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阴道超声观测15例不孕妇女氯酚胺(CC)应用前后增生期子宫内膜的厚度,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雌二醇(E2)浓度。结果表明:CC周期第12天血E2浓度显著高于自然周期同期水平(P<0.001),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较自然周期同期厚度为薄(P<0.05),相关分析示自然周期血巳浓度与子宫内膜厚度呈正相关性.而CC周期两者无相关性。提示:CC阻断E2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从而影响增生期子宫膜内增厚,内膜厚度与高血E2浓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21例不孕妇女氯菧酚胺(CC)用药前后周期第12天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及其与血E2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C周期血E2显著高于自然周期同期水平,分别为1951.92±1249.28pmol/L和449.69±257.36pmol/L(P<0.001);腺体面积小于自然周期值,分别为5235.53±1004.52μm2和6444.61±1273.23μm2(P<0.05)。相关分析示自然周期血E2浓度与腺体面积呈正相关性(P=0.002),CC周期两者无相关性(P>0.05)。提示:CC阻断E2作用,抑制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体发育,但与高血E2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克罗米酚对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观察克罗米酚(CC)对子宫内膜不同类型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影响。方法:采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结法的免疫组化法,对16在不明原因911例)或男性因素(5例)不孕妇女的自然周期和用药周期的增生晚期和分泌晚期子宫内膜细胞内ER、PR,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用药周期中,增生晚期和分泌晚期的内膜上此细胞、间质细胞明显低下(P〈0.05),在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NF、IL-6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4例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异位症组)和11例其他原因所致不孕妇女(对照组)腹腔液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显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腹腔液TNF和IL-6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腹腔液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技术观察了长期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形态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15例子宫肌瘤患者于早卵泡期服用来非司酮(10例,10mg/日;5例,20mg/日)治疗,1~3个月后取内膜,另10例肌瘤患者取内膜作对照。结果:用药后所有的患者均闭经,内膜变薄,发育不良,无周期性改变,大部分基质致密,基质与腺体发育不同步,同时相间存在增殖与分泌期样改变,以增殖期样改变为主,腺体以分泌期样改变为主,腺体大小形态不一,但分泌不良。免疫组化显示内膜ER、PR明显分布不均,图象分析结果表明用药后内膜ER、PR相当于对照组增殖早中期水平。结果表明每日10mg米非司酮可明显抑制排卵并影响内膜成熟,在无孕激素存在的情况下,米非司酮有微弱的孕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雄激素血症对子宫内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雄激素对子宫内膜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5例高雄激素血症分泌期子宫内膜与30例正常对照组分泌期子宫内膜,应用组织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其病理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 β1)及受体I型(TGF βRI)、受体Ⅱ型(TGFβRⅡ)的蛋白表达。研究组血睾酮(T)、雄烯二酮(A)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高雄激素组的分泌期内膜,20例(80%)表现为腺体分泌欠佳;对照组中4例(13.33%)为腺体分泌不良;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细胞胞浆有丰富TGFβ1及受体的蛋白表达,高雄组内膜TGF β1及受体表达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及TGF βRⅡ在间质细胞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雄激素直接损伤子宫内膜分泌功能,是高雄激素引起不孕、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p27kip1和ki-6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p27^kip1、ki-67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s组)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23例正常子宫内膜中p27^kip1、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异位内膜p27^kip1腺体胞质表达率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增强(P〈0.05);异位内膜p27^kip1腺体胞核表达率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下降(P〈0.05)。②正常子宫内膜与在位内膜腺体ki-67表达增生期显著高于分泌期(P〈0.05);异位内膜ki-67表达无周期性变化;异位内膜ki-67分泌期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③EMs组异位内膜p27^kip1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ki-67增殖指数反映了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异位内膜细胞增殖活跃,而p27^kip1表达下降,负性调节细胞增殖能力下调,p27^kip1和ki-67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克罗米酚对子宫血流及内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克罗米酚(CC)诱导排卵后可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发育[1]。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服用CC后子宫血流阻抗指数(RI)变化,探讨CC是否引起子宫血液供应减少,继而影响内膜发育。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选自本院1995年5月至1995年10月收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凋亡及Bcl-2的调控作用。方法子宫腺肌病(简称腺肌病)27例,对照组(肌瘤组)32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位和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Bcl-2的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断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测定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数(凋亡细胞数/10个高倍视野)。结果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的凋亡数较其在位内膜均显著降低(腺体细胞P〈0.001,间质细胞P=0.001)。两组在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中Bcl-2表达均呈周期性变化,其染色强度增生期均显著高于分泌期(P〈0.05)。腺肌病组异位腺体和间质细胞中Bcl-2染色强度均高于其同期在位内膜,(P=0.035,P=0.016)。腺肌病组内膜细胞凋亡数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与在位内膜相比,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细胞凋亡显著减少。Bcl-2可能是抑制腺肌病内膜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阿司匹林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在促进诱发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0-09—2003-0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在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同时,自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结果 阿司匹林组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CC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CC组(P〈0.01),子宫内膜腺体面积、周长、间质面积、彬间比值及雌、孕激素受体的数目均明显大于CC组(P〈0.01)。排卵前后,阿司匹林组和CC组的E2、P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CC组的E2、P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促排卵时氯米芬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但不能改善促排卵治疗时CC所致的内源激素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外阴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ABC法,对外阴鳞癌、外阴白色病变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胸腹壁、腿部正常皮肤及外阴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外阴白色病变(P〈0.05),这种不同的表达说明EGFR与鳞状上皮细胞的增生转化与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用国产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或配合炔诺酮治疗10例难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LHRH-A500μg/d肌注,炔诺酮3.125mg/d口服,持续3~6月。所有患者痛经、性交痛、腹泻、阴道流血等症状迅速消失,卵巢巧克力囊肿及阴道壁结节缩小。血清IgA水平显著下降。低剂量炔诺酮合并应用对肝、肾功能及血脂成份未见不良影响。LHRH-A治疗后IgA水平下降可能与异位内膜活动停止、炎性反应改善有关。LHRH-A联合炔诺酮治疗效果满意且能克服低雌激素状态导致的骨丢失,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6例腺瘤型增生,20例腺囊型增生组织的癌基因P^21ras,c-myc及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对3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并对子宫内膜癌组织P^21ras,c-mycp53过度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分析,结果显示:P^21rasc-myc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62.5%和18.8%,雌,  相似文献   

