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40例患有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该4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静吸组18例和阻滞组22例,观察两组在进行麻醉之后患者的相关数据变化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结果入室前,静吸组与阻滞组相关数据指证均没有任何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麻醉诱导期之后,两组心率方面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SPO_2维持在98%,拔管过程中,静吸组的心率明显高于阻滞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阻滞组在麻醉效果上看,不良反应更少。结论运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麻醉效果较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治疗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诱导期(T1)、插管时(T2)、拔管时(T3)以及拔管后(T4)四个时间段观察两组患者MPA、HR以及SpO2数值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结果 两组患者SpO2不具有明显差异,诱导开始前两组患者MA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开始后观察组MAP数值与HR数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的临床效果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麻醉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应当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结果术中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更明显,麻醉恢复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及组间比较,无明显改变,ASCAS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快,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蒋军  陈东明 《柳州医学》2003,16(4):200-201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合并休克之急腹症手术的三种麻醉方法及效果,为临床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到的16~85岁合并休克的急腹症手术患者183例的资料按麻醉方法,分为硬膜外腔阻滞组(121例),全麻组60例,局麻组2例,观察麻醉效果,及对原有休克症状的影响。结果:三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合并休克的急腹症手术,但各自有不同的适应症。结论:对于休克症酸中毒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者,可选用硬膜外腔阻滞,对于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者应选用静吸复合全麻,情况极差者可用局麻。  相似文献   

5.
张文萍  刘景春 《求医问药》2014,(21):270-271
目的:探讨在妇科腔镜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进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甲组患者使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法进行麻醉,为乙组患者使用静吸全身麻醉法进行麻醉,为丙组患者使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全身麻醉法进行麻醉。术后,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丙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丙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的指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全身麻醉法对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好,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且安全性高,此麻醉法值得在妇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探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临床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175例,其中85例患者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合并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2组患者临床手术麻醉前后MAP、HR、SPO2指标的差异及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在临床麻醉之前,2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手术麻醉诱导期、插管时、拔管时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与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是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手术之后临床阵痛情况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00,95%CI:0.098~0.408,P<0.01)。 结论 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增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并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维护患者健康、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连续硬膜外麻醉、静吸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静吸全身麻醉组(B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C组),各4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麻醉效果及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及术毕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同时比较B组和C组术毕停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三组麻醉后10min血压显著下降和心率显著增快且与麻醉前5 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苏醒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C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A、B和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5%、90.0%和100.0%,C组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8.
皮小波  张洲  江春秀 《重庆医学》2007,36(7):628-629,631
目的 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上腹部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加大对照方法,选择80例76岁以上择期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15例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25例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40例为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术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吸呼、镇静镇痛、肌松、苏醒等情况,并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 C组苏醒及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及拔管期,B组血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探查时血压下降程度明显>B、C组,且出现明显的牵拉不适、肌紧、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价C组明显优于A、B组.结论 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能够弥补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单一方法的不足,避免呼吸抑制、牵拉不适、肌肉紧张和麻醉用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安全范围,适用于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王玉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392-1393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患者分别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商丘市中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手术应激反应、术后恢复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T0、T1时点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时点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拔除气管插管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0.
黄晓光 《吉林医学》2013,34(7):1249-125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与静-吸麻醉在腹部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70例,ASA分级为2~3级,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组和静-吸麻醉组,两组均为35例。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组先给予硬膜外阻滞试验量(1.5%~2%利多卡因3~4 ml),5~10 min后观察有无腰椎麻醉现象,如无,给予追加量;静-吸麻醉组采用泵控输注麻醉药物。两组均并用吸入麻醉药物进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数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控制以及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均明显高于静-吸麻醉,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静-吸麻醉相比,采用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患的各项生理指标,降低麻醉插管与拔管时呼吸循环系统的波动,一定程度的降低了手术风险性,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在高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100例高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CEA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观察组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麻醉后30 min、术毕,观察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TKA术中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CEA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硬膜外麻醉以及腰-硬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阻滞平面、辅助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生命体征的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辅助用药方面,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较而言,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加快麻醉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静吸复合麻醉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贲门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拟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全硬组,n=15)和单纯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n=15).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浓度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全硬组气管插管后及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波动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硬组气管插管后5 min血浆儿茶酚胺总量和去甲肾上腺浓度与麻醉前相比有所降低,对照组却显著升高.全硬组儿茶酚胺浓度降低与MAP有显著相关性.两组动脉pH、剩余碱(BE)术毕与麻醉前相比均降低(P<0.05),但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明显减轻应激反应,是贲门癌切除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高危患者用硬膜外联合麻醉与静吸全麻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有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80例,为2008年至2017年在本院接受诊治并存在高危因素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编序并将其每组40例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和B组(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不同麻醉手段对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B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等数据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高龄高危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段干预患者选静吸全麻麻醉方法麻醉效果更为突出且对患者安全性并无造成严重消极影响,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二次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二次剖宫产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05例,并按照其选择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参照组(5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给予参照组患者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参照组(76.92%),差异显著(X2=13.8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在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与麻醉起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参照组,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能使二次剖宫产术患者取得最佳麻醉效果的方法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该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增秀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25-2926,2934
目的:比较盐酸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2组,每组50例,A组盐酸罗哌卡因(1%盐酸罗哌卡因1.7ml+麻黄碱0.1ml+50%葡萄糖0.2ml);B组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1.7ml+麻黄碱0.1ml+50%葡萄糖0.2ml),行腰麻+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B组(P<0.01);2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慢于B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2组麻醉效果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较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妇科手术更加安全有效,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进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该院收治的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的基础上在进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织患者治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46%(P0.05)。结论患者在腹腔镜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时采用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整体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在苏醒后状态较为平稳,并减少了麻醉药物在手术过程中的剂量,整体过程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椎管内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腰联合麻醉应用于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麻醉方式与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麻醉方式为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麻醉方式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达到最高麻醉平面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2例寒战、1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而对照组发生4例寒战、3例低血压、2例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9/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十分显著,且显著减少麻醉诱导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达到最高麻醉平面时间,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新平  常亮 《吉林医学》2012,(5):915-9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患者下肢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岁以上行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EA)组各30例进行麻醉。结果:经过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诱导时间与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均成功,麻醉优良率为100%;EA组4例麻醉效果欠佳,优良率为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发生头痛、腰痛等不适,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人是一种效果确切的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