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AP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组(MAP组)和重症AP组(SAP组),各34例,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D-D、IL-6、CRP、PCT水平,统计D-D、IL-6、CRP、PCT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D、IL-6、CRP、PCT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中,D-D检查确诊真阳性58例,真阴性51例;IL-6检查确诊真阳性53例,真阴性64例;CRP检查确诊真阳性65例,真阴性56例;PCT检查确诊真阳性63例,真阴性62例;联合检查确诊真阳性67例,真阴性67例。联合检测灵敏度98.53%(67/68)、特异度98.53%(67/68)、准确度98.53%(134/136),较D-D检测的85.29%(58/68)、75.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98例患者的病情将他们分为MAP(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和SAP (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其中MAP组有54例患者,SAP组有44例患者。我们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80例健康人,将他们作为对照组。我们对这三组人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血淀粉酶的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MAP组和SAP组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而且SAP组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MAP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人血淀粉酶的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其病情的轻重程度呈正比。联合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判断其病情的轻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入院时测定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轻中型急性胰腺炎(AP)胰腺坏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测定62例发病72h内轻中型AP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和CRP水平,并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和CRP对胰腺坏死的预测作用。结果 D-二聚体和CRP水平在多数患者中升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和CRP水平均可以有效预测胰腺坏死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927和0.961;其中D-二聚体水平在有无发生胰腺坏死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01),其预测精确性也略高于CRP。结论无论是D-二聚体还是CRP水平,对轻中型AP患者的胰腺坏死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D-二聚体的预测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黄婵娟  田玉玲  徐文丽 《广西医学》2012,34(10):1323-132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病情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AP患者59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48 h及对照组体检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CRP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淀粉酶(AMS)水平.结果 患者入院24 h时,除MAP组D-D含量外,各组相应的观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SAP组D-D、CRP含量高于MAP组(P<0.01);但SAP组与MAP组AMS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8 h时,SAP组D-D、CRP含量均高于24 h时(P<0.05);而MAP组两者的含量与24 h时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MAP组48 h AMS含量与24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联合检测D-D、CRP含量可及早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重症胰腺炎患者21例,轻症胰腺炎患者31例)与健康对照28例分别进行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及C反应蛋白检测.D-二聚体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应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 重症胰腺炎患者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与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轻症胰腺炎患者与对照组,轻症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志辉  刘序友  王捷鹏 《吉林医学》2014,(25):5614-5615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6例AP患者中轻症胰腺炎(MAP)60例,重症胰腺炎(SAP)36例,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于入院48 h内用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dimer,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SAP组的D-dimer、CRP水平高于MAP组(P﹤0.01),MODS组D-dimer、CRP水平高于非MODS组(P﹤0.01),出现3个以上脏器损害时,其死亡率明显高于2个脏器损害患者的死亡率(P﹤0.01)。结论:联合检测AP患者血清D-dimer和CRP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MODS,评估AP患者的病情与预后,对防止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25%的患者可因出现局部和系统并发症而发展成重症AP(serereacute pancreatitis,SAP),引起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甚至死亡。一些血液学参数可能是反应AP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D-二聚体(D-Dimer,D-D)是反应纤维蛋白溶酶产生的标志,常被用来诊断急性肺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研究显示,D-二聚体可能与SAP有关。也有报道大多数SAP患者甘油三酯(TG)存在异常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及D-二聚体(D-dimer)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6例患者为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组,40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的体温、呼吸频率、白细胞、淋巴细胞、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脂肪酶、总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的心率、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降钙素原、血肌酐、CRP、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糖及CA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R、D-二聚体是SAP的重要预测因子(P<0.05)。入院时CA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成正相关(r=0.370,P<0.05),D-二聚体与BISAP评分成正相关(r=0.445,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AR预测SAP的曲线...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与甘油三酯(TG)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D-二聚体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评估血浆D-二聚体是否与甘油三酯存在相关性。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甘油三酯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平均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峰在第3天,第5天即出现下降。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甘油三酯呈明显正相关(r=0.867,P=0.000)。结论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患者存在明显增高的D-二聚体与TG。