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年逾百寿的张学良将军说:“宽宏大量益长寿。”百岁老人孙越琦说:“做事无愧于心,就心安理得,就可以活得长些。”百岁寿星马寅初说:“心理健康人长寿。”百岁寿星郎静山说:“从事创造性劳动有益健康。”119岁寿星库尔班亚克说:“我的长寿秘诀是早睡早起,起居有常。”107岁寿星黄双凤说:“我这一百多岁是大山给的。青山绿水育人寿。”104岁寿星章金女说:“顺乎自然即养生。”105岁寿星陈椿说:“我长寿的秘诀是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105岁寿星向多本说:“甘于淡泊名利人长寿。”104岁寿星喻育之说:“广交良友,有益健康。”…  相似文献   

2.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1亿2000万。我国长寿人口之中,最高龄的寿星已达160岁。110岁的寿星还在为群众治病;107岁的寿星还每天上山割草,制成锅刷,沿街叫卖,人们称之为百岁刷;还有104岁的寿星和75岁的儿子合影,儿子在她身边说悄悄话;更有105岁的罗有明骨伤科大夫,无私无欲敬业乐群,北京市任命她为三个医院的院长,每日还在看门诊;102岁的大雁功的杨梅君老师,说话声音如同女青年,每年为世界各国培训人才。我们不仅要长寿,而且要健康地长寿。什么是健康呢?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  相似文献   

3.
国昌盛,人长寿。浙江杭州市有百岁以上的老寿星43人.比上年增加15人,其中:男6人.女37人。男寿星最高年龄103岁.女寿星最高年龄106岁。居住在杭州地区的12人,住在郊区的31人。这些百岁寿星从清代光绪年间活到现在,人生旅程历经坎坷,受到诸多折磨,为什么能长寿呢?通过近几年来和这些老寿星接触中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性格心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盛世寿星多。中国人的寿命在过去的两千年中,是比较短的。夏商时代平均只有18岁,西周至秦汉为20岁,唐代27岁,宋代不超过30岁。解放前人的平均寿命大约35…  相似文献   

4.
秦留 《东方养生》2011,(4):22-25
广西巴马 20多万人县城,却居住着80多名百岁寿星,最高寿者今天已经126岁。世界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其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上海"十大寿星"近期揭晓,家住浦东崂山五村的116岁的李素清老人再度蝉联"第一人瑞"。据统计,如今上海市沪籍百岁老人共计有1631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11.3人。按照国际共识,称得上长寿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5位。上海市的长寿人口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标准,进入公认的长寿地区。百岁寿星应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生命奇迹,寿星们的行为举  相似文献   

6.
心平气和臻寿域练养生气功的目的在于健康而长寿,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达不到这个目的,相反地有一些不知气功为何物的人却坐享高龄。如今年3月1日的某保健报纸上刊登了《一户三寿星》一文及三寿星与家人合影的照片。文章说:“在广西博白县沙河镇沙河村一户普通农家,全家有3位百岁老人,一对百岁夫妻和百岁胞弟,兄梁志德103岁,弟梁德辉101岁,嫂张华玉101岁。”老人们的人生经历都很艰苦,张华玉生过12个孩子,坐月子也只有吃红薯、芋头、南瓜、蔬菜等。他们长寿的秘诀只有简单的8个字:“一生劳作,知足常乐”,换句话说就是心平气和,使…  相似文献   

7.
健康长寿,可以说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纵古观今,那些真正可谓是“长寿”的人,大多都有一套重在养生的“长寿歌”。 清代的乾隆皇帝可称得上是帝王中的“寿星佬”,活到83岁,仅皇帝就做了60余年。他生前自编了一套42个字的“长寿养生语”:“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支,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清代杰出的农学家杨琛,一直活到99岁。他98岁高龄时还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研  相似文献   

8.
另类寿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采访过一个105岁的男寿星王学武。按照长寿的一般标准,他似乎都不具备。他是一个普通的船工,父母早亡,年轻时穷困潦倒,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吃上顿没下顿。四十多岁就满口牙全掉光,60年一直没钱镶。物质生活贫乏,可能性格好吧。他儿  相似文献   

