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MBO)是指因胆道内或胆道邻近部位的肿瘤病变压迫胆道引起胆汁排出受阻,因其外科手术干预率低,故选取姑息治疗为主,即实现胆道引流。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实现胆道引流的标准方法,当其操作失败时,临床上多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本文将整理相关文献,对MBO患者ERCP失败后的两种胆道引流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本文通过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 hy,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两种途径进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肝功能及黄疸的影响,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临床应用优劣.目的探讨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和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对肝功能与黄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7-06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诊的15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ERCP组72例患者行经ERCP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 PTCD组84例患者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黄疸改善情况、生存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点两组TBiL、GGT、ALP、ALT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 R C P组和P T C D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67%(66/72)、95.24%(8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和PTCD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3.54d±4.01 d、19.11 d±4.33 d,住院费用分别为47940.39元±4638.94元、51347.61元±6123.55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ERCP组和PTCD组黄疸改善率分别为87.88%(58/66)、90.00%(7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P组生存时间为11.02 mo±1.23mo,PTCD组生存时间为11.27mo±1.19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C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56%(4/72)低于PTCD组的21.43%(1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TCD与ERCP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均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有效方式,能改善黄疸、实现胆道引流,对肝功能影响与术后生存时间相似;与PTCD相比, ERCP并发症较低且住院时间和费用较少.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ERCP置入胆管支架治疗胆管梗阻、恢复胆汁引流,已成为治疗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对少数由于各种原因致使ERCP乳头插管不成功或虽然ERCP乳头插管成功但选择性胆管插管不成功的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ephy,PTC)与ERCP对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这部分患者的胆道微创治疗成为了可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脏》2020,(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感染并发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患者33例,同时回顾性分析我院既往收治的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ERCP术联合吡喹酮治疗的33例,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3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吸虫病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项数据,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另外统计ERCP术联合吡喹酮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有效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GGT、ALP、TBil水平呈下降趋势,组内对比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联合吡喹酮组用药后出现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各1例,ERCP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中头痛、头晕均为轻微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心动过速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ERCP术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感染伴胆道梗阻安全有效,在解除胆道梗阻的同时还能对肝吸虫病进行杀灭,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0接受PTCD治疗(对照组),另30例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随访1年。结果术后,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为(225.4±52.6) d,显著长于对照组【(156.7±44.2) d,P0.05】,住院时间为(12.3±2.4)d,显著短于对照组【(19.9±4.1) d,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0.2±60.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8±64.5)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8±127.6)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9±149.5)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6.5±100.5)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8±121.3) I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1 a生存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3.922,P=0.045)。结论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短期降低黄疸,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造影剂剂量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及疾病预后分析。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ERCP术的134例胆道梗阻患者,其中胆管癌50例,胰头癌34例和胆囊癌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剂量组应用50%碘海醇小于15 ml行ERCP患者67例,大剂量组应用造影剂量大于15 ml者67例。分别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包括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的变化。结果 小剂量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术后7 d(131.3±16.9 U/L)、术后14 d(111.1±17.2 U/L)、术后21 d(104.3±13.5 U/L)和术后28 d(88.1±12.9 U/L)比术前(151.3±26.4 U/L)均降低(P<0.05),而大剂量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术后7 d(150.3±16.2U/L)、术后14 d(148.3±17.2U/L)、术后21 d(146.3±13.4U/L)和术后28 d(146.1±12.2U/L)比术前(153.3±26.4U/L)无明显变化(P>0.05);小剂量组患者血清ALP水平术后7 d(143.3±16.5 U/L)、术后14 d(121.1±17.2 U/L)、术后21 d(104.3±13.7 U/L)和术后28 d(90.3 ±12.2 U/L)比术前(163.1±31.4 U/L)呈逐渐降低(P<0.05),而大剂量组患者术后7 d(161.1±16.5 U/L)、术后14 d(160.1±17.2 U/L)、术后21 d(158.3±13.7 U/L)和术后28 d(157.1±12.2 U/L)比术前(162.3±31.4 U/L)比,无显著变化(P>0.05);小剂量组患者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4.5%)较大剂量组(14.9%)明显减低(P<0.05);大剂量组术后总生存期(19.96±9.39)个月,显著短于小剂量组总生存期的(31.2±11.4)个月;多重变量分析表明,造影剂剂量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HR=2.383,95% CI 1.262~4.503,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小剂量(小于15 ml)50%碘海醇行ERCP手术对胆道梗阻患者肝功能指标几乎无影响,而应用大剂量(大于15 ml)50%碘海醇行ERCP手术可能对患者造成肝损伤,且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高,疾病预后差,应注意斟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伴代谢综合征25例(A组)和不伴代谢综合征192例(B组)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与B组相比,在年龄方面没有差异,而住院天数显著延长,高淀粉酶血症、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行ERCP胆道取石治疗较一般患者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ERCP治疗的90例老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0接受PTCD治疗(对照组),另30例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随访1年。结果 术后,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为(225.4±52.6) d,显著长于对照组【(156.7±44.2) d,P<0.05】,住院时间为(12.3±2.4)d,显著短于对照组【(19.9±4.1) d,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0.2±60.1)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8±64.5) 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8±127.6)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9±149.5)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6.5±100.5)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8±121.3) I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1 a生存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3.922,P=0.045)。结论 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短期降低黄疸,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不可切除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152例不可切除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组与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组(ERCP组),各76例.记录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顾本研究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到2021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因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行ERC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当次ERCP指征分为吻合口狭窄组、胆结石组和胆漏组。收集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每次行ERCP时的实验室检查、治疗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位患者共行108例次ERCP,48人插管成功,共101例次(93.5%),治疗成功100例次(99.0%),中位操作次数为2(1~2)例次/人。吻合口狭窄病人主要行支架置入、鼻胆管引流、胆道扩张(包括球囊扩张及金属探条扩张)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漏的发病时间最早,中位时间47.5(16~793)d;发生吻合口狭窄的时间次之,中位时间390(8~2105)d;发生胆管结石的时间最晚,中位时间855(125~2 749)d;其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经ERCP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9例次(...  相似文献   

12.
