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75岁的患者1073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骨量正常组,并记录其合并的心血管疾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骨质疏松组中,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所占的比例高于骨量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HDL、体重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保护因素。女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均为老年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合并症。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全面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症状绝经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腰椎骨密度改变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对112例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腰椎骨密度(BMD)的定量CT(QCT)测定,同时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并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及其他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因素.将所有患者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三组的临床数据及骨密度,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多元相关分析有关因素与CS之间的关系.结果 骨质疏松组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的年龄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绝经年限在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MD、冠脉总钙化积分值(TCS)三组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血磷(P)、高密度脂蛋白(HDL)骨质疏松组虽然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减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HDL、腰椎BMD、甘油三脂(TG)对TCS有影响且P<0.05,其中年龄、TG是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HDL、腰椎BMD是其保护因素,多元相关分析得出腰椎BMD与TCS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绝经后无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骨量异常者较正常者有较高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性,且低骨量或骨质疏松可能会和传统的危险因素一样用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发生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370名,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L_1~L_4、股骨颈、全髋部位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生化指标、糖尿病并发症等情况,分析引起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男性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TC、LDL-C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患病率均高于正常骨量与骨量减少组(P0.05)。而HOMA-β低于骨量正常与骨量减少组(P0.05),将上述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合并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是这些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病程、Hb A1c、LDL-C,合并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可以预测住院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低骨密度(包括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我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三组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1)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服用他汀类药物、血清肌酐、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mg/dl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质指数(BMI)、性别、冠心病家族史、服用影响骨密度的药物(钙剂、类固醇激素及双膦酸盐类)、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mg/dl、血清钙离子水平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3)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低骨密度、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0.1、3.12、4.85。结论 低骨密度组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骨量正常组,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善了骨密度检查的PBC患者128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28例,低骨量组58例,骨质疏松组42例,分析PBC患者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PBC骨量正常、低骨量、骨质疏松3组患者中,年龄、PBC病史、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疗程、UDCA治疗应答情况、长期使用利尿剂、肝硬化、腹水、肌少症、高脂血症,以及胆汁酸、DB 、IgA、IL-6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龄、合并腹水、肌少症、高脂血症是PBC患者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BC患者低骨量、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高龄、腹水、肌少症、高脂血症是PBC患者发生低骨量、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合并不同疾病的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折的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就诊的928例男性骨量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有或无糖尿病组、有或无慢性肝病组、有或无慢性肾病组、有或无慢性胃病组、有或无心血管疾病组及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观察各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受试者年龄、体重、L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β-CTX、慢性胃病、骨质疏松症是骨折史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史与受试者年龄、β-CTX、慢性胃病、骨质疏松症因素成正相关,与体重、L1~4BMD、股骨颈BMD、全髋BMD成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BALP、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25OHD水平是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男性骨量异常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年龄较大、β-CTX和BALP水平较高、合并慢性胃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干预及治疗,以减少此类患者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指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 5 月在我院住院的20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骨折分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老年骨质疏松症无骨折组,采用自编问卷的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钙饮食、跌倒、脆性骨折史及骨折家族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Meta分析探究男性骨质疏松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6月,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适的文献,根据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涉及1 962例患者,包括骨质疏松组603例,非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 1 359例。Meta分析结果发现,男性骨质疏松组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OR=1.43,95%CI 1.14~1.79,P0.05);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进行亚组分析,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 0.23~3.69,P 0.05),但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OR=1.86,95%CI1.12~3.08,P0.05);根据患者不同骨量减少程度进行亚组分析,中、老男性骨量减少组冠心病的发病率与骨量正常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男性OR=1.25,95%CI 0.66~2.36,P0.05;老年男性OR=1.11,95%CI 0.35~3.53,P0.05)。结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中年男性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且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DL-C ratio,MHR)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27例,按骨密度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40例)、骨量减少组(56例)、骨质疏松组(131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 A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等指标,计算MHR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所有对象腰椎1~4(L1-L4)、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的骨密度(BMD)值。结果骨质疏松组的年龄、单核细胞、MHR比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明显升高(P0.05)。骨质疏松组的身高、LDL-C、UA比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明显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MHR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性别(女)、MHR、TC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检测,MHR的AUC面积、cut-off值分别是0.728与0.338,特异性与灵敏度依次是0.750、0.656(95%CI:0.664~0.793),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HR水平可为预测诊断指标,为临床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代谢特点及骨量丢失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中老年T2DM患者612例(男296例,女316例),根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108例)、骨量减少组(281例)、骨质疏松组(22...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 1 型还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性骨折的风险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骨形成动力不足。