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37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在结肠镜和X线指引下经肛门将肠梗阻导管置入梗阻部位近段肠管进行减压、引流等治疗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腹围、立位腹平片等的变化,评定减压效果,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置管成功,12~36 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其中31例于48~96 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2例失败。置管成功患者在置管前、后腹围比较,置管前(98±5)cm,24 h后为(81±3)cm,腹围明显减小(t=4.860,P=0.01)。立卧位腹平片肠管最大内径在置管前、后的比较,置管前(5.3±0.6)cm,48 h后平均(2.1±0.5)cm(t=3.790,P=0.01)。术后5~7 d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论: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诊治的10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成功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之后实施导管减压、导管引流等对症处理。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腹围缩小度为(81.4±19.7)%;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20.6±3.3)h;X线检查导管治疗24h后患者气液平面均降低,肠管扩张减轻,通过1-5d的持续治疗梗阻解除。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是解除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均接受肠梗阻导管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0例患者均置入肠梗阻导管,置管12-36h后患者的腹痛和腹胀均有缓解。20例患者置管后腹围均减少,100-90%的有2例(10%),89-80%的有11例(55%),79-10%的有7例(35%),患者腹围平均减少至(80.4±13.6)%,较置管前减小(t=3.245,P=0.030.05)。置管24h后气液平面减少,肠管扩增程度减小,1-3d可见导管的前端处于回肠远侧。结论采取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性肠梗阻,给予患者胃肠道减压以及引流,并于治疗后采取切除吻合术,对于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广大医务工作者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雷忠 《中外医疗》2014,(28):94-9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10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22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置入导管后每天用温盐水冲洗及负压吸引,观察肠梗阻缓解率、腹围和引流量。结果:本组患者17例成功放置肠梗阻导管,置管后第3天肠梗阻缓解率为68.2%,平均腹围降至(85±4)cm,平均引流量为(2.4±1)L。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效果显著,能有效解除急性梗阻,使大部分患者能实施一期手术,为急性结肠癌性梗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和普通鼻胃管组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情况、肠鸣音变化、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X线立卧位腹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鼻胃管组相比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胃肠减压量显著增加。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44-147
目的总结21例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并采用适宜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1例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观察其梗阻症状的缓解情况,并提出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平均置管时间(12.95±3.01)d,置管期间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导管意外发生,18例患者显效,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梗阻症状缓解;1例患者无效,患者在置管3周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行妇科晚期减瘤术加肠粘连松解术;2例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有助于缓解梗阻情况,并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治疗成功率,肠梗阻征象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全部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9%,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日均引流量及24 h胃肠减压量,研究组远大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道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孔卓明 《当代医学》2011,17(27):54-54
目的观察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11月~2011年2月收治的39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胃肠减压方法,观察组20例采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的治疗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恢复时间、胃肠减压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显著,在缓解腹痛、腹胀,恢复自主排气以及胃肠减压量方面均体现了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智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69-2570
目的比较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与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置入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腹围缩小率、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入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腹围缩小率、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1/20)]与对照组[10.0%(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置入,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可提高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助于快速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辅助下鼻肠梗阻管置入技术在小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8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无痛胃镜辅助下置入鼻肠梗阻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入时间、鼻肠梗阻管的位置、引流量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无痛胃镜辅助下鼻肠梗阻管置入十二指肠降部以下的操作时间10~25 min ,平均15.5 min;导管头端到达小肠梗阻部位时间为2~10 d ,平均3.2 d;置管后引流量增加,置管前胃肠引流量(350±30)m L ,置管后第1天胃肠引流量(1200±37)m L ,此后置管平均每天胃肠引流量(400±25)m L。经导管治疗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13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在插管过程中发生2例鼻黏膜出血,但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无痛胃镜引导下置入鼻肠梗阻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鼻肠梗阻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并能协助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中超声评价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36例成功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通过超声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肠管内径、肠壁厚度及腹腔积液量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超声检查置管前肠管内径平均(8.9±0.8)cm,48h后平均(2.9±0.8)cm(t=4.1520,P=0.01);置管前肠壁厚度平均(5.7±0.8)mm,置管72h后为(2.5±0.7)mm(t=3.3710,P=0.01);置管前可见腹腔积液平均深度为(1.5±0.7)cm,置管48h后平均深度为(0.8±0.3)cm(t=3.9250,P=0.02)。置管前后三种评价指标均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评价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疗效时,操作简便,诊断指标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5例纳入本研究,均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置管后症状缓解情况,并对比置管前后患者腹部周径、腹腔内压力、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置管3 d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均缓解或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与置管前对比,置管后第3天患者腹部周径、腹腔内压力、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等指标明显减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肠梗阻导管应用于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可迅速缓解梗阻症状,有利于后期手术治疗的实施,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作为结肠肿瘤术前准备及中晚期恶性肠梗阻内科保守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肠道原发肿瘤、42例肿瘤术后腹腔广泛转移伴肠梗阻的患者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观察其梗阻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其中32例肿瘤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腹痛、腹胀、呕吐等梗阻症状于置管48~72小时后缓解;20例肠道原发肿瘤患者成功行Ⅰ期切除吻合术;32例肿瘤术后复发伴肠梗阻患者经减压并肠内营养治疗后,全身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经鼻小肠减压管有助于肠道肿瘤(尤其是高位结肠肿瘤或小肠肿瘤)患者术前引流减压及判断病变部位,提高Ⅰ期手术成功率;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恶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减压管有助于缓解梗阻症状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明确诊断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液体石蜡经肠梗阻导管注入,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位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降低了中转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肠梗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肠梗阻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中选择肠梗阻导管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导管进行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导管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基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的改善情况,经治疗后患者恢复自主排气时间,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24 h腹围缩小程度及放射线腹平片等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梗阻患者中植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基础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郏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11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肠梗阻导管置入23~37 h后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中位时间为(26.8±1.8)h;6例置管后3~6 d、5例置管后7~8 d肛门排气、排便恢复,中位时间为(5.6±1.1)d,患者肠梗阻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出院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满意,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晚期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卵巢癌、宫颈癌致肠梗阻13例,均在DSA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过十二指肠屈氏韧带至空肠;所有病例均在鼻胃减压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改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并观察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后的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管最后插入的深度,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置管后均未予外科手术干预,术后引流量充分,肠梗阻症状(呕吐、腹痛、腹胀以及腹部体征)均明显缓解。结论:应用DSA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方法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各21例,C组2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西医保守治疗,A组加用桃核承气汤[桃仁15 g,桂枝9 g,生大黄(后下)15 g,甘草6 g,芒硝(冲)6 g]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B组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法治疗;C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中转手术比率,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中转手术比率下降,在治疗第5天起白细胞计数、CRP、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