孙孝文  单毅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2,32(2):118-119,127
目的 评价术前胆道引流(PBD)对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性黄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并发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接受PD术的71例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胆道引流方法包括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胆囊造瘘术,71例中行PBD患者19例(26.8%),未行PBD患者52例(73.2%).结果 PBD组总胆红素(TBIL)在引流前为(424.9±129.9)μmol/L,引流后下降为(77.7±48.6)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P<0.001).PBD组直接胆红素(DBIL)在引流前为(300.7±98.1)μmol/L,引流后下降为(60.0±34.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P<0.001).PBD组谷丙转氨酶(ALT)在引流前为(227.9±275.8)U/L,引流后下降为(90.3±66.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P=0.023).PBD组术中输血量为(589±93)ml,非PBD组为(603±7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913).PB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10/19),非PBD组为55.8%(2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D组术后住院时间为(33±3)d,非PBD组为(25±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黄疸较重、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行PB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但并未降低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未减少术后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胆道梗阻的金属支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是胆道金属支架的最佳适应证。自2003年以来,我们治疗此类患者53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胆管梗阻性疾病ERCP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发展,治疗性ERCP技术趋于成熟,内镜下治疗胆管梗阻性疾病取得了与外科手术相似的结果。2001年1月至12月一年内我们行ERCP治疗50例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ERCP插管困难患者择期行二次ERCP的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12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常规插管失败后先行乳头预切开,然后再尝试插管,超过1h仍未能成功插管者择期行二次ERCP诊疗,统计首次ERCP和总体ERCP(首次ERCP+二次ERCP)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ERCP插管成功率为67.0%(142/212),总体ERCP插管成功率为90.6%(192/212),总体ERCP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首次ERCP(χ2=35.263,P〈0.05)。首次ERCP并发症发生率为8.96%(19/212),总体ERCP并发症发生率为10.38%(22/212),其中二次ERCP并发症发生率为4.29%(3/70),总体ERCP以及二次ERCP并发症发生率与首次ERC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插管困难行乳头预切开后仍不能完成插管者,择期行二次ER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穆庆岭 《山东医药》2002,42(16):58-59
恶性胆道梗阻是指胆系恶性肿瘤和胰头肿瘤致胆道梗阻引起黄疸者。此类患者多数施行手术治疗 ,约 50 %患者不能切除肿瘤而施行减黄手术 ,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1 中下段胆道和壶腹、胰头恶性肿瘤的减黄治疗一般均能施行梗阻部位以上的胆道和肠管吻合内引流术 ,应充分考虑肿瘤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要让肿瘤的正常生长过程不影响胆肠吻合的效果。1 1 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 即将胀大的胆囊与十二指肠一、二段交界处直接吻合 ,吻合口要 >2cm以充分引流和防治肠内容物返流不易排出而造成反复感染。如胆囊床较宽 ,胆囊较固定 ,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用于治疗肝吸虫感染所导致的胆道梗阻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2例胆道梗阻患者,根据是否同时患有肝吸虫感染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用ERCP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结果及血白细胞(WBC)、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生化指标来评价其有效性,并根据ERCP治疗后的并发症如胆道感染、轻症胰腺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来评价ERCP的安全性。结果实验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并且在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两组的手术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WBC、TBIL、ALP、GGTP、ALT等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是治疗肝吸虫感染导致的胆道梗阻的有效且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胰头癌是美国因癌肿死亡的第五位常见原因。多数病例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行治愈性手术。目前外科医师面临的最常见问题是确定缓解胆道梗阻的最佳姑息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Virginia 医学院肿瘤外科于1980~1987年所收治的73例因胰腺或壶腹周围腺癌引起的胆道梗阻患者,不包括肿瘤已切除、未行减压或未经病理证实的病例,其目的在于分别评估胆肠转流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的效果,由于手术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该两手术之间不作比较。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或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常以黄疸、胆汁淤积及胆管炎为表现,大于50%的患者为进展期疾病,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缓解胆道梗阻是姑息性治疗的重要部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塑料支架、金属支架、覆膜支架及药物洗脱支架等。其他技术如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胆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内镜下光动力治疗等,增强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此文就胆管支架的发展及内镜下恶性胆道梗阻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