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褥式缝合并留置通气管(简称通气管组)与单纯鼻中隔褥式缝合(简称单纯缝合组)两种不同手术操作患者术后舒适程度,以期找到鼻中隔偏区矫正术后患者更为舒适的方法。方法 将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管组(40例)和单纯缝合组(40例),通气管组患者常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骨折外移并等离子打孔消融,鼻中隔褥式缝合后双侧鼻腔留置自制通气管;单纯缝合组患者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褥式缝合,下鼻甲骨折外移并等离子打孔消融,术后双侧鼻腔不予填塞。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鼻腔渗出血、鼻腔通气、头痛、流泪、睡眠质量、口干、吞咽困难及术后换药抽取鼻腔留置通气管时的疼痛和出血的VAS评分。术后门诊复诊时,记录患者有无再次出现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情况。结果 通气管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口干、睡眠困难的VAS评分均值小于单纯缝合组(P 均<0.05),出血、头痛、流泪、吞咽困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通气管组抽取填塞物时和单纯缝合组患者清理鼻腔换药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鼻中隔褥式缝合术后不填塞患者痛苦小,但鼻腔黏膜及下鼻甲术后反应性水肿导致鼻腔通气差;术后留置通气管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口干及睡眠困难,提高患者舒适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贯穿连续缝合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鼻腔填塞法和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158例,随机分成2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立即行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术后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观察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在鼻部疼痛、头部疼痛、溢泪、耳鸣/耳闷、睡眠困难、吞咽困难 6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穿孔、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耳鼻咽喉科行6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术后31例采用鼻中隔缝合处理, 31例行鼻腔填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 术后门诊随访, 记录患者有无出血、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果 在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溢泪、口干、吞咽困难、睡眠困难等方面, 填塞组的VAS评分大于缝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抽出填塞物时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及出血, 并有3例出现晕厥, 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鼻出血, 2例鼻中隔血肿, 1例鼻中隔穿孔, 1例鼻腔粘连。缝合组无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安全、效果可靠, 可以替代鼻腔填塞,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常规的鼻腔填塞和鼻中隔缝合而不填塞鼻腔2种方法,试图找到一种鼻中隔术后无需鼻腔填塞的方法。方法:将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下鼻甲部分切除的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40例常规行鼻中隔矫正,等离子消融肥大的下鼻甲,最后鼻腔填塞膨胀海绵;缝合组40例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缝合(参考Wormald的鼻中隔连续缝合方法并进行改良),对肥大的下鼻甲使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术后双侧鼻腔无其他填塞物。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疼、流泪、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以及在抽取鼻腔填塞物时的疼痛和出血的VAS评分,术后门诊随访时记录患者有无再次出现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粘连、局部感染等情况。结果: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疼、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这5个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均值均大于缝合组(P<0.01),在流泪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填塞组抽取填塞物时的疼痛感及出血量远远大于缝合组清理鼻腔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P<0.01),填塞组术后1例出现中隔血肿,而等离子缝合组未出现。结论:鼻中隔缝合使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不填塞成为可能,患者术后出血少、痛苦极小,也避免了鼻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因鼻中隔偏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9例,随机分成填塞组与缝合组。填塞组于术后用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缝合组于术后行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不进行鼻腔填塞。术后对两组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的VAS评分,观察术后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 结果 术后48 h内填塞组患者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等方面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鼻塞VAS评分、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能明显减轻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的痛苦,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缝合法和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患者90例,平均分成3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缝合鼻中隔黏膜;负压组:术后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脓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鼻塞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和病情严重程度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3d鼻腔黏膜评分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1周治愈率,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7d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例数,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少于填塞组(P〉0.05),负压组未出现鼻中隔脓肿、血肿病例。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和负压法均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2组。缝合组:术后5-0薇乔线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填塞组:术后以高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两组患者在鼻塞、头痛、口干、睡眠困难、吞咽困难5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与鼻腔填塞相比,鼻中隔缝合在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能通气、痛苦小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方法。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需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用5.5~6.0号小儿加强型气管插管的前端部分(长8.0~9.0 c m)加1/2块高膨胀海绵(整块纵分为二)进行术后鼻腔填塞;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条进行术后鼻腔填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头痛、鼻胀痛、鼻塞及48h后撤除鼻腔填塞物时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48h:实验组患者头痛、鼻胀痛明显较对照组轻,且鼻腔基本通气,对照组鼻腔不能通气;48h后撤除鼻腔填塞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i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实验组2~4分,对照组6~8分。实验组无并发症;对照组有并发症:11例患者因局部刺激出现虚脱。