9.
鲁湾 《科学养生》2009,(1):24-24
报载,去年末由中国老年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揭晓。此次评选活动是从各地推荐的272名百岁老人中,根据户籍簿确认的出生时间,从最高排序产生了截至2008年9月15日仍健在的10大寿星。其中男寿星10名,女寿星10名,平均年龄117.5岁。男女长寿冠军分别被新疆的121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萨迪克·萨吾提和118岁的维吾尔族老人买合浦·孜汗摘得。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山区有一个名叫坎普迪米里的小村庄,那里的居民以长寿著称。在该村的850名居民中,有10人超过100岁,50多人在90岁以上,还有很多超过80岁的老人,仍显得格外健康和精力充沛。据说20年前,当地曾有一家医院,因10多年没有一个病人上门而被迫关门。对于这里人长寿的原因人们有许多猜测,但当地的居民普遍认为,他们并没有刻意追求长寿,只是简单的山区生活习惯使他们健康长寿。一位104岁的老人表示“:我们只是呼吸新鲜的空气,饮用清纯的泉水,进食健康的食物,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和享受子孙满堂的安乐日子。”一位百岁寿星,问及长寿秘诀时,老人以…  相似文献   

11.
走路、爬楼、跳绳,此乃健身“三件宝”也! 如果说“健康在于运动”的话,那么,走路、爬楼、跳绳这三项无疑是最好的运动。 一位年过八旬仍健步如飞的“寿星”说:长寿之道贵在得“宝”,我就得益于走路这件“宝”。这话确是说到了“点子”上。这位“寿星”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外出,从来不坐车,也不骑自  相似文献   

12.
健康长寿,可以说是任何人都想得到的。纵古观今,那些真正可谓是“长寿”的人,大多都有一套重在养生的“长寿歌”。清代的乾隆皇帝可称得上是帝王中的“寿星佬”,活到83岁,仅皇帝就做了60余年。他生前自编了一套42个字的“长寿养生语”:“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支,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清代杰出的农学家杨琛,一直活到99岁.他98岁高龄时还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研究。他的养生之道是30个字的“长寿诀”:“心常静,骨力劲;胸怀开,筋骸硬;脊梁直,肠胃净;耳目清,神跟定;腰腿健,精魄正。”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不仅以蒜好,而且还以长寿老人多而闻名遇这。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1993年底全县总人口58万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4585人,占0.8%;百岁寿星32人;全县人均寿命74岁,比全国平均水平69岁高出5岁。1993年底,中共金乡县委研究室对大蒜生产区  相似文献   

14.
人们往往把长寿的人称为寿星,这是因为长寿的不易。然而要做到既长寿又健康,就更加不容易了。家住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上的杨善香老太太在百岁之际,除了眼睛有白内障、耳朵有点背及“老慢支”外,腰不酸,腿不疼,思维清晰,精神矍铄,更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说她是个健康老人,一点也不过分。据她的大儿子李冠华介绍:老人之所以长寿,主要是得益于她的动静相宜和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坡腾村良定屯,有一位活到114岁的壮族老寿星,名叫黄公教,因其一生从小放羊、最爱吃羊肉,被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为“羊寿星”。  相似文献   

16.
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居住在“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寿星们如今过得相当轻松愉快,专家们认为,心理健康是他们能够长寿的一大“秘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瞭望塔     
亚洲人的长寿等式 在全世界范围内,亚洲是个长寿区。专家经过研究,总结出了亚洲人的长寿等式: 节食+运动+良好的精神状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良好的基因=长寿 专家认为,基因决定衰老过程,一个基因或基因组控制着机体的老化。基因在长寿方面所起的作用占1/3,而生活方式决定了其余的机会。 “好的生活习惯”的含义就是不要慢性自杀。多数寿星有节制饮食的习惯,蛋白质和动物脂肪只占食物中的  相似文献   

18.
袁士良 《养生月刊》2012,33(8):708-70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现代杰出戏剧家萧伯纳,美名扬全球。他是文坛上生命力充沛的寿星。 养生.他有“三乐养生法”:快乐加勤动加淡食等于长寿93岁,其养生有道有术有秘诀。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的日本东京(古称江户),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之后,依照习俗,三河国的174岁的万兵卫第一个“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德川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问万兵卫有何长寿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174岁,妻173岁,子153岁,孙105岁。”德川听后,很是感慨,而三里穴这个长寿穴也因之脍炙人口,并进而日本人——“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  相似文献   

20.
正"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这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对我们的忠告。这里的"劳"包含运动、活动、劳动。也就是说,要想长寿,要掌握好活动的度,不要不活动,也不要过量活动,以至于疲劳不堪。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劳作者。有人对我国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老人进行了调查,发现73%的寿星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阿克苏地区的10位百岁老人,其中有8人是体力劳动者;而广西巴马地区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