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损伤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杰  许静  罗子玲  官碧琼 《医药导报》2012,31(8):1013-1014
通过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损伤病例,探索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及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发现患者高龄、体型瘦小,是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损伤的易患因素。提出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点。建议为达到二级预防目的,换用引起横纹肌损伤风险较低的氟伐他汀继续治疗。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实践可以使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选择降脂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19年上报的怀疑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损害、观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89例阿托伐他汀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38例瑞舒伐他汀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阿托伐他汀以肝胆系统损害及骨骼肌系统损害多见,瑞舒伐他汀以肝胆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多见;阿托伐他汀涉及系统器官的不良反应表现较多,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出现的LFTs>3×ULN、CK>10×ULN、SAMS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4~18 d,而瑞舒伐他汀多发生在5~20 d。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严重,经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后易于好转及治愈。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主要不良反应观察指标相似,临床用药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以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田春秀 《中国医药科学》2014,(17):76-77,138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临床常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出现的29例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阿托伐他汀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并提出合理用药措施。结果 60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者较高,所占比例为69.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均为药物服用后30min~3个月之内。联合用药患者中服用2~4种药物的患者有21例,所占比例为72.4%。临床不良反应以骨骼、肌肉损害最为常见,所占比例为48.3%。结论阿托伐他汀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血液、皮肤、肝、胆等方面的观察与监测,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秋琴  王君萍 《中国药房》2011,(28):2639-2640
目的:提示临床重视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致肝药酶升高的不良反应。方法:报道并分析我院心内科2例心肌梗死患者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后出现肝药酶升高的病例。结果与结论:未见文献报道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致肝药酶升高的病例。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仍然存在相互作用的危险,临床应慎重或避免合用,在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异常表现,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临床一线调脂药阿托伐他汀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文献检索2001年6月—2011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有关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案例,共收集34例,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结果 34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损害最常见(47.06%),其次是肝-胆异常(29.41%),老年患者(≥61岁)发生率较高(64.71%)。结论多种药物合用是导致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信华 《中南药学》2014,(7):711-713
目的了解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11例瑞舒伐他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瑞舒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3例;致肌肉酸痛及下肢无力各1例;致CK及CK-MB升高1例;致肝损害2例;致包皮水肿1例;致勃起功能障碍1例;致发热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瑞舒伐他汀发生的不良反应,用药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托伐他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至2012年所有中文文献。阅读、筛选所有描述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报道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文献53篇,收集病例53例。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8倍,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60岁以上占52.83%。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以消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3.40%和32.08%,临床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药物性肝炎,肌痛、关节痛及横纹肌溶解症。88.69%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d内,特别是用药后1周内。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一般转归良好,但在高龄患者中,横纹肌溶解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阿托找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相关联,在高龄人群中其不良反应可产生致命后果。开始用药后30d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并进行生化检查,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损害是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使肝脏受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随着用药品种和剂量的增加,药物性肝损害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约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1],造成的损害也需要一定时间恢复甚至不可逆。临床药师在查房当中发现两例瑞舒伐他汀钙致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对其作出归纳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有关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案例22例,分析案例涉及患者的基础资料,疾病史,药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史情况以及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等。结果 22例阿托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中,年龄 60岁患者的发生率最高(72.72%);不良反应以肝功能异常最常见(95.45%),肌肉疼痛不良反应较少见(4.55%);所有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后得以恢复,无死亡事件。结论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时,应给予老年群体及存在合并症群体更多的关注,并尤其注意联合用药情况,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尽最大可能降低阿托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4~2010年国内报道的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文献,整理并分析文献,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结果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为主,偶可引起血氨酶可逆性升高和变态反应。肌炎、横纹肌溶解等罕见,一旦发生即较严重。