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于世家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经验。总结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于世家教授在糖尿病腹泻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依证施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于世家教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病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于世家教授在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早期DN的治疗更是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经验,现从其对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认识,依证施治,遣方用药,随证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导致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已越来越强调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导师于世家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研究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特别是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于世家认为糖尿病腹泻由脾肾阳虚引起,治疗上温肾健脾、化湿止泻,达到标本兼治。重点介绍了对糖尿病腹泻的认识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于世家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经验.总结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于世家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世家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5年,对治疗内分泌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有独特的见解.现将于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肾阳虚型、心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等,介绍于世家教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于世家教授从事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研究20余年,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从其对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依证施治、应用中药要掌握最佳时机、西药治疗贯穿始终、个体化原则、合理及时应用激素、慎用富碘中药及加碘盐等几方面作以总结。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属中医"消渴"、"中风"的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本病是在内伤积损基础上,劳逸失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脾固肾法治疗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补脾固肾法,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8周(4周为一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对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Q)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对病情均有改善的作用,治疗组对蛋白尿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脾固肾方具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改善全血粘度的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治疗,以及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于世家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糖尿病肾病,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导致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已越来越强调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导师于世家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研究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特别是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赵进喜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对糖尿病肾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随师临证学习,获益匪浅。现择要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赵老师受《黄帝内经》"壮火食气"说启发,提出了糖尿病"内热伤阴耗气"的基本病机,认为内热不仅指燥热,更包括胃肠结热、脾胃湿热、肝经郁热等。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在糖尿病后期发病率高,治疗多以对症为主. 相似文献
18.
周仲瑛治疗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糖尿病因其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一般认为,本病基本病理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辨证一般从三多症状分上、中、下三消,分肺、胃、肾重点进行治疗,临床一般常选用消渴方、玉女煎及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治疗。然而,导师周仲瑛教授对本病有独特的认识,现总结如下。l从“三热”论治糖尿病糖尿病虽以三多为主症,但周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发现三多症状或同时存在,或又伴见其它症状;有些患者又无明显三多症状。传统归纳的阴虚燥热不能全面反映病机。周老师根据糖尿病患者常多出现的症状,如咽燥、口干、欲饮,口苦、口中粘腻,大便干结 相似文献
19.
杨友鹤,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带徒老师之一,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胃肠病、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潜心于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多年。研制有糖尿病治疗系列药物“抗糖胶囊”,“抗糖口服液”等,疗效满意。1博古通今阐发病因病机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糖尿病属 相似文献
2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吕靖中主任医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糖尿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吕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病经验,介绍如下:l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①重视脾胃是根本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之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论述颇多,曾有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