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大骨瓣减压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2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出现脑积水并发症的患者113例,发生率达47.5%.对所有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可能引发脑积水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年龄、是否脑挫伤、蛛网膜是否下腔出血、蛛网膜是否纤维性增厚、颅内是否出血、颅内是否大面积梗死、术中是否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是否出现入脑性渗血等因素是影响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因素对是否引起脑积水并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 年龄、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是引起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脑积水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出现迟发颅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年龄≥50岁、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间≤伤后6h、高血压的患者迟发颅内血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恢复良好28例(49.12%),中残15例(26.32%),重残11例(19.29%),长期昏迷2例(3.51%),死亡1例(1.7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发生率较高,老年、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和高血压均是其危险因素,应密切观察和及时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的相关因素,提高对它的认识和处理,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头皮外伤32例,颅骨骨折26例,脑挫裂伤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颅内血肿术后2例。其中急性26例,亚急性18例,慢性2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常发生于颅脑外伤早期,头皮外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是该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徐玮  沈宏 《浙江医学》2005,27(1):33-35
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比例相对较高,一旦发生则预后较差.本文对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密切因素.方法:收集71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挫伤及血肿范围、脑室积血范围、去骨瓣减压情况、颅内感染、腰穿情况等因素与迟发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与脑积水发生有关系的因素.结果: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6.34%.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首要危险因素,尤其对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腰穿可以明显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迟发性脑积水.去骨瓣减压术、脑室积血、颅内感染及高龄也是迟发性脑积水的重要相关因素,而颅内血肿量及GCS评分与外伤迟发性脑积水的相关度较低.结论: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腰穿及防治颅内感染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40例行急性颅脑损伤术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与计数资料,讨论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入院时间较短、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与Fbg水平高、APTT与TT延长、并发生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迟发型颅内血肿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病情的转归。方法回顾分析97例老年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与421例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患者颅脑损伤影像学表现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较少,硬膜下血肿及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较多,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结论老年患者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较中青年患者差,在诊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尤其要重视原有慢性疾病的处理和各种并发症的治疗,采取个体化的针对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措施,降低颅脑损伤术后对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提高及时诊出率、增加抢救与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神经外科2005年7月22日—2013年8月6日共计83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3例患者均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都随访6个月。6个月后,按GOS评分,恢复良好,生活自理者47例,轻度残疾,生活基本自理者16例,重度残疾,生活需要照料者9例,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者5例,死亡3例,失访3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约占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10%,该疾病病情进展迅速,迟发性血肿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打击并可导致术后顽固性颅高压,使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导致严重后果;部分患者病情隐蔽,不易被及时发现而贻误最佳抢救时机,一旦病情恶化,可延长患者恢复期并使患者预后变差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合理的初次手术方案,及时合理的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黄国兵  陈飞军  刘颖 《重庆医学》2014,(25):3371-337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老年患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8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30例)和未出血组(6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患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在高血压、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多部位颅骨骨折5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再次手术后患者 GOS评分结果:4例死亡,2例植物生存,8例重残,9例轻残,7例恢复良好。(3)高血压、脑挫伤、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多部位颅骨骨折是术后颅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并发高血压、脑挫伤、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多部位颅骨骨折是其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该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60 例作为迟发性脑缺血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无迟发性脑缺血患者210 例作为无迟发性脑缺血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迟发性脑缺血组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的脑水肿、手术时机、动脉瘤位置、WFNS 分级、Hunt-Hess 分级、改良Fisher分级、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低钠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FNS 分级≥Ⅳ级、Hunt-Hess 分级≥Ⅲ级、改良Fisher 分级≥Ⅲ级、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迟发性脑缺血组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迟发性脑缺血组中度残疾+ 恢复良好率低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迟发性脑缺血组植物状态+ 重度残疾和死亡率高于无迟发性脑缺血组。结论WFNS 分级≥Ⅳ级、Hunt-Hess 分级≥Ⅲ级、改良Fisher 分级≥Ⅲ级、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陈杰强 《海南医学》2010,21(3):68-6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血肿原因,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颅脑损伤救洽戏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的原因。