增高的甘油三酯是急性胰腺炎D-二聚体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D-D水平,记录观察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IL-6、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下肢周径差较治疗前减小,血清IL-6、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IL-6、D-D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测定IL-6、D-D水平可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监测病情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永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4):3230-3231,323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vWF因子和]1,-6的变化及其l艋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组(2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组(44例)及对照组(15例)血浆中的vWF因子和IL-6进行测定。结果:三组病例血浆中的vwF分别为(230.5士52.7)%、(175.8±30.3)oA、(84.5士21.3)%;IL-6分别为(68.76±28.62)ng/ml、(35.95土11.56)ng/ml、(14.46土3.53)ng/ml,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O.05)。血浆vWF因子和IL-6预测重症A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6.7%、86.7Z、91.6oA和60%、90%、75%。结论;检测血浆vWF和IL-6的水平变化,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对急性白血病伴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查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血液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的住院病人,诊断为有感染的患者定义为感染组40例;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40例;同时有感染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归为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40例。测取各组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数值。结果感染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及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分别为[(42.8±10.5)mg/L、(0.8±0.3)μg/L;(16.5±5.8)mg/L、(1.5±0.6)μg/L;(88.7±21.7)mg/L、(6.8±1.7)μg/L],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以联合组最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组最低,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反应蛋白[(〈10 mg/L)、(10≤,〈100 mg/L)、(≥100 mg/L)]进行分层,CRP≥100 mg/L的人群中,发生DIC比例及血中D-二聚体值最高,而C反应蛋白〈10 mg/L的人群中,发生DIC比例及血中D-二聚体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认为急性白血病病人普遍存在感染和异常凝血,可以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作为检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有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轻症及重症不同分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每组分为轻症、重症各18例,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重症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1.40%)(P0.05)。3)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以及胰腺水肿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改善各项指标,降低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和改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经济方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8例AP患者入选本研究,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中重症胰腺炎(MSAP)组、重症胰腺炎组(SAP)组,观察入院24 h、48 h及7 d血清PCT水平,同时检测CRP。结果:SAP组及MSAP组24 h、48 h及7 d的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SAP组与MSAP组相比,两组间24 h 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AP组24 h PCT水平明显高于MSAP组(P〈0.05),48 h及7 d PCT及CRP水平均高于MSAP组(P〈0.05)。结论:PCT能早期反映AP的严重程度,早期检测并持续监测PCT值,可以准确评估AP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从福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56-115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69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的明显升高,P〈0.01;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轻度异常者,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对判断AP的病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AP分成轻症(MAP)和重症(SAP)两组,在入院后第1、3、5、7、9天动态检测CRP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AP患者入院后的CRP均增高,SAP组血清CRP平均水平达(106.3±15.4)mg/L,显著高于MAP组的(21.5±7.6)mg/L(P〈0.01)。结论 CRP可作为AP早期诊断及SAP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l)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一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0例ACl患者血清CRP的含量。结果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评价ACI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作为患者肝功能损害的标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5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并以5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T、AST、hs-CRP、IL-6及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s-CRP、IL-6、TNF-α的高表达及IL-2的低表达可能与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存在一定的关系.测定乙肝患者血清中hs-CRP、IL-6、TNF-α及IL-2水平,对于慢性乙肝的肝功能损伤的判断和临床疗效评价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奥曲肽配合乌司他丁疗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2月一2016年6月期间内在该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2例确定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划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仅是采取奥曲肽来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方法,然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 d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8%(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39%(41/51),该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3,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疗法,能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极大的临床实践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测定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和6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_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GDM组的m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及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3.088,11.980,18.900,9.801);GDM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1=0.389,P〈0.01);TNF—α水平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γ=0.582.P〈0.01);hsCRP与IR呈显著正相关(γ=0.323,P〈0.01)。结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