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探讨sICAM-1与肿瘤活性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第1次TACE术前、术后3d、7d及术后1个月血清ICAM-l的水平。结果TACE术前原发性肝癌患者sICAM-1的水平(647.94±95.69)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ICAM-1的水平(201.07±68.8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sICAM-1水平在不同甲胎蛋白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dsICAM-1的水平(567.85±99.79)μg/L与术后7dsICAM-1的水平(542.84±89.94)μg/L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并且术后7d低于3d的slCAM-1水平(P=0.022),术后1个月sICAM-1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术后1个月sICAM-1水平减少率在碘油沉积良好组(16/18)中与碘油沉积不良组(2/10)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sICAM-1水平的变化与肿瘤活性密切相关,对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尤其在甲胎蛋白阴性的患者再次TACE的指征及评价TACE效果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和甲胎蛋白(AF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分别检测PHC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第1、2、4个月血清DCP和AFP值;将95例行TACE术治疗的PHC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分析观察术前和术后DCP、AFP动态变化与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好转组术后第2、4个月血清DCP和术后第4个月AF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1);进展组术后第2、4个月血清DCP和术后第4个月AF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AFP〈400 ng/ml的PHC患者中进展组术后第1、2、4个月血清DC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AFP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P和AFP都可以作为PHC患者TACE术疗效判断的指标,在AFP较低时DCP在判断TACE术治疗效果方面比AF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郑里  张建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19-4721
目的:探讨巨块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AFP、GGT和CA19-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对55例巨块型PHC患者应用RIA方法进行血清AFP、CA19-9含量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GGT,比较观察分析各指标水平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前血清AFP、GG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20ng/L和50U/L(P<0.01),介入治疗后1个月明显下降,术前术后差异显著,但仍显著高于正常,连续二、三次TACE后AFP、GGT水平逐渐下降。第一次介入治疗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转移者28例,发生肝内、外转移者27例,未转移者AFP、GGT趋于正常水平,而病灶增多或出现转移者AFP、CA19-9水平明显升高,与未转移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测定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GGT和CA19-9水平的变化对评价TACE疗效、转移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血清VEGF,SIL-2R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前后水平变化。方法:3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介入术前1天、术后1天、7天、1月清晨空腹留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70℃保存。VEGF,SIL-2R的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术前1天、术后1天、7天、1月的均值与术前比较,术后1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值明显下降,与术前及术后1天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与术后7天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L-2R水平术后1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与术前及术后1天比较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与术后7天比较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清VEGF,SIL-2R水平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2)血清VEGF,SIL-2R检测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0例该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 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TA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术后3 d、1周、3周观察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肿瘤变化。结果术前两组血清 AFP、C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3 d及1周血清AFP、CEA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观察组血清 AFP、CE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肿瘤复发率(22.5%)明显低于对照组(45.0%),且生存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 TACE联合 RFA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 AFP、CEA水平,同时增加肿瘤细胞坏死的程度,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VEGF表达水平和对3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分别检测术前1天、术后28天血清VEGF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2例PHC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225.13±120.24)ng/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27.28±22.86)ng/L(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全部病例术前1天、术后28天血清中VEGF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225.13±120.24)ng/L、(160.52±80.57)ng/L(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证实VEGF在肝癌的生长转移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下降变化与术后病灶区碘油沉积情况和/或伴有门静脉癌栓有明显相关性,对肝癌近期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尤其是在AFP阴性病例中其意义尤为显著;能够更直观地反映肿瘤血管的破坏程度和治疗疗效。结论血清VEGF是一项独立于AFP的、能够更好地做为原发性肝癌介入疗效评价标准的指标,能够反映肝癌的进展、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uPA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济铭  郑山  陈仲武  陈一平 《当代医学》2009,15(29):550-553
