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置入后旷置,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采用Harr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例患者一期清创到二期翻修平均间隔5.6(4 ~ 11)个月,术后平均随访34(24~48)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7~43(30.71±13.52)分,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6(84.38±12.85)分,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0.91%( 10/11).结论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能有效保留关节功能,感染清除率高,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5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分别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二期翻修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29.52±3.73)分、术后为(83.74±5.83)分,平均提高了(54.22±2.1)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73%;实验室检查中术前血沉为(38.53±8.93)mm/h、CRP为(65.94±34.95)mg/L,术后分别为(21.52±4.36)mm/h、(5.36±1.74)mg/L,而术前培养出病原菌55株,术后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上,术前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骨膜反应、内固定不稳等表现分布率,分别为61.82%、43.64%、23.64%、45.45%、16.36%,而术后均无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内固定不稳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思维导图在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0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按照采用思维导图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3年6月-2014年12月的10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9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围术期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医院新式的思维导图干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生活质量,抽查围术期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感染处进行血样培养,统计患者感染病原菌数量,观察患者治疗依从度,术后随访六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及患者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KSS及围术期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评分,分别为(81.24±12.08)分及(96.22±6.74)分,均优于对照组(71.59±11.27)分及(85.98±8.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样培养结果显示,患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83.66%,满意率为75.96%;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88.66%,满意率为9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12例占11.54%,发生并发症7例占6.73%,观察组术后复发6例占6.19%,发生并发症4例占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在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高于仅使用常规干预方式,有利于减少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一期及二期翻修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6例.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一期翻修组及二期翻修组,每组28例.患者术后随访,并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0( 15.3±4.4)个月.两组患者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翻修组和二期翻修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6.5±8.9)、(94.2±5.6)分]均较术前[(21.3±53)、(20.3±4.8)分]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二期翻修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一期翻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ESR、CR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组间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一期翻修比较,二期翻修能够显著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二期翻修疗效优于一期翻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7月进行Ⅱ期翻修手术治疗的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采用Ⅰ期翻修手术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再次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再次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18.15±2.07)mm/h及(3.17±0.83)mg/L,均低于对照组,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期翻修手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Ⅰ期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我科所收治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分泌物或关节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治疗包括:保留假体清创,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闭合冲洗3例;二期翻修5例.结果 3例保留假体清创闭合冲洗者,1例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5例二期翻修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复发.所有患者均荻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均未见感染复发.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以二期翻修较为理想.保留假体清创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思维导图在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0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按照采用思维导图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3年6月-2014年12月的10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9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围术期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医院新式的思维导图干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生活质量,抽查围术期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感染处进行血样培养,统计患者感染病原菌数量,观察患者治疗依从度,术后随访六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及患者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KSS及围术期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程度评分,分别为(81.24±12.08)分及(96.22±6.74)分,均优于对照组(71.59±11.27)分及(85.98±8.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样培养结果显示,患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83.66%,满意率为75.96%;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88.66%,满意率为9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12例占11.54%,发生并发症7例占6.73%,观察组术后复发6例占6.19%,发生并发症4例占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在一期翻修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高于仅使用常规干预方式,有利于减少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应用进口或国产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对16例髋关节疼痛、难以履行假体功能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可能与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形成有关。(2)彻底清创以及建立良好的骨床是髋关节翻修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朱正荣  易洋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321-1322,132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原因及假体的选择。方法共纳入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距首次行置换术大于或小于5年分为早期组(30例)及晚期组(20例),并按照年龄是否大于50岁分为2组(各25例)。均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及行翻修术的原因。结果感染性松动、无菌性松动、假体的磨损、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定均是患者行翻修术的原因,但早期与晚期患者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不同;早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不稳定,而晚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假体的磨损。对于老年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较好,而对于更年轻点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较好。结论早期行翻修术与晚期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不同,因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对于老年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较好,而对于更年轻点的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较好,临床可以根据研究对不同患者选用合适的假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假体选择对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翻修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治疗4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42例。根据股骨峡部皮骨完整情况及Vancouver分型情况分别采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骨水泥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结果 3例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及18例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采用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16例; 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0例及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3例,采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同时应用钢丝进行固定; 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例则应用骨水泥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 46例患者愈合情况均较好,未出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者;末次随访时,38例患者可独立缓慢行走,而余下6例仍需依赖单拐行走。手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7/46)。结论临床应根据髋关节假体骨折患者Vancouver分型,综合考虑患者股骨峡部骨质条件,选择适合的翻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