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使用止血带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辅助措施,可在手术时获得良好的视野,并减少术中出血[1]。但止血带的使用可能造成患者血管及软组织损伤、神经麻痹、患肢肿胀、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风险[2]。对此笔者收集本院关节外科近几年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以评价使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量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远端手术患者90例, 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0-5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n=30):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小剂量组(D1组)、氟比洛芬酯剂量组(D2组)。患肢驱血后,应用止血带,压力220mmHg,持续时间不超过90 min。止血带充气前10min,D1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D2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C组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mL。分别于术前(T0)、止血带放气后30min(T1)、止血带放气后120min(T2)时采集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三组在T1、T2时的MDA、SOD、IL-6、IL-8、TNF-α浓度低于T0时(P <0.05);在T1、T2时D1和D2组的MDA、SOD、IL-6、IL-8、TNF-α浓度低于C组(P <0.05);血浆MDA浓度在T1和T2时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够减轻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止血带压力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水平的气压止血带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再灌注损伤,为临床合理应用止血带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择期下肢手术、年龄19-65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止血带压力分别为(上肢基础血压收缩压+40)mmHg和500mmHg。分别于上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1min、2min、5min及10min抽取股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并作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BP和HR。术中由外科医生评价止血带止血效果。结果两种压力止血带的止血效果相当。松止血带后1min两组MAP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而HR显著增快,P〈0.05。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CK明显升高,而LDH则在松止血带后2min和5min时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pH在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显著下降,P〈0.05;PCO2则在松止血带后1min显著升高,P〈0.01;PO2在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亦较基础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SvO2则在松止血带后2min开始明显升高,在5min时达最高水平,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的MAP、HR、CK、LDH和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血带引起肢体缺血所导致的代谢水平变化和再灌注损伤水平与有效的止血带压力大小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低压力(SBP+40mmHg)止血带能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4.
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reconditioning phlebotomy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the role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in this protection mechanism. METHODS: Six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 equal number into control, phlebotomy, and CGRP 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groups, all of which were subjected to 30 min regional ischemic followed by two-hour reperfusion, initiated 15 min after phlebotomy in the latter 2 groups. The rats in CGRP PcAb group were given the antibody (2.5 mg/kg) before phlebotomy. After the operations, plasma CGRP level was determined in 8 rats from each group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the infarct size (IS) by nitro blue tetrazolium, represented as percentage of the area at risk (AAR). RESULTS: The mean plasma CGRP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hlebotom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levels in control and PcAb groups (F=12.4, P=0.032-0.005),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IS (F=52.4, P<0.001) and IS/AAR (F=43.7, P<0.001) occurred in phlebotomy group. CONCLUSION: Preconditioning phlebotomy has obvious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mechanism of which CGRP may play a role.  相似文献   

5.
自止血带应用临床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骨科手术,止血带的使用可以短时间阻断患肢的动静脉血运,减少四肢手术出血,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输血及输血带来的种种并发症,表现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随之也带来缺血再灌注而引起的全身器官及局部不良反应,即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这种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自由基在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可有效地防治这种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所起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失血组、多抗组。每组均行30 min缺血-2 h再灌注。失血组在失血15 min后行缺血/再灌注。多抗组在失血前静注CGRP多抗(2.5 mg/kg·b.w.)。坏死区(IS)用NBT染色确定。梗死大小用IS占危险区(AAR)的百分数表示。结果失血组的血浆CGRP浓度均较对照组和多抗组显著为高(F=12.4, P=0.032-0.005)。失血组的IS(F=52.4, P<0.001)和IS/AAR(F=43.7, P<0.001)均较对照组和多抗组显著为低,多抗组的IS(P=0.0001)和IS/AAR(P=0.0001)也较对照组显著为低。结论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CGRP在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粘附分子介导白细胞、血小板在缺血再灌注损伤 (I/R)区的粘附聚集反应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且已证明了应用粘附分子相应的单克隆抗体 (mAb)及相应配基的阻滞剂等可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在众多的粘附分子中 ,选择素家族备受关注。下面就选择素的研究过程及进展做一综述。1  选择素的发现所有 3种选择素均是用其特异性抗体确定的 ,L -选择素是最早被研究的 ,通过应用鼠的淋巴瘤细胞提取的单克隆抗体 (MEL - 14)证明了L -选择素是一种粘附分子 ,这一抗体可阻止离体实验中淋巴细胞粘附于淋巴结高内皮静脉 ,并可阻止在体实验…  相似文献   

8.
