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补肾益骨方对去势大鼠血生化、骨量和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肾益骨方对去势大鼠血生化、骨量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补肾益气方能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机制。方法:取12周龄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治疗组(B)、阳性对照组(C)、正常对照组(D)4组,每组10只。D组行假手术(单纯剖腹后关闭),其余3组行完整双侧卵巢摘除术,术后常规饲养12周。A、D组以蒸馏水10ml/kg灌胃,B组以10ml/kg补肾益骨方提取液灌胃,C组以10ml/kgα-D3胶丸水溶液灌胃。用药12周后,取血清用电极法测定血清中Ca、P含量;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骨钙素(BGP)、降钙素(CT)水平;以双能X线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通过三点弯曲试验,记录载荷-变形曲线,测定骨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清中BGP、CT水平及骨矿含量、骨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并改善了去势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性能。结论:补肾益骨方能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推测激素BGP、CT水平变化是其重要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益骨方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妇产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6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病例48人,对照组每天予以钙尔奇D及骨化三醇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骨方;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疼痛评估、骨密度检测、雌激素水平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观察其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但两者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χ2=1.745,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疼痛缓解率进一步提高,差异有显著性(χ2=4.3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治疗后3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后BMD继续较前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3、6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对照组治疗后E2逐渐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2较前升高,3个月时升高不显(P0.05),6个月时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6月BALP上升、TRACP-5b较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后3、6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观察组差异更显著(P0.01,P0.001)。结论在基础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其抗骨质疏松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性激素或者通过细胞因子水平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而降低骨转化和抑制骨吸收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形成代谢指标BGP的变化,探讨补肾药膳影响卵巢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形成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10只,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空白组等选用一般饲料饲养,高剂量药膳组、低剂量药膳组、骨疏康颗粒组等造模1周后进行灌胃。3个月后取大鼠血清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BGP水平。结果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与模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BGP具有下降的趋势,骨疏康组血清BGP水平高于模空组(P0. 05)。结论补肾药膳对卵巢去势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骨形成代谢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改善血清BGP方面弱于BALP、PINP等指标,补肾药膳方影响PMOP症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老年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老年骨折患者的骨转换状态及骨折对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患者,包括女性78例,按绝经与否和绝经后年限分为4组。男性58例,按年龄分为3组,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原肽(CICP)及尿脱氧吡啶啉交联(D-Pyr)。结果:70岁以上男性骨折患者D-Pyr,显著高于50岁以下组(P<0.05),其CICP显著低于另两组(P<0.01)。女性骨折患者中绝经后25年以上组的D-Pyr,显著高于绝经前组(P<0.05),其CICP显著高于绝经后15-24年组(P<0.05)。D-Pyr在骨折与非骨折成年男性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折组CICP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绝经25年以上的女性骨折患者的骨转换为高转换型。70岁以上男性骨折患者在成骨能力降低的基础上,骨吸收增加,骨折对D-Pyr无显著影响,对CICP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骨强度是骨骼抵御外力的能力,能全面评价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与骨质两方面.以往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着重骨量的评价,因而骨质疏松诊断已从单一的骨密度向骨强度分析发展.骨质包括骨微细结构、骨的生物力学两个方面,是对骨性质的评价措施.