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尤其是抗骨吸收药物,可进一步降低骨转换,同时,其可能影响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而目前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常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不仅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甚至可能对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通过综述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糖尿病性骨折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老年女性冠心病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两种疾病的协同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成功搜集并调查了181例诊断为冠心病并行骨密度检测的老年女性患者,包括年龄、家庭、身高、体重、收入、居住地等基本情况,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观察组(骨质疏松人群)及对照组(骨量正常人群).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0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85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等。根据T值将这些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233例)、骨量减少组(101例)和骨量正常组(51例),比较三组间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随着骨密度的降低,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β-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25(OH)D_3与骨密度呈现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骨折风险并及时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16例,根据GNRI值分为降低组(GNRI≤98)和正常组(GNRI>98),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GNRI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 ①与GNRI正常组比较,GNRI降低组股骨颈、全髋BMD更低(P<0.01),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高(P<0.05);②GNRI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1)、与全髋BMD呈正相关(P<0.0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GNRI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B= – 0.076,P<0.05)。ROC曲线显示包含GNRI的联合指标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GNRI与股骨颈、全髋BMD呈正相关,GNRI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骨密度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根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骨量正常组42例、2型糖尿病骨量减少组5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OP)组58例。记录其身高、体重、病程等临床资料,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清chemerin、TNF-α及IL-6水平。另取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患者三组间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骨质疏松组血清chemerin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89.7±12.2μg/L;72.5±13.6;65.1±14.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无骨质疏松症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TNF-α、BMI、Hb A1c、病程相关(r_1=0.52;r_2=0.76;r_3=0.63;r_4=0.59;P均0.05),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r=-0.67,P0.05)。结论chemerin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参与骨代谢过程,从而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617例住院T2DM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1~4(L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按BMD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采用SPSS软件比较各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及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分析T2DM骨密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OP组及骨量减少组女性比例、年龄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BMI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OP组T2DM病程大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FPG、2h PG、糖化血红蛋白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空腹C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血钙低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将上述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低FC-P水平、低Hb A1C、低BMI与T2DM合并骨量减少及OP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龄、低空腹C肽水平、低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I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骨质疏松症8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全血细胞计数 (CBC),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分析NLR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 骨质疏松症组年龄、性别、TG、BMD与无骨质疏松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及NLR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症组(P <0. 05)。 骨密度(BMD)与炎症标记物(NLR,hs-CR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腰椎、股骨颈BMD值和NLR有显著相关性(分别r =0. 348, P <0.001;r =0.264,P = 0.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龄、女性、NLR和总甘油三酯水平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NLR水平升高,与骨密度相关,表明炎症可能在骨重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探讨SO与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tide,PINP)、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股骨颈及平均腰椎BM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5-(OH)D3、SO、PINP、CTX各指标的差异,并做SO与上述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骨质疏松症组年龄、绝经年限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均=0.000),低骨量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9、0.002);(2)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3缺乏113例(90.4%);(3)骨质疏松症组SO、PINP水平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0.000),低骨量组SO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45);(4)SO与PINP、年龄、绝经年限正相关(r=0.978、0.194、0.205),与股骨颈BMD、平均腰椎BMD、体重指数负相关(r=-0.518、-0.349、-0.2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O与PINP呈正相关(β=7.015,P=0.000)、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β=-11.245,P=0.023)。结论 (1)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者SO水平明显增高,与PI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2)25(OH)D3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缺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骨代谢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体检的老年患者共62例,平均年龄为72.39岁(62~92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根据BMD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14例,骨量减少组19例,骨质疏松组29例。所有患者均抽取外周血,检测AOPP、SOD、β-CTX和tPINP水平。应用SPSS10.0对3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骨质疏松组中血清AOPP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SOD水平则在骨质疏松组中最低(P<0.05)。各组间β-CTX和tPI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检测提示AOPP与BMD(r=-0.59,P<0.00)、SOD(r=-0.58,P<0.00)呈负相关,与β-CTX(r=-0.31,P<0.02)、年龄(r=0.53,P<0.00)呈正相关。同时,为明确各指标对BMD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后发现,血清AOPP和SOD水平对BMD影响较大。结论 氧化应激可引起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骨破坏增加,可影响老年患者BMD,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抗氧化治疗可能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标及其他炎症指标水平与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值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出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男性患者,共311例。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以及骨量正常组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骨质疏松组中SII、NLR、MLR以及ESR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PLR(P<0.05)与ESR(P<0.05)为男性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PLR曲线下面积为0.658,临界值为189.17;ESR的曲线下面积为0.639,临界值为18.50;多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13。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对不同部位骨密度与炎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MLR与L1~L4 BMD无明显相关性,SII、NLR、PLR、CRP、ESR与L1~L4 BM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