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 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急性CO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 P <0.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CO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为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在发病48h之内检测血清心肌酶,以同期8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心肌酶高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增高,心肌酶可作为评价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的早期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重度患儿组(40例)与普通患儿组(52例)。同时以同期的9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cTnI与心肌酶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为(12.45±3.98)mg/mL,cTnI为(0.86±0.08)μg/mL,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观察组中重症组患儿心肌酶谱与hs-CRP及cTnI水平均高于普通组患儿,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普通组心肌酶谱与hs-CRP 及cTnI水平均低于重症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重症组心肌损害率为45.00%,普通组为5.7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与心肌酶不仅能灵敏监测患儿炎症反应与心肌损害程度,而且对于患儿病情的及早判断、早期干预与预后评估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损害程度与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46例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CK,CK-MB,AST,LDH,α-HBDH)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①中毒患者入院第1天至第7天心肌酶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有规律性变化,第3,4d出现酶谱峰值,为正常对照组的8-10倍。其中以CK,CK-MB两酶变化最大、出现最早,且维持时间较长;②轻度中毒组与中、重度中毒组之间心肌酶测定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增高,并且增高程度与中毒程度、病程发展密切相关,即中毒程度越重,心肌损害也越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100例入院时NIHSS评分>4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中度(4∽15分)及重度(>15分)组,以1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及尿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 <0.01),重度组脑梗死患者CRP水平较中度组明显升高(P <0.05),但重度组女性患者尿酸水平较中度组明显降低(P <0.01),中、重度组男性患者尿酸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血清CRP及尿酸水平变化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且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在女性患者中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澄  刘裕英  吕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00-102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24例、中型组52例和重型组44例;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面积分为小梗死灶组51例,中梗死灶组45例和大梗死灶组24例。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随着神经缺损程度和脑梗死灶大小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以及监测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个核细胞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用镀铜镉法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组和高血压组外周血及单个核细胞体外经脂多糖(LPS)和植物血浆素(PHA)诱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3^-/NO2^-)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NO3^-/NO2^-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单相核细胞诱生的NO3^-和NO2^-水平与神经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而血清NO3^-/NO2^-水平与神经障碍的严重程度负相关(P<0.01)。结论:一氧化氮(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可能与其来源有关,单个核细胞源性的NO以损伤为主;单个核细胞可能通过分泌NO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英杰  吴贤仁 《河北医学》2004,10(5):417-41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内在机制。方法:对78例AOPP患者和正常人2ml静脉血,测定心肌酶谱。结果:轻中度中毒组患者心肌酶谱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中毒心肌酶谱测值显著高于轻中度中毒组(P≤0.01);呼吸肌麻痹组心肌酶谱显著高于重度中毒组(P≤0.01)。结论:AOPP越重,心肌酶谱的水平升高越显著,反映心肌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2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儿童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中的CK、LDH、CK‐MB及AST 均有明显升高,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变情况对于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诊断有积极意义,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疗程14d。对比治疗前后血清TNF-α、HCY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均进行NIHSS评分,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TNF-α、HCY水平均高于健康组( 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CY均降低,各自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TNF-α、HCY下降更明显,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6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HCY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2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而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血清CRP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同时将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重型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高于轻、中型组。结论CRP参与了脑梗死炎症反应的过程,CRP水平测定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选择80例非脑卒中病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 C、Hcy以及hs 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 C、Hcy、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三者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89、2.013、1.601);观察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患者血清Cys C、Hcy、hs 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LAA型增高显著(P〈0.01)。结论:血清Cys C、Hcy和hs CRP水平升高均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不同亚型脑梗死可能有不同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和动脉血气的改变。方法:选取近期来本院就诊的肺心病患者58例,脑梗死患者62例,肺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8例,同时,另选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并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各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血流变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肺心病组(P〈0.01);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PaO2、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肺心病组(P〈0.01),而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PaCO2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肺心病和脑梗死对正常血液流变及肺功能的损害存在交互作用,血液流变和动脉血气检测对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进行风险性分层,并对特定危险组给予积极临床干预,评价其在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中的价值。方法:160例TI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使用改良的ABCD2评分方法进行低危、中危、高危分组,中危以上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两种药物治疗,记录发病7d内的脑梗死发生率;对照组不进行危险分层,使用常规治疗,记录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脑梗死发生率为5%(4例),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为16.25%(13例)。两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无严重的或导致治疗中止的不良反应。结论:本方法对降低TIA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改善TIA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季文锋 《河北医学》2013,(12):1827-182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O.05),同时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研究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辅助治疗脑梗死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和对照组200例的血浆Hcy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订的标准(NIHSS评分)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对血浆Hcy与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进行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GLU,TG,TC,HDL,LDL,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30,P<0.01),Hcy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可反映脑卒中病情的严重程度,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