骨微细结构主要通过成骨和破骨细胞的数量、骨小梁形态结构、骨胶原密度和胶原联接、骨矿物晶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软骨下骨骨重建中BMP-2及Smad-1/5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健康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参考改良Hulth造模法构建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4周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灌予生理盐水,治疗组灌予等量补肾活血中药干预,并于灌胃第4、8周,测定软骨下骨BMP-2及Smad-1/5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治疗组在BV/TV、Tb.N上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在Tb.Th、Tb.Sp上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与治疗组Tb.N、Tb.Th、Tb.Sp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治疗组BMP-2、Smad-1/5灰度值及阳性细胞个数较模型对照组增加(P0.05),较假手术组有所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与用药4周比较,BMP-2、Smad-1/5灰度值及阳性细胞个数增加(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通过提高BMP-2及Smad-1/5在KOA软骨下骨骨平衡分配,改善KOA软骨下骨异常代谢,从而起到治疗KOA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 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倍美力组、补肾益骨方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等检测各组实验鼠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 和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结果 补肾益骨方可明显升高 BMD、BMC,提高血清E2及BGP水平,降低TRACP5b和Dpd含量.结论 补肾益骨方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内分泌功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转换率,减少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组织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复合材料,胶原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成分,为骨组织提供韧性以维持骨组织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大量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等能导致骨强度降低的疾病发生时,骨组织胶原属性会发生显著改变。在决定骨强度方面,骨胶原属性已经成为独立于骨密度之外的决定性参数。研究骨组织的胶原属性对骨强度的影响,能更好的理解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评估人体骨强度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根据文献回顾,骨胶原分子结构、胶原纤维排布走向、胶原分子间的交联等都会对骨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笔者重点总结了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两种导致骨强度降低的疾病发生时,骨胶原属性会发生如下改变:胶原排布走向改变、基团修饰改变和糖基化改变增加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放射免疫方法,对252例中老年志愿者不同部位的BMD及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无论是对照组还是骨质疏松组(OP),老年男性BMD均明显高于老年女性BMD,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OP组的BG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P组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BGP、HNP和ICTP水平可直接反映骨胶原合成和降解状态,对于判断老年OP的进程以及指导OP的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模型大鼠骨胶原代谢状况及强骨宝方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方法进行大鼠糖尿病(DM)造模,成模后第7周末用DEXA测大鼠骨密度(BMD),取小于正常组平均BMD2.5个标准差的作为DOP模型鼠,再按性别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强骨宝组,阳性对照组以消渴丸和阿法迪三(α骨化醇)联合用药,第14周末处死取材,取血液检测IL6、TNFα、IGF1、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结果模型组IL6、TNFα、ICTP显著升高,IGF1、PICP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过强骨宝干预后,所有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DM时骨胶原合成减少及降解加快,易出现OP;强骨宝方可抑制IL6、TNFα的异常表达,刺激IGF1的产生,维持骨胶原代谢的平衡,可以防治DOP,其效果优于消渴丸与阿法迪三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补肾方剂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补肾方剂(补肾健骨胶囊)对切除卵巢的雌性成年大鼠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并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尼尔雌醇治疗组的大鼠进行了对比。统计学结果显示,补肾健骨腔囊治疗可有效改善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各项骨检测指标明显好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0.001)。补肾健骨腔囊治疗后大鼠骨载荷、骨桡度、骨强度等生物力学指标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0.001)。说明补肾健骨胶囊治疗可明显的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质丢失状态,提高骨骼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有效的防治骨质琉松症,避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73例G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同时检测其甲状腺激素(FT3、FT4)、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ncross-linked telopeptide,Ⅰ CT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水平。结果 GD患者的B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ⅠCTP、P Ⅰ CP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腰椎和股骨近端各测量部位骨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与ⅠCTP,PⅠCP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ⅠCTP,PⅠCP的水平与骨密度不相关。血清ⅠCTP浓度与PⅠCP呈正相关。结论 GD患者骨密度减低,骨转换增强,骨代谢紊乱,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定量检测ⅠCTP,PⅠCP的水平对于甲亢代谢性骨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补肾密骨液对骨代谢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补肾密骨液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不同浓度的补肾密骨液与分离培养制得的新生大鼠颅美国骨成骨细胞样细胞共同培养,用MTT比色分析法和^3H-TdR掺入法观察补肾密骨液对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观察补肾密骨液对颅盖骨吸收的影响,并与鲑鱼降钙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理.