布30例,脊髓颈段、中上胸段19例;其它部位单位发5例。病灶直径从3mm~5cm;病灶形态是团块样41例,条带状17例;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新发病灶及活动期病灶增强后均见强化,呈斑片状、环状或线状强化,陈旧性病灶不强化。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可对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明显诊断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过去文献指出:初诊为隐球菌病时,70%的病人有神经系统改变;90%的尸检病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多数病人呈急性、慢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改变,但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CT所见并无何特异性,故难与其他感染性炎症、血管性或肿瘤性疾患鉴别。本文报告2例脑内隐球菌性胶冻状假性囊肿病人的CT和病理所见。例一:女,31岁,头痛6周。嗜睡、语言缓慢,眼底水肿,双外展神经麻痹。CT显示双侧多灶性园形低密度病变,无增强。CSF:压力560mmH_2O,淋巴细胞23个/mm~3,糖及蛋白含量正常。印度墨汁染色可见无数个芽胞状酵母菌,CSF培养有新型隐球菌生长。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甘露醇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肥厚性硬膜炎诊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人结合文献讨论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肥厚性硬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少见的硬膜弥漫性炎症致其组织肥厚的疾病。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临床表现慢性头痛、周围性多颅神经损害等,CT示硬脑膜高密度影,MRI平扫显示硬脑膜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呈异常强化。诊断需要与其他慢性脑膜炎鉴别。结论:具有病因不明和缓慢病程的局灶和全脑功能障碍的症状,MRI的增强利于肥厚性硬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CT和MRI影像表现,并就二者的优劣进行比较,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4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NF-2型患者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伴或不伴胶质瘤、脑膜瘤及脊膜瘤。NF-1型患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胶质瘤。CT图像中,双侧听神经瘤表现为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强化。多发脑膜瘤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胶质瘤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不均匀性强化。MRI图像中,双侧听神经瘤,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脑膜瘤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胶质瘤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结论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颅脑和脊柱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其中MRI技术能够全面准确显示病灶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信号特征以及其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