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17例报告张树芳,齐达锦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外侧核治疗帕金森氏病17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自1991年1月起,我们应用DZY多功能脑立体定向仪治疗17例帕金森氏病,手术17次,男15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6例帕金森氏病(PD)患者,经脑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射频毁损治疗,收效满意。术后随访,短者一年有效率为91.7%,长者二年有效率为80%。无一例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生。作者认为:脑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射频毁损治疗 PD,具有安全简便、脑损害小,疗效确切等特点。但是,仍不能阻止疾病自身发  相似文献   

3.
脑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15例随访报告李新民齐达锦张树芳我院采用DZY-A多功能脑立体定向仪,治疗帕金森氏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3~69岁,平均54.5岁。均选用丘脑腹外侧核治疗,术后震颤与强直明显好转。其中1例术中出现昏...  相似文献   

4.
苍白球腹后外侧核毁损术能消除帕金森氏病全部症状张威,孙建中摘译19世纪50年代,用丘脑VL和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震颤有效,但运动迟缓反而加重。Svennilson在1960年,用苍白球腹后外侧核(VPL)毁损术,消除了帕金森氏病的三项主要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金森氏病患者脑立体定向术前、后脑脊液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作用机理如何。方法:对15例帕金森氏病患者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前及术后一周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水平检测及手术疗效观察。结果:患者术后脑脊液中多巴胺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吲哚乙酸显著减少,术后毁损区对侧上下肢体震颤、肌强直消失,但运动不能症状未能改善。结论:帕金森氏病术后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并在低水平下暂时获得平衡。从中枢神经递质生化变化,脑立体定向术不能彻底治愈帕金森氏病  相似文献   

6.
观察帕金森氏病患者脑立体定向术前,后脑脊液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机理如何。方法:对15例帕金 森氏病患者丘脑腹外侧核毁损主前及术后一周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水平检测及手术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近6年来开展7例次脑立体定向术,其中帕金森氏综合征5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手术靶点都是丘脑腹外侧核。肢痛症1例是以中央中核和丘脑枕为毁损区。手术采用单纯气脑造影3例,滤过空气加Conray双重造影4例。全部手术均用高频电刀加无水酒精0.1毫升来制成一毁损灶。手术均有效,无1例发生并发症。作者着重就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临床分析厉民王坚常义马骏自1988年~1996年,我院开展立体定向术治疗帕金森氏病155例,并发精神障碍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45~66岁,平均61.5岁,均采用脑室穿刺造影,射频温控热凝制作毁损灶,12例选用丘脑腹外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院采用脑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破坏术治疗帕金森氏病73例,其中有11例在行另一侧手术时,勿需脑室造影,而是采用前一次手术时靶点留置一枚银夹作为可见靶点,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3例次脑立体定向术临床分析陈成雨,韩风珍,刘琨我院自1989年至1995年底共采用立体定向术治疗各种功能性疾病182例,其中二次手术21例,计203例次手术,其中帕金森氏病97例(二次手术19例),计116次手术。全部病例首次采用单侧丘脑腹外侧核...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例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并发脑梗塞一例王怀瓯张某,男性,57岁,因右侧肢体震颤三年,诊断:帕金森氏病;曾在内科治疗无效,于1995年11月4日入院,术前检查除为典型帕金森病外,一般化验和头颅CT扫描属正常范围。5天后在局麻下行左侧丘脑Vim核毁损术,手术...  相似文献   

13.
胎儿黑质组织尾状核内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告应用胎儿黑质组织尾状核内移植治疗3例帕金森氏病。供体眙儿胎龄分别为4个月、9周、9周。黑质移植物均为组织块形式。第1,2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尾状核的2个靶点内植入组织、第2例还同时在移植对侧行丘脑腹外侧核损毁术。第3例改用开颅尾状核造腔移植,并在术后14周内应用免疫抑制剂CyclosporinA。目前病人已分别随访9~16月,其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但疗效尚未优于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损毁术。同时,手术前后CSF中DA及代谢产物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Wilson氏病陈成雨,刘运振,刘琨,王金祥,李钦云我院自1989年~1004年6月采用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治疗Wilson氏病引起锥体外系运动障碍1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0~...  相似文献   

15.
书写痉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书写痉挛的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书写痉挛的发生和治疗的机理。方法:运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8例书写痉挛患者实施了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进行疗效分析。结果:8例患者术后书写功能即刻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1-2年的随访疗效稳定。结论:立体定向丘脑膜外侧核毁损术是治疗书写痉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可能的治疗机制是阻断了基底节的异常爆发性电活动。  相似文献   

16.
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双侧症状的病人治疗时开始效果较好,第二次对侧靶点毁损后效果较差,这可能与两次手术时靶点不完全一致有关。因为,两次手术前的 CT 片比较,见第二术前的 CT 片脑室均有轻度扩大,致靶点移位。所以在第二次手术时,遇到效果不好可多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氏综合征立体定向手术并发暂时性半身舞蹈症甚为罕见,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8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震颤、行走困难伴右侧肢体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下肢明显而于1991年6月7日入院。Webster评分为16分。CT示左侧基底节密度减低。诊断:帕金森氏综合征。于同年6月10日在局麻下行左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靶点  相似文献   

18.
脑立体定向术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治疗震颤麻痹已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我们在开展脑立体定向治疗过程中有两例术后二小时发生频发局灶性癫痫。例1:张某;女性,68岁。因右侧肢体及头、下颌部静止性震颤10年于1990年11月19日入院。体检:表情呆板,右手呈捻丸样震颤。右侧肢体呈齿轮样僵硬。诊断:帕金森氏综合征。用FY85-Ⅲ型定向仪,局麻下行脑立体定向手术,用射频仪左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中震颤消失,肌紧张明显缓解。术后2小时病人突然抽搐,以右侧面部为主,牙关紧闭,右上肢呈屈曲状抽搐,平均数分钟发作一次,持续3~5分钟。经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4天后症状缓解,6天后完全停止.术后第二天头颅CT扫描无高密度出血灶和低密度梗塞灶,蛛网膜下腔无气体充盈。例2:王某,女,64岁。因右手静止性震颤4年,加重1年而于1991年3月4日入院。体  相似文献   

19.
苍白球腹后外侧部位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采用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31例,年龄39~70岁,病程2~11年,所有病例均按Matsumoto分级,全部病例经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后震颤症状消失,其中8例加用了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术,Vplp毁损术能消除帕金森病人对侧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全部症状,面部表情明显改善,且没有Vim毁损术后出现的智能损害,作者强调术中电生  相似文献   

20.
震颤麻痹定向毁损术并发颅内出血周连银脑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震颤麻痹,此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脑内出血,一旦发生,后果严重。1991年以来,我们对224例震颤麻痹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3例并发脑出血。本文就这一并发症给予分析探讨。临床资料本组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