目的探讨uP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3天、术后3天、7天、2周及4周血清uPA的含量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uPA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中uP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肝癌患者血清uPA含量在门脉癌栓组、已发生转移组、肿瘤多发组中显著增高(P&lt;0.01、P&lt;0.01、P&lt;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肝功分级和AFP含量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gt;0.05);与TACE术前3天比较,实验组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2周血清中uPA的含量明显下降(P&lt;0.05),术后4周血清中uPA含量与术前3天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gt;0.05)。结论uPA含量的高低与肝癌的侵袭性高低有关。TACE前后血清uPA的检测有助于更好的掌握再次TACE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明胶海绵颗粒在TACE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中对甲胎蛋白及转氨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治疗的80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栓塞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药加碘化油混合-%N进行栓塞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化疗药及碘化油混合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将两组患者的AFP下降程度、转氨酶上升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甲胎蛋白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转氨酶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用碘化油作为栓塞剂比较,在TACE中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可增加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的下降程度,并且对肝功能的损害无加重。  相似文献   

9.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巨块型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用明胶海绵微粒(直径150~350μm和350~560μm)联合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悬浮液化疗栓塞直径&gt;10cm的巨块型肝癌。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肿瘤大小改变及并发症。结果12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3天CT见瘤体密度显著降低,大部分瘤体呈蜂窝状坏死,1例应用直径150~350μmGPS栓塞瘤体完全液化坏死。术后1个月9例病人瘤体显著缩小,2例稳定,1例肿瘤增大。结论明胶海绵微粒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可以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病例的判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动脉注射25~40 mI碘化油栓塞,记录术前肿瘤最大径、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术中造影情况、碘化油剂量及术后随访肿瘤最大径、碘化油沉积情况、肝功能、肾功能、肝硬化程度(Child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肿瘤最大径为(13.02±10.52)cm,所有患者均为Child A。47例DSS均显示门静脉主干通畅;碘化油用量平均为27.84 mL(范围25~40 mL)。术后2周后随访肝、肾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4周后均可恢复。术后4周复查CT测量肿瘤最大径为(5.17±0.45)cm (P=0.000 0),肿瘤内碘化油沉积4度为85.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经严格的术前评估,术中又将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完全的充填,术后的积极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我们认为对于首次TACE行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赵彬  李雪娥  郭翠萍 《西部医学》2013,25(8):1257-125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20例健康人和67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sICAM-1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乙型肝炎血清sICAM-1为(353.17±56.48)ng/ml,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sICAM-1分别为(209.45±40.17)ng/ml、(412.01±134.23)ng/ml和(693.37±150.23)ng/ml;急性乙型肝炎血清AFP为(9.03±11.29)ng/ml,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分别为(13.44±26.58)ng/ml、(18.82±41.76)ng/ml和(21.33±53.75)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中度的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的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高于中度患者。此外,对肝功能检查发现,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和AFP的表达与ALT和AST呈正相关。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sICAM-1和AFP水平因肝炎临床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sICAM-1和AFP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乙肝炎性活动和肝损害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10例健康对照人群、41例门诊及病区就诊患者的sICAM-1血清含量,其中慢性乙肝30例,肝炎肝硬化11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sICAM-1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sICAM-1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细胞损害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并可能在肝炎及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共46个结节,病灶直径平均(4.9±0.5)cm;单纯TACE组41例共51个结节,病灶直径平均(5.1±0.6)cm。单纯TACE治疗组仅行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在TACE术后1~2周行PMCT。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扫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瘤体完全坏死率86%,单纯治疗组瘤体完全坏死率5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 ar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探讨其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了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Ⅱ级组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明显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1),心功能Ⅳ级组血清sICAM.1和TNF.d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07,P〈0,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sICAM-1、TNF-α高表达,并且随着心衰加重,外周血清中siCAM-1和TNF-α的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TACE疗法与利卡汀联合TACE治疗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确诊为肝细胞癌(HCC)的患者78例,采取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法,其中单纯采用TACE介入疗法共计35例,利卡汀联合TACE疗法共计43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后的肿瘤大小、AFP值、肝肾功能、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AFP,但利卡汀联合TACE疗法组的疗效更为明显。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卡汀联合TACE疗法较单纯的TACE疗法治疗HCC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变化。方法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30例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并与2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DEACMP患者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P0.01),sICAM-1和sE-selectin浓度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sICAM-1和sE-selectin参与了DEACMP的炎症反应过程,且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大剂量碘化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肿块大小为7~16cm,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栓塞,碘化油用量为20~40mL。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RR)为73.9%(85/115),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3%、39.1%、8.7%,介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碘化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