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后期往往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多依据"肾主骨生髓"理论,但从历代医家的论述中发现,血瘀病机在发病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临床研究证实血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血瘀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活血化瘀法与原发性骨质疏...  相似文献   

2.
从瘀血证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瘀血和血瘀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上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原发性骨质疏症,中医学者多从血瘀论述,而瘀血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致病作用未予重视。笔者从血瘀与瘀血问题进行探讨,论证了瘀血证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用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危害性大,早期不易诊断,起病隐匿,易造成骨折,是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化研究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传统病因病机的现代化认识,到宏观骨生物力学深入至微观信号通路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药成为一条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国内外学者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均有相关性,但具体病因还未能明确.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中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是吞噬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医学界已将防治骨质疏松预防骨折、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埂塞这三种疾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主要包括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近年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成为未来研究的新趋势。作者就中西医综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体育界和医学界头痛的问题。虽然近年来运动医学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为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探讨这一问题,笔者从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角度就太极拳在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此病严重后果会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遭受轻微创伤即可发生相应部位骨折,常见骨折部位包括脊椎、髋部、前臂,其中椎体、髋部骨折可显著增加患者病残率、致死率。女性人群中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人数较患心脏病、中风、乳腺癌人数的总和还要多。骨质疏松症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巨额医疗消耗,因此逐步明确其病因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与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物理因素、生活方式及心理状况等均有相关性。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在肿瘤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记载“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恶性肿瘤的形成多出自有形之血.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受热则煎熬成块.肿块的存在妨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故见“瘀血”一系列临床症状:局部刺痛、充血、面黯唇紫、眼周乌青、甲皱暗黑、舌红暗有瘀点,舌下静脉青紫,脉细或涩等症.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在祖国医学中为一重要治疗原则.《内经》就有关于瘀血证治则的论述.如“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血实者宜决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活血化瘀观点.各代医学家对活血化瘀均有发展,如王清任主张:“治病之要决,在于明白气血”.  相似文献   

10.
外科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到活血化瘀法.此治则适应于急腹症呈现血瘀证候,如痛有定处、呈现肿块或局部发硬、出血等.药物常用桃仁、赤芍、丹参、红花、川芎等.施治时,活血化瘀需与行气、清热、通里、疏肝、益气、养阴等方法相联合,活血化瘀有时为主,有时为辅.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尤其是骨密度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越来越引起重视,但是目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主要集中在"肾主骨,生髓"方面,肾虚是其主要病机,而肝对本病的研究和治疗相对较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中医整体观要求我们不能一味地治疗某一症状或某一脏腑,要结合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分析其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从中医学肝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到肝与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再到滋补肝肾的临床疗效,都说明肝对骨质疏松的重要性。补肾兼顾治肝,及早调肝养肝有益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病发往往悄无声息,多数患者并发骨折后才能发觉。随着中医药近几十年的发展,有关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日趋丰富,为中医药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提供了有力证据,在内治法和外治法两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医外治法[1]具有见效快,副反应小等特点,且历史悠久,使用方便。本文所讨论的穴位敷贴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类型,随着穴位贴敷运用的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制剂,如透皮吸收贴剂、透皮控释制剂等,其药物有效成分吸收率更高,疗效更佳,广泛运用于内科疾病如哮喘、便秘和失眠等,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上得不到较高的重视,临床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参考近5年文献从中医理论出发对穴位敷贴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选穴和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方便为各位学者提供穴位敷贴防治方法的最新研究状况,提升对穴位敷贴法的认识,使之在临床上得到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当前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主要病机,补肾为主要治法形成普遍认识,而脾虚对本病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根据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特点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对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要按照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因证施治,不能简单地治疗某一脏一腑,要看到骨质疏松症的复杂性和难治性。从传统医学中脾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到脾脏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实验研究再到健脾补肾的临床观察,无不表明脾虚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地位。肾虚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补肾滋肾的治疗总则固然重要,与此同时必须要重视补益脾胃。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老年人以及绝经后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显示,我国拥有60岁以上人口1.4亿,而50岁以上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0.7%,男性为14.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OP导致的骨折也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POP的预防及治疗已成为当今人类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就近3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从中药、针灸、其他疗法等方面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方便各位学者及时获得相关研究进展信息,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进一步探索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指导科研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表现为持续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的强度降低,继发骨脆性增加,引起疼痛和驼背等症状,并能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的疾病。合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骨质流失而防治骨质疏松症。为更加清晰地认知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以帮助指导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运动治疗处方,更好发挥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运动疗法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例如西医注重运动机械应力对骨骼的效应作用、运动对钙的调节效应作用、运动诱导细胞调节因子、激素的变化对骨代谢的作用、运动对骨代谢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其他新陈代谢作用;中医则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与肾、脾、肝三脏的关系,传统中医导引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正是通过功法由外到内的调理三脏。中医运动疗法-导引功法与西医运动疗法比较更适合在我国的推广,临床应用中更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发挥其“简、便、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妇女绝经后的骨疾病,其预防、治疗已是当前许多国家重要保健课题之一。笔者主要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分别从中药、西药和非药物治疗三方面做一综述。目前3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深入地开发、研究中药和西药,探索有效而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两者结合起来,辅以非药物治疗,实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近三年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行综述,按其作用机制分为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类、增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活性类、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类等,并介绍新发现的靶点及研究进展。AL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外酶,它的表达活性是成骨细胞分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增强ALP活性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发现,GPR30、GPR40和GPR120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在治疗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的蛋白酶K抑制剂在抑制破骨细胞的同时并未抑制新骨形成,甚至在某些骨皮质表面还促进了骨形成。除此之外,还有6种新发现的靶点,分别是大麻CB2受体和TRPV1受体、涎免凝集素(Siglec-15)、DMT1基因、内质网(ER)应激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信号通路以及类视黄醇X受体(RXR)。治疗骨质疏松靶向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这将大大推进新靶向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