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住院颅脑损伤全气管切开术后4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72.5%,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例次感染率82.7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5株,占76.1%,其次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3.0%,真菌5株,占10.9%;调查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治疗,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越长、住院天数越多、下呼吸道感染率越高,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置管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5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医院感染率为27.6%,例次感染率为34.1%;与医院感染发生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为抗生素预防应用、留置胃管、住院天数、年龄等。结论针对与医院感染发生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危险因素的有无,可以重点监测这些患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其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1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152例)和无肺部感染组(266例),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1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病率为36.4%(152/418)。152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8株,以革兰阴性菌(66.7%)和革兰阳性菌(25.0%)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4 h、机械通气时间≥7 h、有气管切开、留置引流管、GCS评分5分及APACHEⅡ评分≥18分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值分别为5.837(3.125~13.168)、3.172(1.748~5.975)、5.106(2.683~11.829)、4.913(2.284~10.716)、3.625(1.972~7.218)、2.618(1.327~4.721)。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患者的护理及其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的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院48 h后发生肺部感染的82例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06例设为未感染组,依据检出病原菌种类的数量将感染组分为两个亚组,即单菌感染组50例和多种病原菌(复数菌)感染组32例;对比对照组与感染组、单菌感染组与复数菌感染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归纳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气管切开和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显示,合并肺挫伤和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单菌组和复数菌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单菌组未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复数菌组检出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复数菌组检出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属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患者的比例高于单菌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肺挫伤和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结合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  相似文献   

6.
吕鹏 《智慧健康》2023,(10):135-139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泗洪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肺部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观察组4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治疗信息等归纳总结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查,分析病原菌。结果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超过60岁患者占比、昏迷时间超过1周患者占比、气管切开患者占比、留置胃管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昏迷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为独立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另外,分析观察组病原菌结果后显示,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问题,临床应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做好针对性防治工作,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重症颅脑损伤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上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发生感染性肺炎有58例,感染率为33.5%。高龄、住院时间≥20d、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抗生素激素滥用等为引起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感染性肺炎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P0.001;χ2=10.06,P=0.002;χ2=11.3,P0.001;χ2=9.432,P=0.002;χ2=11.1,P0.001;χ2=4.02,P=0.045)。性别与肺部并发感染没关系(P0.05)。其中各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呼吸机应用、高龄、休克、气管切开、住院时间≥20d、基础病。革兰阴性菌占病原菌的主要部分(76.6%)。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发生感染性肺炎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重症颅脑损伤医院感染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GCS<8分)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住院时间≥72 h,GCS<8分的204例患者,互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重症颅脑损伤(HCI)感染组,未感染组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对30多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20种差异呈显著性;在对这20多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误吸、抗生素使用种类、雾化吸入、空腹血糖升高、留置胃管为HCI感染因素.结论 HCI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通过加强监护,医院感染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  相似文献   

9.
