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判断女性直肠癌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112例临床确诊为直肠癌的女性病人进行TVS检查、指诊及CT扫描,并对术前分期进行对比研究,并对照术后病理分期,以评价TVS的临床应用价值。TVS采用LOGIQ^TM400高分辨率的超声仪附带7.5MHz凸阵端扫阴道探头。先行指诊与直肠镜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再行TVS检查。结果:TVS判断直肠癌分期准确性为94%(105/112),明显高于指诊的58%(65/112)与CT扫描的66%(74/112).P〈0.01。TVS对癌的淋巴结转移诊断正确率为90%(101/112),明显高于指诊的48%(54/112)与CT的52%(58/112),P〈0.01。直径小于5mm的淋巴结假阳性率高,位于直肠上段病变的淋巴结转移常因超越病变水平而造成假阴性。结论:TVS对女性直肠癌的分期与淋巴结转移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治疗与随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腹体表超声(transabominal scan TAS)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tinal scan TVS)的优势与局限性,探讨超声在监测排卵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9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同时接受TAS、TVS检查及雌激素、尿促黄体生成素(hteinizing hormone LH)、比林斯排卵法规则、基础体温法等其它方法监测排卵,以“其它”方法确定排卵为准。结果:单用TAS监测排卵的符合率62%,单用TVS监测排卵符合率93%,TAS+TVS符合率高达100%。结论:TAS+TVS监测排卵可利用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王康  李明华  唐垣兰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2):110-112,109,142
目的 探讨CT和TVS对女性盆腔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3例先后作CT和TVS检查的女性盆腔肿块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CT对肌瘤囊变、钙化、假包膜及肌瘤内部强化后出现的不规则低密度区较为敏感,而对粘膜下肌瘤所致宫腔影变形容易忽略(确诊率71%,5/7)。TVS对肌瘤所表现出旋涡状低回声能准确判断,但对肌瘤囊变所致无回声及宫腔内异常光团容易误诊(确诊率71%,5/7)。3例子宫内膜癌,TVS均能准确测得内膜增厚且回声不规则(确诊率100%,3/3),CT表现为宫体中央规则或不规则低密度区,缺乏特异性(确诊率33%,1/3)。结合二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仔细观察单纯囊肿、巧克力囊肿及囊腺瘤的囊液性质、壁结构、分隔及存在的赘生物,确诊率可明显提高:单纯囊肿(100%,4/4),巧克力囊肿(67%,2/3),囊腺瘤(75%,3/4)。畸胎瘤因具有脂质及钙化成分,CT对此极为敏感,再结合薄层扫描技术,确诊率(100%,3/3)。恶性实性肿块边缘呈分叶状、结节状且强化明显,良性实性肿块边缘往往光整且强化不明显,CT对实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确诊率(100%,4/4),TVS扫描只能显示实性肿物,不能提供良恶性鉴别。CT和TVS对盆腔脓肿的诊断,均应结合临床综合考虑。结论 对女性盆腔肿块的诊断,CT检查应该重视结合TVS图像,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阴道直肠彩超(TRS)在妇产科、泌尿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RS检查妇产科疾病患者50例,其中40例同时行经阴道超声(TVS)与TRS进行比较(A组);其余10例因阴道出血、感染等原因不宜行TVS检查者行TRS检查(B组),其次经腹部超声选择已住院男性前列腺患者15例同时行TRS检查(C组)。结果A组TRS诊断符合率为98%,略高于TVS(93%);B组检查符合率达到100%;C组15例男性前列腺患者TRS诊断符合率为93%,经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结论TRS不仅可作为TVS的有益补充,而且在不能或不宜做TVS的情况下,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法,同时对前列腺疾病、直肠周围病变、膀胱病变具有非常良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TAS)与经阴道(TVS)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异位妊娠患者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声像图进行对比。结果(1)TVS对早期异位妊娠包块显示率高于TAS;(2)对宫内假孕囊及类孕囊样黄体的鉴别TVS优于TAS;(3)对异位妊娠的血流显示TVS较TAS敏感;(4)对位置较高的残角子宫妊娠TAS优于TVS。结论TVS对早期诊断异位妊娠较TAS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TAS对位置较高的残角子宫妊娠诊断价值高于TVS,有必要对二者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后位子宫肌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TVS)对后位子宫肌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7例后位子宫先经腹部超声(TAS)检查,再经(TVS)探查,结果:TAS检测的子宫肌瘤误诊率高,而经TVS超声诊断后位子宫肌瘤准确性为百分之百,结论:TVS对后位子宫检测子宫肌瘤正确率优于TAS,且TVS诊断后位于子宫肌瘤更直观,更清晰,更准确,且不受患肥胖,肠管积气,粪块,带节育环等条件因素影响,是诊断后位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阴腹联合彩色多普功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经阴道超声(TVS)与经腹部超声(TAS)两种方法在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应用。方法:使用沈阳东软数字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NAS-1000HF彩色超声诊断仪经阴道超声(TVS)与经腹部超声(TAS)两种方法检查盆腔包块及盆腔积液。结果:91例总阳性检出率99.7%,同一组患单独使用经阴道超声(TVS)或经腹部超声(TAS),阳性检出率93.2%及82.1%。结论:经阴道超声(TVS)与经腹部超声(TAS)两种方法联合作用,互为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卵巢功能早衰(POF)患者临床资料,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POF患者35例,以发病年龄30岁及病程3a为界点分组,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特发性POF是最多见类型;病程在3a以内患者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明显高于3a以上者(P〈0.05),/雌二醇(E2)差异无显著性;30岁以上组与低于30岁组生殖性激素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OF发病与FSH和LH升高相关,且与病程负相关,与发病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9.