结论阿托伐他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一过性的,罕见某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或药师在用药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冠心病患者联用瑞舒伐他汀和缬沙坦引起肝损害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的药学监护。方法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从药理学角度分析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与剂量、代谢及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提供相关建议。结果 医师只考虑由他汀类药物引起,而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提出瑞舒伐他汀钙与缬沙坦胶囊的相互作用最大,建议同时停用缬沙坦胶囊。结论 通过医师与药师的合作,从而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同时,也为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惠春  林大专  孙莹 《中国药房》2010,(44):4189-4191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24例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致单纯性横纹肌溶解症7例,横纹肌溶解并发肾功能衰竭1例,横纹肌溶解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肌病3例;致肝功能异常6例;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致过敏反应2例;致过敏性休克1例;致指关节疼痛1例。24例患者中,5例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例为低钾血症伴高血压和冠心病者,1例为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其他均为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过60岁的16例(占66.67%),停药及相应治疗后22例(占91.67%)恢复正常,2例(占8.33%)死亡。结论:阿托伐他汀引发的肝功能异常、肌病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对福建省长乐市医院2008年1月-2016年5月收集阿托伐他汀所致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阿托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52例。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最多为肝胆系统损害22次(37.29%),胃肠系统损害11次(18.64%),全身性损害5次(8.47%),肌肉骨骼系统损害5次(8.47%),心肌、心内膜、心包及瓣膜损害4次(6.78%),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4次(6.78%)。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阿托伐他汀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我院2011-2012年10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改善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少.结论合理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其他他汀类药物,对预防其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瑞舒伐他汀”为主要检索词,对2000年1月—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12例病例报道,探讨其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8例患者为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70.08±1.78)岁,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为5~10 mg/d,不良反应一般在使用瑞舒伐他汀5 d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和横纹肌溶解。停药并进行相应治疗1周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出现死亡病例1例。结论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秋水仙碱与他汀类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s,pDDIs)处方,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和Elsevier数据库关于秋水仙碱与他汀类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的个案和研究报道,进行文献分析;通过医院合理用药软件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秋水仙碱联合他汀类药物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出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并进行严重性分级。结果 检索到该药物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22例,病例对照研究1篇,观察性队列研究2篇;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生时间集中在联合用药21 d内,3例患者死亡;高剂量、高龄、男性和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该pDDIs发生风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收集到秋水仙碱联合他汀类药物处方72张,其中阿托伐他汀65张,瑞舒伐他汀6张,辛伐他汀1张,危险程度分级均为严重;1例患者联合使用秋水仙碱和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出现肌病,1个月后好转;临床药师制定了7项预防措施。结论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秋水仙碱与他汀类处方存在pDDIs,需积极实施预防措施并加强监测,尤其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7,(7):1339-1340
目的:通过调查2例因辛伐他汀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分析此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用该类药物致肝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例辛伐他汀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应用已知的药物知识和相关文献分析其原因和预防对策。结果:根据因果关系的分析,基本确定为辛伐他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结论:总结临床安全用药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院使用阿托伐他汀且资料完整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诸多因素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5.4%(27/50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显示,年龄≥60岁、饮酒≥500 g·周-1、合并用药(胺碘酮)与肝功能异常有关,是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饮酒和合并用药(胺碘酮)是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选用他汀类药物时应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例脑栓塞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酶升高及肝损伤的原因进行讨论,提高临床药师运用专业知识对临床发生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方法:查阅文献,对该病例中发生肌酶升高和肝损伤不良反应的药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钙片可能是肌酶升高和肝损伤原因.结论:临床药师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监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王文联 《海峡药学》2022,34(1):211-214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筛选出瑞舒伐他汀所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用药、给药方式、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转归和关联性评价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提取40例报告,男26例,女14例;年龄42~90岁,平均65岁;瑞舒伐他汀引起的严重ADRs以肝损害(占65.11%)、横纹肌溶解为主(占9.3%);40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9例痊愈,26例好转,1例未好转,其他4例患者报表中转归项信息不全。结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40例瑞舒伐他汀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年龄构成、特点及转归结果,建议在给予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时,应重视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尤其是老年患者。注意监测患者肌病症状、肝、肾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以减少其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