孟双双  杨曦  杨梅 《吉林医学》2024,(4):779-78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下肢止血带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020年2月~2022年6月收治的所有下肢损伤手术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两组,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法进行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神经阻滞。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上止血带前(T0)、止血带充气10 min(T1)、止血带充气30 min(T2)止血带充气60 min(T3)、止血带充气90 min(T4)、松止血带后10 min(T5)、松止血带后30 min(T6)、松止血带后60 min(T7)心率(HR)情况、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术后镇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术后发热以及肺不张)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0、T6、T7时刻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刻,观察组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刻MDA、SOD、TNF-α和IL-8相比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维生素E对止血带引起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6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8)和治疗组(T组,n=18).治疗组术前5~6h口服维生素E 300mg,对照组术前5~6h口服安慰剂.两组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放气前1min(T2)、止血带放气后15min(T3)各抽取患侧下肢静脉血2mL检测血清MDA和CK的水平.结果 与止血带充气前T1时点比较,MDA(丙二醛)在对照组T2时点显著降低(P<0.05),T3时点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DA在T2时点显著降低(P<0.05),T3时点显著降低(P<0.01),CK(肌酸激酶)在对照组13时点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T3时点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T3时点显著降低(P<0.01).结论 术前5~6h口服维生素E 300mg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氧自由基代谢物MDA的产生并减少CK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饮用富氢水对止血带所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6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富氢水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富氢水组患者术后第3、5、7天静息时及术后第3、5天活动时VAS评分、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与术前7天相比,富氢水组MDA浓度在入手术室时显著下降,在松止血带后24 h(T3)和48 h (T4)时显著升高,对照组MDA浓度在松止血带后6 h (T2)、T3、T4时显著增高;2组患者SOD活性在T2、T3、T4时显著降低(P <0.05);在T2、T3、T4...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止血带引起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6例术中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8)和治疗组(T组,n=18)。治疗组术前5~6h口服维生素E300mg,对照组术前5~6h口服安慰剂。两组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放气前1min(T2)、止血带放气后15min(T3)各抽取患侧下肢静脉血2mL检测血清MDA和CK的水平。结果与止血带充气前T1时点比较,MDA(丙二醛)在对照组T2时点显著降低(P〈0.05),T3时点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DA在他时点显著降低(P〈0.05),T3时点显著降低(P〈0.01),CK(肌酸激酶)在对照组T3时点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T3时点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T3时点显著降低(P〈0.01)。结论术前5—6h口服维生素E300mg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氧自由基代谢物MDA的产生并减少CK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能创造出无血视野以及利于术中减少出血而被普遍使用.目前很多学者对气压止血带的使用以及其对机体循环和代谢的影响逐渐深入,本篇将对气压止血带在外科手术的使用方法及出现的并发症副损伤及防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王卓  王辰 《北京医学》2006,28(7):388-392
目的建立肺栓塞相关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比较快速和逐步再灌注对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球囊建立犬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犬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均观察28h.假手术组放入Swan-Ganz漂浮导管但不阻塞血管.快速再灌注组(以下简称快速组)球囊阻塞左下肺动脉24h后迅速抽空球囊.逐步再灌注组(以下简称逐步组)在再灌注时将球囊于30min内逐步抽空,余同快速组.观察血流动力学、血气、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大体标本观察:假手术组未见损伤,快速组损伤面积大于逐步组.左下叶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快速组(7.87±0.95)明显高于逐步组(6.06±0.74)和假手术组(5.33±1.15),P均<0.05;逐步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快速组的多个肺叶所含红细胞、白细胞、水肿液的肺泡数明显多于逐步组,P<0.05.左下叶肺泡间隔厚度:快速组[(9.0±0.7)]μm明显>逐步组[(7.2±1.2)]μm,P<0.05;此两组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5.8±0.7),P<0.05.结论应用改良的球囊阻塞法建立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是成功的.逐步再灌注可以减轻肺栓塞相关肺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家兔80只,分成4组,每组10只供心兔,10只供血兔,采用在体循环灌注离体心脏模型,对心肌缺血后不同控制性再灌注(控灌)时间对再灌注损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15和30min的控灌对心肌肌酸磷酸激的同工酶(CPK-MB)、含水量(MW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明显优于未经控灌的实验组(P〈0.05),5min和30min控灌组差异不显著(P〉0.05),15min控灌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急性动物实验,研究了肝素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素在再2期昆明医学院学报灌注早期应用能够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对象 25只健康家犬,体重12一16kg,雄雌皆用。1.2麻醉硫责妥钠25mg/kg静脉注射,并以smg/kg酌情追加,常规气管插管,开胸后机械辅助通气;  相似文献   

16.