方法选用10月龄大鼠行去睾术作为病理模型.分组为正常组、病理组和补肾中药组.用药12周后处死,取腰1~2脊椎,作不脱钙骨切片,测定骨形态计量学各骨量参数和表面参数.各组参数作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①病理组骨量参数小于正常组(P<0.05);表面参数显示成骨参数减少、破骨参数增加、骨转换加快(P<0.05).②补肾中药组骨量参数高于病理组(P<0.05);表面参数得到逆转.同时可见部分成骨细胞特别活跃,其下类骨质高出周围静止表面.结论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失有三方面的作用机理①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②降低骨转换,提高骨质量;③骨重建过程的短路效应.为临床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两种方法提取的骨胶原产量及特性的比较,推荐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皮质骨I型胶原的方法。[方法]以猪皮质骨为原料,去除软组织后劈成小骨块,经酒精梯度脱水、无水乙醚脱脂、盐酸脱钙、甲醇:氯仿(1:1,v/v)再脱脂处理后,骨块软化。然后将软化的骨块在高速粉碎机上粉碎成脱钙骨基质粉。分别采用传统的碱溶法和自建的增强酶解法对脱钙骨基质粉处理,经溶解、离心、透析、冻干等操作提取皮质骨胶原。最后对增强酶解法所得产物进行鉴定,并对两种提取方法的效率及得到的产物的外观、黏度、凝胶固化性进行比较。[结果]增强酶解法所得胶原的氨基酸组成、蛋白电泳、相对分子量大小、最大光吸收波长均符合I型胶原特征;和碱溶法比较,提取率由(57.8±4.96)%提高到(94.04±0.55)%;其相同浓度(0.03%,w/v)醋酸溶液黏度测定,增强酶解法为3.71,碱提法为2.81;在37.0℃,pH值7.35~7.45条件下行凝胶固化性检测,增强酶解法所提胶原凝胶液约10min可固化形成凝胶块,而碱提法所提胶原的溶液仍为黏性液体。[结论]增强酶解法提取的骨胶原是I型胶原;相对于碱提法,该法提取效率高,所得胶原纯度高、黏性好、固化性好,是一种较好的从猪皮质骨中制备I型胶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妊娠晚期及分娩后妇女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测定了妊娠晚期及分娩后妇女(31例)及相应年龄非妊娠妇女(48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BGP)的水平,尿羟脯氨酸与肌酐(HOP/Cr)、钙与肌酐(Ca/Cr)、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与肌酐(NTX/Cr)比值。结果显示:血清25OHD3水平,在妊娠晚期,分娩后42天明显低于非妊娠妇女(P<0.01)。血清BGP水平,在妊娠晚期、分娩后42天显著低于非妊娠妇女(P<0.01)。尿HOP/Cr比值,在妊娠晚期,分娩后42天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P<0.01),尿Ca/Cr比值,在妊娠晚期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P<0.05),产后明显低于非妊娠妇女(P<0.01)。尿NTX/Cr比值,在妊娠晚期,分娩后42天非常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P<0.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孕妇在妊娠晚期及分娩后42天处于维生素D缺乏和负钙平衡状态,骨吸收明显增加,骨形成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胶原含量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及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取7个月龄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sham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雌激素治疗组;D组:切除卵巢+降钙素治疗组。除A组外,其他三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法12周后制成骨质疏松模型,24周后分别行k的力学特性、右侧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羟脯氨酸含量、k骨密度(BMD)测定,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骨胶原形态。结果A、C、D组与B组在k羟脯氨酸含量、BMD、k压缩力学参数值、右侧股骨生物力学参数值、骨胶原染色含量及形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与BMD及骨生物力学参数值呈直线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骨胶原含量下降有关。骨胶原含量的下降与BMD降低及骨生物力学改变呈相关性。应用雌激素和降钙素治疗去势后骨质疏松大鼠,不仅可以提高其BMD含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骨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调冲方治疗绝经后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eteoporosis,PMO)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门诊106例PMO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补肾调冲方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细胞因子及骨生化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以上指标未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ɑ)、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region of collagen type 1,β-CTX)、骨钙素(bone carboxyglutamic protein,BG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PMO患者应用补肾调冲方治疗更有助于缓解其症状体征,改善机体高骨转换状态,维持骨代谢平衡,增强骨质密度,且综合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代谢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测定骨转换标志物来观察骨流失状况.结果 依据检测后的PTH值将研究组分成3组,A组PTH<150 pg/mL、B组150 pg/mL≤PTH<300 pg/mL、C组PTH≥300 pg/m...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rhBMP-2在体内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mRNA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方法:将含rhBMP-2 0.5mg的松质骨载体植入BALB/c小鼠的右股部肌袋内,于术后3-21d间8个时间点取材,用原位杂交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定量分析ALP活性,观察rhBMP-2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mRNA及ALP的表达。结果:⑴Ⅱ型胶原mRNA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肥大、变性的软骨细胞并不表达Ⅱ型胶原mRNA。⑵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Ⅰ型胶原mRNA、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Ⅰ型胶原mRNA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在体内诱导成骨中rhBMP-2促进了CollagenⅠ、ⅡmRNA及ALP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