经直肠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经直肠超声(TRS)技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经腹超声(TAS)及经阴道超声(TVS)技术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87例无性生活史妇科患者,行TAS检查,同时采用阴式腔内探头行TRS检查。另外,随机抽取54例妇科患者,仅行TVS检查。比较TRS、TAS、TVS 3种技术的显像差异。对行TRS和TAS检查的87例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TRS、TAS技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TRS技术在以子宫和卵巢为中心的近场图像的细微显影分辨能力,明显优于TAS技术(P<0.01),其对无性生活史女性的妇科疾病诊断符合率(88.14%)明显高于TAS技术(42.37%),P<0.001。TRS与TVS技术,两者的轮廓显影及组织细微显影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RS在妇科细微显影能力上与TVS技术具有相似的效果。结论:TRS做为妇科可选择的超声技术之一,对子宫和卵巢具有良好的显影分辨能力,更适用于需要提供细微图像数据但无性生活史的妇科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TVS)及经腹部超声(TAS)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TVS及TAS诊断子宫腺肌病。结果:25例术前TVS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88%,48例术前TAS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33%(P<0.001)。结论:TVS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宫壁厚度、肌壁回声特点,其诊断准确率高于TA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超声对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经腹部超声(TAS)及阴道超声(TVS)检查.结果 检出各类子宫发育异常45例,随访证实41例,准确率91%。结论 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是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首选检查方法,阴道超声(TVS)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T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对纵隔子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子宫畸形的76例患者(有症状者41例,无症状者35例)进行TVS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对照,并对两组纵隔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VS诊断纵隔子宫的准确率为97.37%。纵隔内有血流显示的患者其流产的发生率较纵隔内无血流显示的患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TVS对纵隔子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提示纵隔子宫患者发生流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陈静  练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484-4485
女性生殖道畸形,临床并非少见。它是胚胎时期副中肾管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在演变的不同阶段发育障碍而形成各种先天性子宫畸形。现将本室7a来经阴道超声(TVS)诊断的28例子宫畸形合并早孕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腹部及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8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TAS)及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7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经TAS筛查疑诊为子宫内膜息肉68例行TVS检查,对病灶的声像图特点对比观察,对误诊、漏诊进行分析。结果TVS较TA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高。结论TV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0月经腹部超声(TAS)和经阴道超声(TVS)诊断的子宫腺肌病64例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探讨TVS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与经腹部超声(TAS)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对78例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两种方法,了解子宫内情况,附件区有无异常包块、附件区孕囊或附件区胚胎心管搏动,盆腔有无积液等。结果78例均经TVS发现子宫及附件的异常声像,检出率100.00%(78/78),同时经TAS检查,子宫及附件的异常声像检出率34.61%(27/78)。两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时,应用TVS可发现较早期未破裂的小异位妊娠包块。但TVS与TAS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该研究比较了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S)与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HS)在诊断绝经后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以探讨与其相关的监测方法.方法 随诊了46例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TAM(20mg/d)超过6个月的妇女.所有患者均施行了TVS、HS以及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TVS以子宫内膜厚度≥5mm为阳性判断标准.结果 TVS检查结果阳性21例(45.7%)中,经HS及病理诊断证实内膜息肉14例,单纯增殖型内膜2例,萎缩型内膜5例;TVS检查结果阴性25例(54.3%)中,内膜息肉8例,单纯增殖型内膜3例,萎缩型内膜14例.TVS检查的特异性为70.8%,敏感性为63.6%,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68.0%.而HS分别为100%、96.0%、95.7%和95.7%.息肉病人的TVS结果与非息肉病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结论 由于TAM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够引起内膜基质水肿,产生类似增生内膜的超声影像,导致TVS的检查结果与HS下所见以及内膜病检不相符.服用TAM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单纯以TVS作为其内膜病变的筛选方法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且特异性较差.在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方面HS具有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阴道超声(TVS)、经腹部超声(TAS)及其二者联合诊断异位妊娠(EP)的效果.方法 对因急腹症就诊的可疑EP患者186例行TVS和TAS检测.以随访、腹腔镜探查、开腹手术、阴道穹窿穿刺病理活检等综合指标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综合多指标诊断为EP者133例,附件其他病变53例.(2)3种方法诊断EP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是TAS +TVS(0.919)>TVS(0.812) >TAS(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S、TVS、TAS+ TVS诊断EP的敏感性分别是0.639、0.774和0.932,特异性分别是0.811、0.849和0.906,符合率分别是0.688、0.796和0.925.结论 TVS诊断早期EP优于TAS,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EP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结果(H&B)为金标准,探讨经阴道超声(TVS)筛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0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的TVS检查结果,与同期的H&B进行对比。结果TVS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7.9%,特异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96.6%,阴性预测值为72.7%。结论TVS检查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经济、实用、敏感的检查手段,与H&B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20.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腔内粘连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宫腔内粘连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宫腔粘连的138例患者,均行TVS与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并取活检做是学检查,对TVS诊断子宫腔内粘连(IUA)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TVS诊断IUA的敏感性为79.7%,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2.6%。HSG诊断IU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0%,准确性为98.5%,118例IUA患者根据HSG的分级标准分为轻度(26例),中度(71例)、重度(21例),VS对轻度的检出率为19.2%,中度的检出率为95.8%,重度的检出率为100%。结论TVS对诊断宫腔内粘连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