缺血是常见的病理生理表现,临床上常见于心肌梗塞、外周血管功能不全、脑率中、和低血容量休克。虽然恢复缺血器官血流是防止细胞不可逆损伤的必要条件,但是再灌注本身可能加重缺血所致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停灌时间、再灌注时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影响,为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或减轻其损伤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5月,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实验树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保证每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成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0只。A组稳定灌注30 min后取5只实验树鼩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其余继续灌注直至90 min。B组稳定灌注30 min,停灌15 min,再灌注30 min。C组稳定灌注30 min,停灌15 min,再灌注60 min。D组稳定灌注3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30 min。E组稳定灌注3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B~E组分别在停灌后取5只实验树鼩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其余继续再灌注。灌注结束,沿心脏冠状面切片,计算梗死面积。取灌注液、心肌组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A组、D组、E组停灌与再灌注后实验树鼩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再灌注后实验树鼩心肌梗死面积较停灌后增加(P<0.05)。B~E组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大于A组,D、E组心肌梗死面积大于B、C组(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停灌时间对灌注液、心肌组织的ALT、AST,以及对灌注液CK-MB、LDH的主效应显著,而再灌注时间对灌注液、心肌组织的ALT、AST、CK-MB、LDH的主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 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是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键因素,其中以再灌注时间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开祥  李浩  俸军林  吴岚  曾爱源 《广东医学》2008,29(10):1628-163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选择素和L-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LMWH治疗组,LMWH治疗组于再灌注前5 min尾静脉注射LMWH,1.5 mg/kg。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于再灌注3,6,12,24,48 h观察额顶部皮质P-选择素表达,于再灌注1,3,6,12,24 h观察额顶部皮质L-选择素表达,再灌注24 h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和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3 h缺血侧脑组织出现P-选择素表达,12 h达高峰;再灌注1 h出现L-选择素表达;6 h达高峰(P<0.05)。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LMWH治疗组P,L-选择素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LMWH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LMWH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④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LMWH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检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出现P,L-选择素表达上调的炎症反应过程,LMWH对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P,L-选择素表达有关,且对凝血指标PT和KPT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激反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应激反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改良的Kane方法,制备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结扎左冠状动脉前、后的 1、5、10min及再灌注10min内心功能指标及再灌注期 间的室速(VT)、室颤(VF)发生率及动物死亡率(M),并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 性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心功能明显的得到了改善;VT、VF及M均明显降低;心肌内MDA含量明显减 少,而SOD的活性则明显增加.结论:应激反应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与其增强心肌内 源性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宋明才  徐楚材 《四川医学》1993,14(6):337-339
通过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组和对照组各15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动态变化,发现对照组于再灌注期血浆LPO显著升高,红细胞SOD显著降低。GSH组于再灌注期血浆LPO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SOD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外源性GSH有可能减轻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