<正>重症颅脑损伤是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或者广泛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1])。其诊断标准是:(1)广泛颅底骨折、脑挫裂、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2)深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3)有明显的神经阳性体征;(4)生命体征有明显的改变~([2-3])。由于本病在救治过程中极易引起医院感染,且多见肺部感染~([1])。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颅脑外科住院的5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病原学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3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66.0%,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手术伤口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45株占81.8%,其次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18.2%,这些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药耐药呈上升趋势;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结论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率高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预防治疗该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感染科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8例肺结核无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行痰培养,了解主要病原菌类型,并采取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灶范围、合并症、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免疫功能的差异性,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55.8%,革兰阳性菌12株占27.9%,真菌7株占16.3%;研究组年龄>60岁、病程>3年、病灶占6肺野、存在并发症、使用抗菌药应用时间>4周及住院时间>60d的患者分别占65.4%、53.8%、61.5%、53.8%、80.8%、69.2%,均高于对照组的28.6%、17.9%、35.7%、25.0%、25.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研究组61.5%,对照组34.6%,结核抗体阴性率研究组为28.6%,对照组5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肺结核并发下呼吸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高龄、结核病程过长、合并基础疾病数较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住院时间及免疫功能受损是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依据,以期预防和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643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37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颅内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是影响患者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和脑脊液漏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措施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有助于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时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40例进行研究,观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40例肺癌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85例,感染率为60.71%;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基础疾病≥3种、肺癌分期、住院时间、化疗和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基础疾病≥3种、住院时间、肺癌分期及大剂量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肺癌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肺癌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需要对高龄糖尿病及肺癌晚期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医院收治的312例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精神分裂症分型、药物使用、吸氧时间、合并其他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12例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为8.97%;其中呼吸道感染20例,感染率为71.43%,表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疾病;年龄、长期服用精神药物、食物反流等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易发生在呼吸道感染,年龄、药物等危险因素值得关注,加强预防和护理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入住呼吸内科的30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查阅患者住院病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及检出情况、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等。结果本次共调查患者3083例,医院感染率为3.4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79%;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为81.64%;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检出110株,占74.83%,其次为真菌,32株,占21.77%;革兰阴性菌中主要包括鲍氏不动杆菌53株,铜绿假单胞菌14株;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左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占比最高,分别为26.35%和13.59%;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非感染肺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内科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管理指标具有独特性,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应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探视陪护人员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院感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高危因素,以期为降低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27例36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资料(感染组)及277名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对照组),调查人口学特征、父母育儿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儿童营养状况、儿童生活环境等因素,检测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引起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每天<2h、年抗菌药物使用次数≥3次、父母有过敏史、家庭成员吸烟、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患儿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母亲文化程度高为保护因素;两组锌、铁、钙、铜、镁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母亲文化程度高有利于降低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CU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应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132例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42例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90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对应措施;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1.82%;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种类多、带机时间长、高龄、病情严重程度、插管方式等因素是导致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感染与非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31株占65.96%,其次革兰阳性菌9株占19.15%,真菌7株占14.89%;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53%、14.89%、12.77%、10.64%、10.64%。结论 ICU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在治疗时应进行综合评估,早期敏感抗菌药物应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感染患者预后的主要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分析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取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监测下呼吸道感染率,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86例颅脑创伤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9例,感染率为68.6%;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73.2%,革兰阳性菌13株占18.1%,真菌7株占9.7%;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16.7%、18.1%、23.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6.9%,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9%;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美洛西林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5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5.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唑林、苯唑西林、青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5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高,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为降低该疾病临床感染的病死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PD)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RTI)的诱因,以降低呼吸道感染。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PD发生RTI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标准PD治疗方案,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比PD发生RTI患者感染部位,分析PD发生RTI患者病原菌分布,并综合分析PD发生RTI诱因。结果 PD发生RTI患者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共分离出病原菌21株,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菌属,分别占33.33%、23.81%、9.52%、9.52%、9.52%;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后发现,年龄、蛋白尿程度、血清白蛋白及合并糖尿病等指标为PD发生RTI的危险因素,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则是PD发生RT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并发RTI有较多诱因,临床治疗时应加以关注,为预防RTI,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避免发生RT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呼吸危重症监护(RICU)患者下呼吸道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RICU收治的528例患者,统计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患者和未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患者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28例呼吸危重症监护患者共发生下呼吸道MDRO感染48例,感染率9.09%;29例患者为单一MDRO感染,19例患者为混合MDRO感染;MRSA对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相对敏感,MDR/PDR-PA对头孢类、青霉素类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高,NDM-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耐药性高,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较为敏感;原发疾病、入住RICU>2周、年龄>65岁、免疫功能低下、更换抗菌药物次数>3次、多人病房为RICU患者并发下呼吸道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快速病原菌分析手段,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降低抗菌药物更换频次,提高RICU患者治疗的针对性,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感染措施,避免病原菌产生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