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肌病患者心室晚电位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病患者心室晚电位检测意义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翟彪,田青,王纬心室晚电位(VLP)检测有助于预报恶性快速室律异常,其与心肌梗塞发生恶性室律异常的关系已有很多报道,而与心肌病发生恶性室律异常的关系报道不多。本文对正常人、心肌梗塞及心肌病分组进行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信号叠加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用来检查疑似病人有无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检出的心室晚电位多出现于QRS终末部分,但少数出现更晚,振幅更低,在ST段中,称隐匿型心室晚电位。本文研究这种隐匿型心室晚电位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心肌梗塞后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48例,其中前壁心肌梗塞20例(42%),下壁心肌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自行设计的体表心室晚电位检测系统检测正常人和患者129例。在24例正常人,未检测到心室晚电位(LP)。6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前壁 下壁心肌梗塞者中LP检出率为50%,高于单纯前壁或下壁心肌梗塞者中LP检出率(分别为13.8%和24%)。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者中LP检出率(42.9%),高于无室壁瘤患者LP检出率(21%)。18例冠心病心绞痛和27例原因不明室性早搏患者中LP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体表记录心室晚电位的方法,对220人(正常人78名);急性心肌梗塞92例;陈旧心肌梗塞50例;心绞痛10例进行了检测。正常人无一例晚电位阳性,而陈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者晚电位阳性率高达66.7%。心肌梗塞部位、室壁瘤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晚电位缺乏相关性。体表记录心室晚电位对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检测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非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5.
朱世明  陈玉国 《实用老年医学》1995,9(6):256-256,258
检测47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室晚电位(VLP),结果发现老年人患心肌梗塞后,在急性期或伴有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时,其VLP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溶栓治疗对于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VLP阳性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6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了心室晚电位在心肌梗塞患者和并发室速/室颤(VT/VF)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梗塞部位、左心功能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平  李培雄 《心电学杂志》1990,9(1):9-10,29
对3组105例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心室晚电位测定,结果显示心肌梗塞伴有复杂心律失常组与心肌梗塞无复杂心律失常组相比,晚电位阳性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复杂心律失常组的晚电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就17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未记录到心室晚电位、而1例“正常”人则记录到心室晚电位的现象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心室晚电位、动态心电图和心功能对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摘要)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来春林,李运乾,王鞠,许施政,赵素琴1临床资料本文对9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的预后通过心室晚电位(VLP)、动态心电图(Holter)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正常人及心脏病病人的阳性发病率,以及心室晚电位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尤其对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931例包括正常心脏组207例及心脏病组724例。二者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心脏病组VLP总阳性检出较正常组为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169例阳性患者治疗后作随访追踪,一年后复查,有47例仍呈阳性,其余转阴性。47例仍呈阳性者为心肌梗塞或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其中5例猝死。结论:心脏病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阳性二者有很大的相关性,特别是Last40ms<20uV时,要积极治疗,以防心脏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心室晚电位对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来春林,李运乾,王鞠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4;10(1);12对12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者的心室晚电位(VIP)预后意义做了前瞻性研究.以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随访时间4~23(14±...  相似文献   

11.
应用心外膜多个电极记录心室晚电位,初步观察了实验性心肌梗塞后晚电位的发生、特点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晚电位的发生与心肌梗塞面积大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少波  马虹 《心电学杂志》1999,18(3):151-153
为探讨心室晚电位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检测66例合并及94例不合并左心室肥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和动态心电图.结果心室晚电位阳性率13.1%,合并或不合并左心室肥大者分别为20.6%和7.6%(P<0.01);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2.3%和38.4%(P<0.01).心室晚电位阳性的左心室肥大伴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100%、64.5%、28.5%)均高于心室晚电位阴性的左心室肥大者(76.9%、47.1%、15.4%,P<0.05)及无左心室肥大的心室晚电位阳性者(71.4%、28.6%、14.3%,P<0.05).提示心室晚电位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室晚电位,本文通过冠心病及心肌梗塞体表心室晚电位的检测定量分析,了解其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1991—1992年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酶学检查及病史,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及心肌梗塞321例,其中:冠心病(除外心肌梗塞)组,包括心绞痛278例,心肌梗塞43例,采用WEX公司的WLP—1800型心室晚电位检测仪,叠加150—300个心动周期,频率为40—250Hz,背景噪声0.20—0.50μV,冠心病体表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21.8%,心肌梗塞心室晚电位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与心律失常事件之间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及随访观察。结果 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与心律失常事件之间有非常密切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进行左室功能及心室晚电位检测,对预测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和QT离散度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第4周后进行同步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室晚电位检测后,随即行QT间期检测,测定QT离散度。比较两组心室晚电位阴性与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的QTd及心律失常、猝死的相互关系。结果 心室晚电位的阴性及QTd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无一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阴性而QTd异常的心肌梗死患者2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阳性而QTd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3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阳性且QTd异常的患者13例猝死。结论 心室晚电位与QTd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翟彪 《心电学杂志》1992,11(2):72-74
用美国 ART 体表高分辨心电图(HR-ECG)记录分析系统(ART-S),对正常人120例和冠心病心肌梗塞(MI)患者98例,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和随访分析,发现 MI 患者的 VLP 阳性率为46.94%,VLP 与 MI 的部位、范围、室壁运动障碍以及恶性心律失常(MA)和心脏猝死有一定的关系,认为 VLP 对 MI 患者发生 MA 及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各类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发现,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心肌病及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的VL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其中以心肌梗塞患者最高,4例心性猝死患者中3例VLP阳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的VLP阳性检出率也较高。说明VLP阳性与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密切关系,VLP阳性对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室晚电位(VLP)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探讨VLP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确切关系,我们应用美国ART1200EPX型晚电位分析仪,对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等222例患者进行了VLP检查,并与143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溶栓疗法对急性期心肌梗死心室晚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晖  黄捷英 《心电学杂志》1999,18(4):195-198
为探讨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晚电位的影响,观察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情况.结果溶栓组(n=47)与非溶栓组(n=37)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分别为15%、3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3%、32%,死亡率分别为2%、13%,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溶栓再通组(n=28)与未再通组(n=19)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分别为7%、26%,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26%,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溶栓治疗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晚电位附性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000例心室晚电位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彪  田青 《心电学杂志》1990,9(4):219-220
用心室晚电位仪对1000名受检者进行心室晚电位(VLPs)检测(其中各种心脏病人596例,正常人404例),分组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心脏病组VLPs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心肌梗塞组高于其他心脏病组;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高于心脏病不伴室性心律失常组。6例VLPs阳性者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