结论小儿加强型气管插管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鼻腔填塞,具有简单方便、经济有效、能通气、痛苦小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与探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等症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局部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24 h,填塞组在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耳闷、睡眠困难等方面的VAS评分值均高于缝合组(t=14.14、21.54、18.60、28.58、23.00,P均<0.05);术后48 h清理鼻腔时,填塞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缝合组(t=26.80,P<0.05);此外,术后填塞组出现4例鼻中隔血肿、2例鼻腔粘连,而缝合组仅出现1例鼻中隔血肿,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使用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术后不填塞鼻腔,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组吸切钻切削下鼻甲后行鼻腔填塞,缝合组行改良鼻中隔缝合、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无填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填塞组在手术后鼻部...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硅胶管填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硅胶管对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对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观察组30例用硅胶管填塞鼻腔,对照组30例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结果硅胶管鼻腔填塞较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硅胶管是鼻中隔矫正术后较为理想的鼻腔填塞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和缝合两种处理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31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患者接受调查,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6±11.2)岁。根据鼻腔处理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填塞组20例,缝合组1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标尺,刻度面标有0~10的刻度,请患者标出自己疼痛的级别感受。分值越高,主观疼痛感觉越强烈。总共进行了9个方面的VAS评分。结果缝合组在鼻部疼痛(t=2.152,P=0.040)、头痛(t=4.944,P〈0.001)、疼痛所致流泪(t=4.944,P=0.002)、吞咽困难(t=3.359,P=0.003)、鼻闷胀感(t=3.359,P=0.023)、睡眠时的疼痛感(t=3.225,P=0.004)、生活舒适度(t=3.332,P=0.002)等7个方面的VAS平均得分低于填塞组,出血(t=-0.372,P=0.714)和通气(t=1.522,P=0.144)两个方面的VAS评分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总体VAS评分缝合组显著低于填塞组(P〈0.001)。结论鼻中隔缝合可为患者提供更高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鼻腔支架与膨胀海绵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的临床效果及舒适度,分析鼻腔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因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56例,按填塞方式随机分为鼻腔支架组(实验组26例)和膨胀海绵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填塞期止血效果、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69%,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值显示实验组鼻塞、鼻痛、头痛、溢泪、面部胀痛、吞咽困难、睡眠障碍、口干及总体不适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鼻腔支架作为鼻中隔矫正术后新型填塞方式安全有效,舒适度优于膨胀海绵填塞,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益普及,鼻中隔手术被赋予了更多的临床意义,除了传统的矫正偏曲,还增加了鼻窦和前颅底手术争取更宽阔术野和操作空间、鼾症鼻腔扩容等含义.因此,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现代鼻科鼻内镜手术中称得上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术.但是传统的鼻中隔术后所行的鼻腔严密填塞会给患者带来闷胀不适感,甚至大大超过手术创伤疼痛,且对睡眠、饮食和情绪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3例.其中11例在施行粘连分解术的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Merocel膨胀海绵持续性填塞鼻腔,1例施行单纯粘连分解术,1例联合施行粘连分解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术后观察比较鼻腔创伤愈合情况及其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第1组病例均获得痊愈;行单纯粘连分解术的1例症状无改善,改用第1组所用治疗方法后获得成功;第3种术式治疗的病例虽然粘连成功分解,但发生了鼻中隔穿孔.结论 对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需在分解粘连的同时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重建鼻中隔,并行Merocel膨胀海绵持续性鼻腔填塞,有利于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16.
ZT医用胶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矫正术是鼻科常见手术之一 ,术后需常规凡士林纱条均匀填塞双侧鼻腔 2 4~ 48h,患者痛苦大。自 1 999年以来 ,我科将 ZT医用胶试用于 1 7例鼻中隔矫正术中 ,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后鼻腔纱条的填塞时间 ,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7例中 ,男 1 0例 ,女 7例 ;年龄 1 8~ 42岁 ,平均 2 7.4岁。ZT医用胶 (广州白云医用胶总公司产 )规格为 5ml/支。 1 7例均行单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术中切除偏曲的骨及软骨 ,完成鼻中隔矫正后 ,进行术腔清理。在无明显出血及遗留纱条、碎骨的情况下 ,用注射器将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8"字缝合鼻中隔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20例,术后以膨胀海绵填塞鼻腔;观察组20例,术后应用3~0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鼻中隔面,切口用5~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h、24h观察组在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鼻腔通气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内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8"字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可以减轻术后鼻中隔黏膜水肿,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中鼻中隔缝合法与鼻腔填塞法的效果比较。 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95例,均行鼻中隔成形术,将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及鼻中隔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头痛、鼻部胀痛、流泪及鼻塞症状的VAS评分,以及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术后头痛、鼻部胀痛、流泪及鼻塞等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填塞组手术相关费用较鼻中隔缝合组高。 结论 鼻中隔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费用相对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39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耳穴埋豆。结果两组在缓解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12h的疼痛差异不著性(P0.05),12h后抽取鼻腔填塞物,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明显减轻术后24h,48h的疼痛(P0.05)。结论耳穴埋豆能明显减轻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嵴或棘突, 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头痛、鼻塞、鼻出血等临床症状, 可诊断鼻中隔偏曲, 无临床症状则为生理性偏曲。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手段, 术后需要常规鼻腔填塞预防出血、粘连、穿孔、血脓肿等并发症, 然而鼻腔填塞物导致患者鼻腔肿胀疼痛、头痛严重, 影响患者睡眠及围术期生活质量。为了缓解患者术后鼻腔填塞的不适症状, 对替代疗法的研究探索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鼻中隔成形术后鼻腔填塞与黏膜缝合的文献报道, 分析各种治疗方法和效果, 以期为临床医师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更加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