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时辰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瘫是脑卒中后遗留的主要功能障碍。长期以来,针刺一直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为验证古典针法子午流注理论与疗效,1996年-2003年,笔者采用子午流注针法中的纳子法,简称时辰疗法治疗中风偏瘫50例,并与体针治疗中风偏瘫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步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晓刚  张丽  王国华 《中国针灸》2004,24(4):232-234
目的:探讨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7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三步针法及传统针刺方法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肢体瘫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0.5%,与对照组的36.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头针滞针法与常规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头针滞针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头针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愈率为56.0%,总有效率为86.0%。结论:头针滞针法治疗中风偏瘫优于常规头针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六合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小六合针法,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Ashworth量表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六合针法在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上优于醒脑开窍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期开窍针法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康复科收治中风偏瘫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针刺、功能锻炼结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三期开窍针法,对照组常规针法,治疗8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100%,治疗组显效率82.5%,对照组显效率61.7%,两组显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期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通督针法治疗,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Barthel氏AD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价法等项目的测评成绩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的63.3%。结论醒脑通督针法可有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7.
席银平 《河南中医》2013,(12):2102-2103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再生丸治疗中风后遗症4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军 《山西中医》1995,11(2):19-20
再生丸治疗中风后遗症456例临床研究山西省垣曲县偏瘫医院(043700)刘建军关键词再生丸,中风,偏瘫笔者在家传秘方基础上,又经多年临床探索,研制成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中成药“再生丸”,于1992年6月~1994年2月,临床观察治疗偏瘫患者456...  相似文献   

9.
江钢辉  李艳慧  黄勇  李健萍 《针刺研究》2004,29(1):63-65,68
目的 :观察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定位围针对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 4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 2 0例用MRI定位围针法治疗 ,另 2 0例用传统头针法治疗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针法对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 ,经统计学处理发现 ,MRI定位围针法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优于传统头针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MRI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黎虹 《中国针灸》2002,22(6):15-23
目的:观察头针7交叉刺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组和传统头针对照组,观察两种头针法的即刻效应和续效作用。结果:两组头针法的即刻效应是一致的,但治疗组的续效作用好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愈显率7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健、患侧头部穴线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巨刺导引复合针法对中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法的比较,观察巨刺导引复合针法促进中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治疗组采用巨刺导引复合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导引复合针法在治疗中风后瘫痪方面可有效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进程,改善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组(治疗组)56例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50例,均每日针2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对中风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更有效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用阳明经针法治疗,研究组47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精神面貌、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阳明经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动中求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20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中求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200例061001河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王洪生于庆麟林斌窦荣花刘国华自1993年此课题被确定为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以来,我们将400例神经内、外科中风偏瘫住院病人用单盲法分为“动中求动”针刺疗法治疗组和传统针法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述八字针法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当场见效的原理。方法:阐述皮下、定向、阴阳、补泻八个字的核心内容及八字针法所涉及到的十二神针、观形施针、阴阳取穴、阴阳补泻、分节治疗、三三九针法、皮下定向、病灶对应针法的重要理论。结果:八字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可靠,纠正偏瘫肢体的症状可以当场见效。结论:应用八字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是针灸临床的又一奇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50例临床小结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26001)陈守基[关键词]中风偏瘫,针刺中风偏瘫为针灸科常见疾病,自1987年7月至1991年6月,笔者运用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0例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50例中,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牵伸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CSS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BI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伸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升右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35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左升右降组35例,采用左升右降针法施以针刺。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左升右降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降低率和患者病残的程度均与传统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升右降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左升右降针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与传统针刺治疗比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滞针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力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滞针治疗组(33例)、常规针法组(32例)。2组取穴相同、手法不同,观察2组对肌力的改善。结果:滞针治疗组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结论:滞针手法治疗比常规针刺手法获效更持久。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116例疗效观察张秀芳(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734000)1临床资料116例患者,男性9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为54岁;病程短的2天,最长的2年,多数在半年之内。2治疗方法中经络(半身不遂);调和经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