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后腹膜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例手术探查发现腹膜后肿瘤,行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后腹膜化学感受器瘤,治愈.讨论化学感受器瘤属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能完整切除者予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纤维化是以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为特征,其中以输尿管周围纤维化粘连,包绕压迫上尿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由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早期诊断困难,所以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和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1-2],临床较为少见.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我院收治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有腹部包块、背部疼痛或双下肢水肿,其余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均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复发7例,12例存活5年以上.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定位诊断明确,定性诊断困难,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宣然  曹先东 《安徽医药》2018,22(7):1339-1341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腰背部疼痛等.术前影像学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21例(72.4%),其他来源肿瘤8例(27.6%).2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28.91±20.40) min,开腹手术时间为(161.17±38.47)m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7).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日为(6.00 ±0.63)d,开腹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日为(11.17±6.00)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良性随访均未见复发,恶性中1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 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样,术前不易诊断,影像学检查对其术前诊断具有较大价值,手术切除为最有效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术后住院时间短,适用于瘤体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王芬  罗丽丹  郭勤  贾燕  沈守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78-1979
目的:提高对腹茧症(AC)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腹胀、进食后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减少.CT均提示系膜及腹膜广泛增厚,密度增高,部分小肠扩张.1例胸腹水涂片见核大、深染细胞,有轻度异型性;1例行腹膜穿刺活检;另1例行盆腔肿块及腹膜穿刺活检均示增生的纤维组织内可见异型腺体,结合免疫组化考虑低分化腺癌.均行腹腔镜探查,手术中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乳白色或黄白色包膜包裹,病理报告为纤维组织AC合并低分化腺癌.结论:AC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伴有小肠梗阻症状,术前诊断困难,上消化道造影、CT检查及腹腔穿刺活检对诊断有帮助,需手术及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9例,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14例,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术后生存及复发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完全切除率为80% (4/5),恶性肿瘤完全切除率为57.1% (8/14),同时合并邻近脏器切除5例,为35.6% (5/14).超声、CT及MR的诊断率分别为89.5%、93.3%及100%.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并尽可能做完整切除,复发者条件允许进行再次手术.超声联合CT检查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的主要检查方法,MR检查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病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和腹水[1,2].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已为晚期,腹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但临床上对腹膜间皮瘤的警惕性不高,对腹腔镜下表现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9.
张雪珂 《中国医药》2012,7(6):769-769
腹膜后纤维化是由腹膜后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引起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慢性炎症.现将我院收治的11例经组织细胞学或药物治疗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总结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男:女为2.7:1,年龄为38 ~72岁,中位年龄55岁;病程5~21个月,平均9.8个月.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2版).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自觉乏力,不适(7例);少尿、无尿甚至出现血尿(4例),其中伴下肢浮肿1例.11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中经手术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证实者7例,经穿刺活检免疫组化证实者2例,经临床药物治疗随访证实者2例.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中,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而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是腹膜透析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腹膜透析重新置管甚至透析失败的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为腹膜透析液单向或双向引流障碍,腹膜透析流出液量减少、流速减慢或停止[1].本文通过分析6例腹透液引流不畅病例的原因,强调临床应重视钛接头堵塞,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进一步明确腹膜后位阑尾炎的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 2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结论腹膜后位阑尾炎临床上比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2.
卞永德  周俊甫 《淮海医药》2010,28(5):412-413
目的总结创伤性腹膜后血肿(TRH)的临床特征与诊断经验。方法对2002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创伤外科经手术证实的64例TR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男55例,女9例,平均年龄35岁。入院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64例,腰背痛6例,腹胀35例,恶心或呕吐21例,有腹膜刺激征49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5例,休克40例。B超显示腹膜后杂乱回声团块49例,CT检查则全部能够明确显示腹膜后血肿(RH)的部位、范围,CT的诊断符合率(100%)高于B超(89.1%)。行诊断性腹腔穿刺60例,抽出不凝固性液体55例,阳性率91.7%。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腹腔穿刺综合分析有助于TRH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雷军  程焰红  郑云  刘玉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2008-2009
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其特征为腹腔内大量的弥漫性胶冻状腹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PMP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海滨 《河北医药》2013,35(3):362-363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对腹膜后陈旧血肿的影像表现.方法 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腹膜后陈旧血肿临床资料,总结低场磁共振对腹膜后陈旧性血肿的影像表现.结果 陈旧性腹膜后血肿表现规则或不规则形占位,低场磁共振对腹部闭合伤腹膜后陈旧血肿的诊断准确.结论 陈旧性腹膜后血肿较有特征性磁共振表现,低场磁共振在腹膜后陈旧血肿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复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经行介入灌注化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女,49岁.因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后8个月,再次发现左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者发现左腹部有一鸭蛋大小包块,于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切除腹膜后肿物,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腹膜后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复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经行介入灌注化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女,49岁.因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后8个月,再次发现左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者发现左腹部有一鸭蛋大小包块,于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切除腹膜后肿物,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腹膜后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物及腹部隐痛为主,检查手段主要为B超、CT、MRI。35例病例中,2例未手术,其余33例手术治疗。恶性肿瘤22例(66.7%)、良性肿瘤11例(33.3%),完整切除27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1例),部分姑息切除5例,手术探查活检1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可有效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及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术后提高随访率,及早发现复发病灶,复发者再次手术仍可获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孙文勇  朱立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50-1550
创伤是最常见致死病因之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腹部重要脏器较多,损伤的病情复杂且临床表现不一,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胰腺为腹膜后器官,其损伤的发生率可达5%,死亡率15%,因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病情较重,容易误诊、漏诊[1],本文旨在提高对胰腺损伤的认识,避免误诊.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临床诊断技术.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闭合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入院后1 h经多层螺旋CT确诊15例,2h经磁共振成像确诊4例,4 h经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确诊1例,术前漏诊3例.治愈21例,死亡2例.结论 掌握外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时进行合适的影像学检查,能提高外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为腹膜后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行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的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术后定期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