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瘀和活血化瘀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血瘀本质的探讨目前研究的结果,比较一致认为血瘀可能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积蓄、血流滞缓等血液循环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的表现在:(一)微循环障碍:血瘀证患者微循环紊乱的共同特点是:1.血流缓慢与瘀滞:手指甲皱和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可见血瘀证患者微血管中血细胞流动速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血瘀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有关肿瘤血瘀证的研究是从多方面开展的,在肿瘤的发病过程中,与血液循环有关的许多因素的检测指标均发生异常,如外周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抗凝血机制的减弱等都与肿瘤血瘀证形成密切相关。1肿瘤与血液流变学多年的临床检测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主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90例血瘀及气虚血瘀证病人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查,部份病例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6-K-PGF_1α的同步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血瘀证微循环改变为管袢较模糊,异型管袢增多,血流减慢以粒线流、粒流为主;红细胞聚集增多,血色暗红,有渗出、出血等改变,积分值为3.43±1.13(与正常组比较,p<0.01)。气虚血瘀证微循环障碍更加严重,尚有血色变浅、管袢扩张等改变,积分值为4.48±1.54(与血瘀证组及正常组比较,p<0.01),正常组积分值为1.61±0.96。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血浆TXB_2水平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且气虚血瘀证血浆TXB_2高于血瘀证(p<0.05)。两组患者血浆6-K-PGF_1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TXB_2/6-K-PGF_1α(T/K)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浆T/K值改变呈正相关,提示两者有密切关系,微循环障碍与血浆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PGI_2)平衡失调可能是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病死率居内科其他疾病之首。研究表明,血瘀广泛存在于冠心病疾病过程中,大量研究资料也显示从瘀论治冠心病能取得良好疗效。笔者现将近年来对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客观化研究 1.1 血液流变性、粘度及微循环的改变 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皱微循环指标的异常变化与冠心病血瘀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而且红细胞聚集性强,变性能力差(红细胞刚性异常)[2]。另外,患者的甲皱微循环的管袢清晰度差、排列紊乱、血色暗红、管袢畸形以麻花状扭曲为多、血流速度缓慢、血流状态以粒线流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甲皱微循环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治疗组65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62例,采用XW880型微循环检测仪,选取左手无名指甲襞边缘涂擦香柏油后,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并按田牛提出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要求对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及总积分进行评价。[结果]胃癌前病变患者在甲襞微循环管袢形态、管袢流态、管袢状态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异常,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且以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络瘀血的总积分值为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是影响胃黏膜细胞萎缩变性的主要因素,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脾胃湿热内蕴对胃黏膜微循环的影响较大,也可能具有更大的癌变趋势,临床治疗中要注意疏肝解郁、清利湿热药物的合理选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的病程长 ,临床常见头痛 ,且头痛部位固定 ,或痛如锥刺 ,心悸、健忘、心前区憋闷或刺痛 ,肢体麻木 ,唇舌偏黯 ,舌有瘀斑、瘀点 ,或舌下脉络瘀紫 ,脉沉弦或涩 ,根据中医理论认识 ,这些症状均与血瘀有关。高血压病血瘀证的本质有以下几点改变。1 血小板功能异常  许多研究工作证实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有异常变化 ,表现为血小板的聚集、粘附活性增高 ,释放反应增强。2 微循环障碍  通过检验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的甲皱循环 ,发现了其微循环改变以管袢数目减少、模糊、管袢痉挛或麻痹、袢顶瘀血 ,血流停滞或瘀滞 ,血色暗红 ,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12 8例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病程分别分组做血瘀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性能力观察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微循环障碍积分增高 ,血液流变性异常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瘀证、微循环障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 ,红细胞变形能力亦随病程延长而呈递减变化。结论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可能是形成“久病入络为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关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秉豫 《中医药学刊》2002,20(5):688-688,690
目的: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28例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病程分别分组微血瘀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性能力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微循环障碍积分增高,血液流变性异常,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瘀证,微循环障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亦随病程延长而呈递减变化。结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能可能是形成“久病入络为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久病入络患者瘀血证与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宗佩  郭伟 《陕西中医》1997,18(9):423-425
“久病入络”患者存在血瘀证,且随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加重,血瘀证积分值逐渐增高。“久病入络”患者存在球结膜微循环障碍,随病程延长,微循环障碍逐渐加重,微循环积分值逐渐增高。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有相关关系,随病程延长,相关系数依次递增。提示:“久病入络”的病理基础可能是血瘀证,病理实质可能是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0.
