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应用于腰椎滑脱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术,观察组予以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观察两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植骨总融合概率(97.56%)相比对照组数据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在腰椎滑脱患者中,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具有预后佳、创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 经6~18个月的随访,优14例,良4例. 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腰痛原因之一。镇平县人民医院白2006年9月~2009年4月对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减压、足量自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位固定(RF)椎弓钉棒系统联合螺纹状椎间融合器(TFC)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沧州和平医院120例腰椎椎体滑脱症患者,随机选以其中80例为观察组,行RF椎弓根钉棒系统+TFC内外植骨法治疗;另外40例为对照组,行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入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植骨融合良好,无腰椎椎体滑脱加重或复发病例,只出现1例(1.25%)内固定松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TFC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伤椎复位后的稳定性.减少滑脱加重或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8~65岁。滑脱部位:L34例,L412例,L536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II度35例,III度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5~60个月,平均36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9例、良20例、可3例,优良率94.2%。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加附件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经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加附件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19例;Ⅰ度滑脱18例,Ⅱ度滑脱12例,Ⅲ度滑脱2例;L4滑脱21例,L5滑脱11例。术后采用侯树勋等提出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经6~18个月随访,疗效优2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植骨均获良好融合。结论:经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加附件骨椎间植骨融合术具有可靠性高、创伤小、耗费低等优点,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复位联合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器椎体间融合并横突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椎管减压,椎间自体骨植骨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横突间自体骨植骨的手术治疗方法评定,术中常规C型臂X线机监控下置钉和植入椎间融合器。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复位,椎间融合并自体骨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复位融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下腰痛原因之一,我院2006年9月-2009年4月对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减压、足量自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吕志华  邹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51-15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治66例伴有明显双下肢神经症状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椎体融合方法的不同分成治疗组36例(椎间植骨)和对照组30例(后外侧植骨),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椎体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后路充分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髂骨植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GSS(General Spinesystem)联合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施行GSS联合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月~2年,临床优良率达92.8%,术后6~12个月摄片示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达到95.2%,无固定螺钉松动及再滑脱现象。结论应用GSS脊柱内固定系统和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力强、植骨融合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自体棘突椎板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术中切下的棘突椎板修成骨块或骨粒,植入椎间隙,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节段性腰椎不稳症20例.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椎间植骨3~12个月获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14例,良5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5%.结论 棘突椎板作为椎间融合材料行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节段性不稳症是通过较小的窗口进入椎间隙,对神经根的干扰较小,可以获得骨性融合且费用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2.
李继锋  王晓 《中原医刊》2011,(7):50-51,54
目的评价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4~28个月,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随访14~28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6例,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3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织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86例患者随访6~48个月,所有椎体间植骨均融合,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它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除能解决神经卡压、恢复椎间高度外,尚能提供椎体间永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刘维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55-55,82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RSS钉棒系统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好,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或潜在不稳的患者38例。结果:随访1~3年,临床优良率达94.7%,术后6~12个月摄片示38例全部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达到100%,无固定螺钉松动及滑脱现象。结论: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固定力强、植骨融合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5名椎弓崩裂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病人全部为峡部断裂型,腰4滑脱20例,腰5滑脱25例,术后卧床两个月,戴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间融合率为99.6%,无断钉,复位无丢失,JOA评术后改善率为92.5%,椎间高度平均由术前3.5mm恢复至9.3mm。结论后路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复位内固定是基础,椎管彻底减压松解神经根粘连是关键,椎间隙植骨融合是手术效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腰椎滑脱患者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应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维持椎间隙高度,对滑脱椎体及其下位椎体行椎弓根钉固定。结果 34例患者术后滑脱完全复位,2例术后残留Ⅰ°滑脱。34例患者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疗效评价优30例、良4例,34例患者椎间达到坚强融合。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理想、椎间融合率高,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罗柏锋  罗雨桥  邓思然  李兴 《吉林医学》2012,33(9):1947-1948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板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腰椎真性滑脱症的32例患者,给予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术治疗,通过3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可以发现,腰痛症状消失的患者28例,下肢麻痛症状消失者26例,无间歇性跛行。通过复查X线片显示重建椎板及椎间骨全部愈合,未出现愈合不良及内固定松动的情况。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板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明确,是腰椎真性滑脱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双开窗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8月.联合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36岁~78岁.滑脱节段:L3 1例,L4 22例,k5 13例.按照Meyerding分类:I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11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均获6个月~32个月随访.按JOA评分:优28例,良4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8.9%.术后x线显示所有病例均完全复位或基本完全复位.随访椎间融合好,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理想,能有效地解除神经卡压,滑脱复位后不容易丢失,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