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大切口手术方法探查胆总管结石和治疗肝胆管结石不仅创伤大,而且残石率较高。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106例胆道结石手术患者在改良切口下切除胆囊后,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或检查,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7例患者予以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观察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间37例患有胆总管,全部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治疗。结果通过术后观察,痊愈3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术后有效2例均未出现胆漏并发症患者。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中途转开腹手术,未见残余结石。胆漏患者通过术中常规引流管引流,引流量10~300mL/d,均未形成化学性腹膜炎,8d全部治愈。术后6个月予以输尿管导管逆行胆管造影复查,2例患者出现胆管轻度狭窄影像,1例出现乳头区狭窄影像,均未做特殊处理,未见不适发生。结论只要是严格按照手术流程进行,细心认真完成每个环节,操作细则认真,都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胆囊管探查取石(胆囊管组)55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总管组)45例。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止痛药物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3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3 d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3 d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优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2002~2005年,对6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择期手术胆囊切除患者,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35~67岁,平均49岁。6例均有右上腹疼痛及黄疸病史.B超提示胆囊内多发性结石伴胆总管结石5例,慢性胆囊炎伴胆总管结石1例。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9,(20)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腹腔引流治疗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后不良反应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手术后不良反应,虽然操作时间较长,但能够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治疗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广泛开展。但对于细径胆总管内结石(通常指胆总管直径≤0.8cm者),目前各类术式均有其局限性。我院通过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方式进行改进,自2006年4至2008年12月对18例细径胆总管内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5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对照组置入T管引流,实验组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5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平均(9.28±1.90)d,实验组平均(6.04±1.0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4,P<0.05)。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胆瘘和4例T管引流不畅,实验组并发症共2例,低于对照组,2例均为胆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均于术后随访半年到一年,行B超或EPCR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7年8月至2009年11月经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成功46例,平均手术时间(90.0±35.05)min、术后平均住院(4.26±1.70)d,全组病例无胆道出血、胆管炎、胰腺炎胆漏等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无胆道狭窄、残余结石及黄疸出现。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患者恢复快,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总结46例用小号刮匙和取石钳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和取石术。结果:经胆囊管取出胆总管结石31例(67.4%),经胆囊管将胆总管结石推入十二指肠4例(8.7%),阴性探查11例(23.9%)。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2例(4.3%)。结论: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的技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及取石相比患的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改进手术技巧、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将在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施行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42例患者作为Ⅰ组,同时选取近期42例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作为Ⅱ组,对手术过程、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平均手术时间(220±58)min,明显长于Ⅱ组(130±45)min(P〈0.05)。Ⅰ组术中出血量为(30±10)ml,Ⅱ组术中出血量为(75±21)ml(P〉0.05)。Ⅰ组术后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1.5±7.5)h和(7.5±2.5)d,明显短于Ⅱ组(49.7±14.3)h(P〈0.05)和(13.3±5.2)d(P〈0.05)。Ⅰ组术后胆瘘发生率为9.5%(4/42),与Ⅱ组4.8%(2/42)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结石残留率为19.0%(8/42),与Ⅱ组14.3%(6/4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取石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诊治的22例胆囊结石、胆管扩张的患者22例,采用开腹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和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14例经胆囊管取出,3例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均未置管,恢复好,无残余结石。结论开腹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残留结石、胆管狭窄发生,胆汁漏3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并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35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无中转开腹,其中T管引流术28例,一期缝合术7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5例有残余结石者术后2个月经"T"管瘘管行胆道镜取石(1~3次)取净.2例术后并发胆漏,经腹腔引流3~7 d痊愈.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技术,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开腹器械在3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中应用开腹器械取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LCBDE取石的临床资料。胆总管切开后以纤维胆道镜检查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及数量,以常规开腹胆道取石器械进行胆道取石,并与同期36例开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LCBDE组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常规于术后4周行T管造影,34例示结石取净;胆道残余结石2例,均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在手术时间上,LCBDE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留置T管,均无胆瘘、胆管狭窄或出血病例,均痊愈出院。LCBDE组36例随访6~48个月均无异常。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应用开腹器械进行腹腔镜胆道取石安全有效、操作容易、成本低、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一期联合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16例经B超或CT、MRCP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全麻下一期先行ERCP+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以清除胆管结石,然后行LC术。结果1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ERCP+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和LC术,1例LC后经鼻胆管造影见结石残留后再次内镜取石。结论LC联合EST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10例,其中开腹取石治疗55例(对照组),行ERCP联合LC治疗55例(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但术后研究组疼痛较轻,需要药物镇痛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扩大了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范围,患者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治疗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200例CBDS病人,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ERCP组(102例)与LCBDE组(9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短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ERCP组的年龄[(68.13±7.22)岁比(61.20±5.59)岁]明显高于LCBDE组(P<0.05)。LCBDE组的结石长径[(13.76±2.89)mm比(7.58±2.34)mm]明显大于ERCP组(P<0.05)。ERCP组的手术时间[(105.60±18.29)min比(86.31±13.40)min]明显长于LCBDE组(P<0.05),术后3 d谷草转氨酶(GOT)水平高于LBCDE组(P<0.05)住院时间[(12.40±3.85)d比(17.56±4.28)d]明显短于LCBDE组(P<0.05)。ERCP组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中取石技术及胆管缝合技术。方法对71例诊断明确或疑有胆总管结石(CBDS)的患者实施了LCBDE。术中均用枪式取石钳直接取石、连续缝合胆总管切口、缝线两端用钛夹固定而避免打结等技术,并联合使用胆道镜检查。结果 LCBDE获得成功62例(87.3%)。其中,行胆道一期缝合无T管引流32例。手术时间109~450(182±66)min,术中出血10~400(72±72)ml,术后住院3~28(10±5)d。并发胆漏6例(9.7%)、残留胆管结石2例(3.2%)。结论改进技术后,LCBDE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