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运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检查方法对34例脾阴虚证患者进行了多项指标观察,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脾阴虚证患者具有微观血瘀的征象,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硬化指数增高,血沉增快;甲皱微血管血色暗红、袢顶扩张、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瘀滞,甲皱微循环形态积分值、流态积分值、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增高(P<0.05~0.01)。揭示了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同时共存的客观现象及两者内在的相关性。提示对于脾阴虚证患者,在补益脾阴时,佐以养血活血之品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糖尿病血瘀证的现代医学基础,诸多学者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微循环障碍,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小板活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年月一年月,我们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及非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免疫分析(CR1)密度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瘀证的关系,为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方法:以本院120例就诊及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血瘀证者30例设为A组,并根据血瘀证症状分级量化表分为轻度组8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12例;2型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非血瘀证者30例设为B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设为C组;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正常组。收集4组一般资料,进行体格检查,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结果:A组+B组较C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血瘀证的症状积分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血瘀证程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程度存在密切关系,推测血液流变学可以作为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血瘀证量化诊断、评价疗效的中医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5例冠心病血淤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外周微循环进行了同步检测,并以22例冠心病非血淤证患者作对照,发现冠心病血淤证组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低于冠心病非血淤证组(P<0.01),后组约为前组的6.5倍;甲襞、球结膜微循环积分值前组高于后组(P<0.05或0.01),而它们的三个组成部分——微血管形态、循环动态、周围现象的积分值,两组比较仅循环动态或血流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1)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降低较之外周微循环障碍,是诊断血淤证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更客观的指标,虽然外周微循环障碍仍不失为诊断血淤证的良好依据之一。(2)冠心病血淤证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血流状态的严重障碍上,此点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112例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与中医血瘀证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紊乱疾病 ,患者易出现微血管 (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 )特征性病变 ,而甲襞微循环 (NFM)是人体皮肤微循环的一部分 ,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状态。笔者对 112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NFM检测 ,观察 NFM变化情况 ,并进一步探讨糖尿病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12例患者按 WHO标准确诊 [1 ] 。观察组均为本院门诊与病房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共 112例 ,男 5 6例 ,女性5 6例 ;年龄 77~ 37岁 ,平均 6 0 .4 0岁。对照组选取本院健康职工体检者男女各 2 0人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血瘀证证候本质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因虽有寒、痰、气、瘀之不同,但其基本病机则属于心脉瘀阻。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血瘀证是CHD最常见的证型之一[1]。 对CHD血瘀证证候本质的研究,自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主要研究证明,CHD血瘀证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血小板聚积性和粘附性及血液粘度增高,以及红细胞的压积增加,电泳率、变形能力降低,表面形态异常等方面[1]。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研究多从生化、体液、影像等多个角度开展,研究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从更深的层次揭示…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可达90-100%。[1,2]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并可单独或合并存在,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病件恶病质[3]。本文从中医治法的角度对近年来本病的防治进展进行综述。一、从瘀论治糖尿病一般都有血液浓站凝聚及循环瘀血的特征,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微循环瘀血更突出[4]。郭氏[5]等用电阻抗法测定发现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痛脓血流量有不同程度减少,对属血瘀证的病例用活血为上的治法,明显改善了痛肢小腿血流量。认为这与中药改善血流变性、抑制…  相似文献   

17.
临床解惑     
对血流变异常、微循环障碍的病人,是否可径用活血化瘀法? 答:血流变异常、微循环障碍反映了机体血液性状与流动的异常改变,这与中医学血液运行不畅的病理相似,在现代研究中,常被用作血瘀证的微观诊断指标。但是病理上的血液运行不畅与诊断上的血瘀证并非等同。血瘀证是以瘀血为病因而导致的病证,其整个病理过程以血液瘀滞为主导,临床有相应的血瘀证候。血液运行不畅固然可以发展形成瘀血,但并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监测了90例血瘀证患者服用该方前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可以降低血液的浓、粘、聚、凝状态,减轻微循环障碍,改善组织或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其血氧灌注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中老年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部分血瘀相关指标及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 :5 0例伴有高黏滞血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7例和对照组 2 3例 ,两组均在原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服用补肾活血方扶正降黏胶囊 ,对照组服用活血化瘀方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血小板黏附分子 (CD6 2P、CD6 3)、血浆D -二聚体 (DD)及微循环容积波 (OPG)等指标。结果 :与疗前相比 :治疗组的CD6 2P、CD6 3、DD、总胆固醇 (CH)、甘油三酯 (TG)均明显降低 (P <0 0 1,P <0 0 5 )高密度脂蛋白 (HDL -CH)升高(P <0 0 1)、血液流变学及OPG的多项指标有明显改善 (P <0 0 1,P <0 0 5 ) ;对照组的CD6 2P、TG及数项血液流变学、OPG指标有改善 (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后指标相比 :全血比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凝血因子Ⅰ浓度、OPG、HDL -CH的改善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T2DM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流动性、黏滞性的异常以及微循环的瘀滞状态等诸病理改变参与了糖尿病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扶正降黏胶囊可有效治疗中老年 2型糖尿病血瘀证。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小板黏附分子表达、降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改善血黏相关因素及微循环瘀滞状态等功  相似文献   

20.
气滞血瘀证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临床病症,其病证实质仍属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与创新点。兹将当前对气滞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1血流动力学对气滞血瘀证患者面部、舌尖或甲襞血流图、脉图、心血管功能的观测表明,其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管袢顶部淤血的发生率较高,且管袢横径低、排列紊乱、迂曲畸形[1],血管张力和弹性下降[2-4],外周血管动脉顺应性减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