结果85例患者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在首次手术骨窗对侧57例,同侧(原骨窗及骨窗周围)28例。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及术中止血不彻底是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主要原因,另外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也有一定关系;术中止血彻底有助于减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可能性,对冲性颅脑损伤需注意严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现有医学诊疗手段对重度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血肿进行有效诊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分析发生开颅后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84例开颅术后未出现迟发性血肿(对照组),22例开颅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予一线保守治疗(观察组I),20例开颅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予二次手术治疗(观察组II),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纳入本研究病例的颅脑受伤机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生命体征、年龄等因素与迟发血肿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选择再次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年龄50岁、高血压、手术时间≤伤后6h、脑出血合并脑挫裂伤患者迟发血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手术治疗迟发血肿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迟发性血肿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予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有手术指证应及早行手术治疗,目前颅脑CT是确诊迟发血肿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在本院脑外科行开颅手术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20例,研究组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究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收缩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发病至手术时间、GCS评分、Babinski征阳性、舒张压、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颅骨骨折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过多因素回顾性分析,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Babinski征阳性是诱发患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因素.结论: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中,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以及Babinski征阳性是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医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干预,以便可以降低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急性颅脑外伤术中特别是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超声指导手术治疗的32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超声共找到血肿41个。其中初次手术后或手术中因脑膨出而行超声扫查发现同侧深部迟发性颅内血肿3例,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6例;超声漏诊2例。结论术中超声对急性颅脑外伤特别是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时能够准确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病例发病规律和手术处理方法,以提高该类病人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0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伤情,迟发性颅内血肿出现时间、血肿类型、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21例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发生在幕上18例,幕下3例,脑内10例,硬膜下及脑内5例,本组中16例为2次手术治疗,4例为3次手术治疗,1例为4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按GOS标准:治愈1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此类患者应给予密切临床观察,及时CT检查和手术治疗为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 ,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近 8年来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的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 35例病例 ,包括致伤原因、致伤部位与迟发血肿部位 ,原发血肿清除与迟发血肿形成的关系、时间 ,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 35例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例中 ,硬膜外血肿 2 1例 ,硬膜下血肿 6例 ,脑内血肿 6例 ,多发性血肿 2例。预后良好 18例 ,重残 5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11例。手术死亡率为 2 5 0 %。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有可预见性因素和明显临床特点 ,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 ,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 ,宜动态复查CT ,加强观察和监护 ,必要时手术探查 ,早诊早治 ,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发生迟发性血肿现象,探讨分析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34例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现象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决定再次手术清除还是保守治疗。结果:34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4例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治疗,其余12例采用保守治疗。有15例恢复较好,6例中度残废,6例重度残废,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结论:急性颅内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原因一般与头部钝挫伤、颅内压发生较大变化以及颅骨骨折有关,对病情恢复情况应给予严密监控以及定时定期复查头颅CT,早发现早治疗以便保证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因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的治疗经验。方法将颅脑损伤术中因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的2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康复良好11例,中度残废4例,重度残废3例,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去除充分减压及降低颅内压等是治疗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措施。迟发性颅内血肿只要处理及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迟发性血肿可能原因,分析早期诊断临床特点,总结其救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广泛挫裂伤脑水肿12例,颅骨骨折9例,颅内血肿16例,其中6例为伤后6~24h内出现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均给予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重视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颅内迟发性血肿的早期诊断,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重视综合的治疗策略,可以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DTIC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的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占同期的7.5%,86%合并脑挫裂伤,58.6%合并颅骨骨折。首次术前外伤原发性颅内血肿量较大,平均56.4ml。69%术后去骨瓣减压和常规颅外引流。术后非手术区DTICH发生在72h内,其中13例为硬膜外血肿,5例为脑内血肿,3例为混合性的硬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21例术后DTICH再次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23.8%。结论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是脑挫裂伤及颅骨骨折的结果,手术导致的颅内压急剧下降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