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感染防治措施,为临床抗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伴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休克症状,对其进行体液复苏、胃肠道营养、创面封闭及多器官功能的保护治疗。结果 106例重度烧伤患者,住院时间25~76d,75例治愈或明显好转,占70.8%,31例死亡,其中死于脓毒血症10例、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结论对于重度烧伤伴休克患者需及时进行有效的体液复苏、胃肠道营养、创面的封闭和多器官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3月-2014年3月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 2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2%,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52.94%,常见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1.57%、17.65%、17.65%和11.76%;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00%,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和阿莫西林高度耐药均>85.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敏感率为100.00%,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均>72.00%。结论革兰阴性菌为全身麻醉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对常见的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加强临床病原菌的监测及其药敏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全身麻醉后患者控制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防治重度烧伤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防治重度烧伤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烧伤中心ICU病房患者46例,烧伤面积(TBSA)50%-80%,其中Ⅲ度烧伤>20%,患者入院后24h内开始,每隔8h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5g,用药10d,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入院后应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0d,生命体征平稳,创面没有明显感染的表现,血中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无显著变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烧伤中心检出的常见细菌的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作为防治重度烧伤感染的经验性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并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脊髓硬膜外麻醉)的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的相关资料,拟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试验组)161例和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139例,分别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前白细胞量、术前基础疾病等所有的基础资料以及手术后相关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细菌培养阳性率、肺部感染病原学分布情况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基线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的肺部感染率和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2.98%、78.74%,对照组的分别为23.02%、81.25%,二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痰培养病原体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上腹部手术中,只要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有效规范操作程序,全身麻醉就可以用来替代硬膜外麻醉就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患者烧伤创面脓性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创面感染者36例,烧伤创面感染发生率32.43%(36/111);烧伤面积≥40%、合并休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住院治疗时间≥14天、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天、有低蛋白血症为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发生率较高,烧伤面积大、合并休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长期置管治疗及低蛋白血症是诱发创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进行上腹部手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全身麻醉下上腹部手术的125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肺部感染因素及痰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岁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0.31%,高于<70岁者的5.63%,手术时间>2 h患者感染率为10.46%,高于≤2 h者的5.40%,术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及时者感染率为6.59%,低于未及时清除者的15.69%,术后早期活动者感染率为5.14%,低于晚期活动者的12.34%,吸烟者的感染率为10.54%,高于不吸烟者的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链球菌等为主,分别占27.45%、22.55%、19.61%。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进行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治疗过程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局部特征(感染广度、感染深度、血供情况)与患者全身感染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某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内分泌科单侧、未经抗感染治疗的DFI患者,采集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作为全身感染指标,感染广度分为仅足趾累及、仅足体累及、足趾+跖趾关...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出生日期2009年10月24日,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5公斤,呼吸、心跳、体温正常,enger氏评分10分。出生当天由接生医院按国家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了乙肝疫苗。2009年11月30日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在进行常规体检后,认为其符合接种条件,按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批量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感染防控措施效果。方法某院2014年8月抢救了9例重度烧伤患者,对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全程对患者进行感染防控干预。结果 9例患者共进行中心静脉置管30例次,置管总日数227 d,其中2例患者股静脉三腔置管细菌培养阳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8.81‰;其中1例患者培养出屎肠球菌,另1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例CRBSI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置管部位均为创面,置管时间均≥7 d,均为三腔置管,且患者Ⅲ°烧伤面积≥60%。经及时拔除导管和使用抗菌药物,2例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有利于危重烧伤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地补液,但其可导致CRBSI;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进行全程感染防控干预,选用少腔导管,有助于降低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全身麻醉患者325例,对其发生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对麻醉相关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5例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感染28例,感染率8.62%;麻醉时间≥3h、复用式过滤器、普通喉镜消毒方式、非每日更换钠石灰是全麻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麻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性进行干预,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严重烧伤发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提高痊愈率。