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丁"小议     
张正社 《中医药导报》2004,10(12):51-51
文章就<内经>原文"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中之"大丁"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大丁"应释为"薄厥",即"中风病".  相似文献   

2.
中风之症有多种治疗方法,本人在临床治疗中,以传统的针灸疗法"巨刺"法,治疗中风疑难症,取得较好疗效,方法有头针"对刺",体针穴位对刺法等,采用"补左泻右"、"泻南补北"、"补虚泻实"等手法,试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病体康复,并举疑难病症一例,加以分析研究,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针灸是临床上治疗中风失语症常用方法,其有效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医学中失语的发病、诊察和治疗都与"舌"有关,"舌"的作用尤为特殊.以"舌"的中医属性、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失语的经络辨证,浅谈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理论依据及机制,发现中医的"舌"不仅反映疾病本身,更能以此作为依据,准确提供治疗方向,同时又能作为治...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名探源及病机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现在多归属"中风"范畴。为正确认识中风病的诊治,文章回顾历代文献对中风病的病因、症状以及病机的各种论述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归纳,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渐摈弃了外风致病学说,认为亏损元气是其本源,风、火、痰、瘀是其外在表现,提示人们在治疗大法中不可因"中风"之名而滥用"祛风"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完善和验证"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规范.方法:以来自国家十五攻关20家医院的4077样本为原始数据库,采用粗糙集值约简和关联规则,建立面向中风中医辨证规范的数据挖掘系统框架,进行数据预处理,除冗余数据和补充缺失数据,设定算法,并结合专业判断.分析"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规范中火热证、阴虚证、气虚证的证诊断标准.结果:数据挖掘计算得到的证候诊断标准同专家经验法有一定重合,也有许多新的关联出现,需结合专业判断析其结果.结论:由于中医证候诊断系统是非线性的、多维多阶性、复杂巨系统性,采用传统的线性方法将很难真正地进行候的规范化研究,而数据挖掘具有可以处理具有模糊性和非线性数据等优势特点,可为中医证候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研手段,但也不可过分夸大数据挖掘的作用,需与专业判断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风病因复杂,采用针灸治法,效果也令人满意,但残疾率仍很高.因此,深入认识中风病机理论,探索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性问题.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贺普仁教授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学说,他认为在任何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气机不利是不可逾越的病机,故称"病多气滞",针灸治病就是通调气机.  相似文献   

7.
正方剑乔(1961—),浙江慈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为卫生部和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岐黄学者、全国和浙江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专家、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负责人,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针灸推拿学)负责人,国家特色专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经3~5疗程(每疗程10天)观察,痊愈5337例,占59.27%,显效2085例,占23.15%,好转1453例,占16.14%,无效40例,占0.44%,死亡9例,占1.0%,总有效率为98.56%.并对临床实验室有关指标进行了观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  相似文献   

9.
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不仅存在影像学上的差异,在中医证候分布和病机演变上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急性期的差异更为明显.风、痰、瘀、虚是其共有的病理因素,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火热.综合1999-2001年度19篇较大样本的临床报道,出血中风阳闭证占80%~95%.笔者在"九五"国家攻关专题中观察201例中、大量脑出血患者,其中阳闭证184例(占91.54%)[1].有报道,缺血中风证型分布呈极度偏态,大多集中在风痰阻络,约占75.34%[2].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0-1999年间739例急性缺血中风的证候分布,结果显示,以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及气虚血瘀证为多见,分别占49.6%和17.3%.这表明出血中风急性期火热之象明显,以阳类证为多;缺血中风以阴类证为多,火热之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偏瘫是中风病的主要后遗症状,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一些先进的理论、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如Brunnstrom、Bobath方法、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起到很好作用.当我们用神经发育原理、生物力学原理去研究偏瘫的时候,自然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对于偏瘫,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样需要进一步发展.王永炎教授认为,"松"与"静"应作为偏瘫康复的指导思想,也是具体方法,这是在对偏瘫病机认识基础上确定的治法及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取穴,根据日、时的天干选择不同经脉的五输穴,于辰巳时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风池、水沟、外关等,随到随时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选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重点阐述朱丹溪的"痰证"理论,探讨其从痰诊治中风病的临床应用。朱丹溪汲取百家特长新创"痰门",《丹溪心法》详细地记载了"痰证"理论。朱丹溪强调,"百病中多兼有痰者",对痰成因、辨治提出了新的见解,将"血虚有痰"作为中风病的辨治关键。主张中风病"治痰为先,次养血活血",并提倡"左右细分辨治""因人施治""虚实兼顾,轻重制宜""症法合参"等治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中风后遗症期与"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的内在相关性,分析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并对其治则、治法、方药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加以论述,以期建立基于"通络补络法"的特色辨证治疗体系,从而为中风后遗症期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情志"治则对缺血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在本院门诊及病房共68例病人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情志"辨证用药的方法.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减少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情志"治疗缺血中风后抑郁是有效的,而且对缺血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提示"调情志"是治疗缺血中风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石学敏教授对针刺治疗中风、脑病等疑难症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和风格,他首创中风"窍闭神匿”病机之说和醒脑开窍针刺大法,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新概念,多项成果填补了针灸治疗学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市、部、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其成果的发明发现过程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的思维启迪.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中风之命名,仅从字面而论,含义不外乎二:其一,言外在风邪中伤人体引起表证,为《伤寒论》太阳表证之一。其二,从内因致病取名,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未见昏仆,仅见喁僻不遂者。因本病病起急骤,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善行数变之风的特性相类,故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或“卒中”。与《伤寒论》所说的太阳中风病,名同实异,迥然有别。本文所论中风,为其二。  相似文献   

17.
方邦江教授研究并提出"急性虚证"特色理论,治疗危、急、重症及相关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旨对方邦江教授"急性虚证"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并介绍方邦江教授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组方特点和加减用药的规律,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薛洋  张东艳  白艳杰  王岩 《吉林中医药》2021,41(8):1109-1112
目的 观察"通督醒神"针刺法对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post-strok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S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机制.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醒神"针刺法(头针配合电针仪,长留针),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法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整体认知功能及记忆领域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MSE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MMSE及MoCA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醒神"针刺法能够改善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治督健脑法"针刺治疗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风的治疗,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治法甚众.笔者老师霍迎春主任医师经过40余年的针灸临床,摸索总结出了以"治督健脑法"治疗中风,收效甚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医辨体调护"改善气郁质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气郁质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对气郁质的中医体质护理,对照组给予中医常规护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HAMD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体调护"改善气郁质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优于中医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