14.
胎盘感染人巨细胞病毒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4例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阳性孕妇的胎盘组织HCMV DNA,并观察其足月新生儿身体发育状况。发现胎盘HCMV感染时新生儿身体发育明显落后(P〈0.05)。另外,检测8例先天性畸形儿的内脏及其母体胎盘组织HCMV DNA结果皆为阳性。证实胎盘HCMV感染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先天性畸形。  相似文献   

15.
外阴尖锐湿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附16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尖锐湿疣(CA)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可疑病人取活检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在阴道镜下分型。选用三种治疗方法:三氯醋酸、微波和CO2激光、鸦胆子乳膏。结果显示:三氯醋酸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效果较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6天,对菜花型效果较差;微波和CO2激光适用于各型患者;鸦蛋子乳膏仅对菜花型疗效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0.3天,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无效。提示:免疫组化检查对CA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临床治疗时指状型和地毯型首选三氯醋酸,菜花型有条件者首选微波或激光,在基层可首选鸦胆子乳膏。  相似文献   

16.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及血清中SOD LPO VitE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51例经腹腔镜确诊的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20例行腹腔镜绝育术的正常妇女的腹腔液及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L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腹腔液中的SOD明显高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度内异位血清中的SOD、LPO与正常妇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这些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对19例侵蚀性葡萄胎行TVCD血流检测,以91例正常早孕、35例正常非孕子宫、13例良性葡萄胎作为对照组。结果:侵蚀性葡萄胎肌壁血流丰富,子宫动脉和螺旋动脉PS值明显增高(p〈0.005),RI、PI值明显降低(p〈0.005)。以肌壁血窦〉5mm作为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95%,特异性100%。表明TVCD是检测侵蚀性葡萄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60例卵巢囊腺肿瘤组织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和p53蛋白在良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三类不同性质的病变中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别(P〈0.001,P〈0.05)。p53蛋白与PCNA表达关系密切,高增生指数(PCNA+++)肿瘤p53蛋白阳性率高,低增生指数肿瘤(PCNA+,-)p53表达率低。认为在卵巢囊腺肿瘤中检测PCNA和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附3594例白带检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妇科门诊的人群患病率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6~8月对3594例妇科门诊病人按BV诊断之四项标准进行了白带化验;BV患者给予替硝唑(每日2g连续二日)夫妻同治;二周后追踪复查白带。结果:BV在妇科门诊的患病率为495%,178例BV患者中约375%无明显白带增多症状,而以不孕、腹痛、阴道流血或流产前、产后常规检查时发现。102例追踪全部治愈,追踪率为573%。结论:BV患者在妇科门诊病人中并非罕见,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列为门诊常规检测项目。替硝唑治疗效果好,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属手术严重并发症,诊断有一定困难,采用B型超声技术,成功诊断12例,并结合术后大体标本,病理检查,对切口声像图进行分析,同期观察28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声像图,总结出正常,异常子宫切口声像图特征,为该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