方法收集医院2005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卡泊芬净治疗的1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的1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结果真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肺部啰音、咳嗽咳痰、胸片示肺部阴影、意识模糊等;共分离出真菌31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隐球酵母菌属为主,分别占64.52%、19.35%、9.68%;感染部位以创面、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48.39%、19.3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出现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中出现3例不良反应病例,其不良反应率为2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卡泊芬净作为首选治疗药物,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重度烧伤创面真菌感染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重度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断检测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河南某三甲医院烧伤科和ICU收治的且符合重度烧伤诊断的患者95例,根据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真菌感染患者32例,非真菌感染患者63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比较真菌感染患者与非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真菌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患者与非真菌感染患者在住院天数、烧伤总面积、手术次数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重度烧伤患者共分离出真菌82株,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包括白色假丝酵母(34.1%)、热带假丝酵母(18.5%)和光滑假丝酵母(17.1%),其次是曲霉菌(13.4%)和毛霉菌(12.2%);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时间分布主要是烧伤1~2周时间段(31.3%),其次是≥4周时间段(21.9%),2~3周(18.8%)和3~4周(15.6%);真菌感染组病死率31.3%高于非真菌感染组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0,P0.001);非真菌感染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真菌感染组(Z=6.979,P0.001)。结论重度烧伤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致死致残率相对较高,会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疾病监测和筛查,尽早地发现真菌感染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烧伤整形科烧伤患者的医院感染(NI)率、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烧伤整形科病房烧伤患者85例,监测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85例烧伤患者中61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1.8%,61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82.0%,革兰阳性菌12株占15.4%,真菌2株占2.6%;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4.1%,鲍曼不动杆菌对奈替米星敏感率最高为8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SA40%、全层烧伤、年龄≥65岁和吸入性损伤被确定为获得NI的相关因素。结论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ICU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94例,采用无菌吸痰管在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内吸取痰液,所有标本均采用镜检的方式进行筛选;对采集标本进行革兰染色,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痰标本培养,对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微生物鉴定系统(珠海Bact-IST)进行菌株鉴定,确定种属。结果 94例患儿共培养出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占23.48%,革兰阴性菌72株占60.87%;最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7.39%,15.65%和14.78%;革兰阴性菌大多为耐药菌与多药耐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急性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巨细胞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烧伤总面积≥15%且巨细胞病毒(HCMV)IgG抗体阳性患者132例,根据其HCMV-DNA是否阳性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HCMV-DNA阳性,B组为阴性;对两组患者脓毒血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发生率A组为57.97%、B组为22.22%,A组患者脓毒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存活率A组为84.06%、B组为95.25%,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的烧伤患者脓毒血症及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因此对于烧伤患者应积极预防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一旦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则应积极给予敏感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全面掌握烧伤患者创面的感染状况,调查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8例烧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烧伤患者经创面细菌培养后,阳性患者95例,阳性率74.22%;共检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6株,占43.42%,革兰阳性球菌65株,占42.76%,真菌21株,占13.82%;随着烧伤面积的不断增大,感染发生的比例逐渐升高.结论 对烧伤患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创面病原菌状况,同时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从而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早产儿重症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产儿重症细菌感染提供可行性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4例早产重症细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美罗培南组和头孢噻肟组,各62例,头孢噻肟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针剂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美罗培南组患儿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细菌清除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美罗培南组痊愈率67.74%、总有效率96.77%、细菌清除总有效率84.38%,头孢噻肟组分别为45.16%、87.10%、6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培南临床治疗早产重症细菌感染患儿,能有效清除病原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防治经验,为控制患者肺部感染提供试验数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2009-2013年住院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21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操作和结果判断。结果 21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61例,发生率74.5%;痰培养出54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98株占73.7%,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占27.0%,肺炎克雷伯菌78株,占14.4%,铜绿假单胞菌52株占9.6%,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度较高;共检出革兰阳性菌142株占26.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占11.5%,MASA检出率为53.2%。结论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病原菌的来源主要是外源性,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及时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低临床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