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方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336-337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中的效果,减少鼻饲误吸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原因进行要因分析,提出目标,制定改进措施,开展活动。结果: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2%降低至活动后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对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方法 2018年3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后制订活动目标与计划。对比品管圈活动前(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135例对照组患者和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135例观察组,调查两组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并针对误吸发生率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探究应用品管圈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安全进食管理情况及护士综合素质能力均显著优于活动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对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对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39例,实施后(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41例。分析对比品管圈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圈员自我评价情况及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品管圈圈员解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等评分较实施前明显上升,P0.05;品管圈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88%、0.00%;较实施前的15.38%、7.69%明显更低,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降低吞咽困难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入院时间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收治的62例吞咽困难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62例吞咽困难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P<0.05)。其目标达标率为166.0%;进步率为84.8%,圈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沟通配合能力、责任感、品管手法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很大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吞咽困难患者误吸发生率,且能提高圈员品质改善的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佘天香 《吉林医学》2022,(9):2563-2565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3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吸入性肺炎以及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活动(品管圈活动)小组在我院ICU设立的价值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2例脑干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活动小组成立前后为时间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小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创通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为0,有创通气时间为(8.15±3.16)d;对照组患者再插管率为11.1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78%,有创通气时间为(12.82±3.49)d,两组再插管率和有创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而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6/36),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89%(1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100.00%(36/3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83.33%(3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100.00%(36/3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77.78%(28/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可明显减少脑干出血患者的气管插管再插管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开展跌倒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及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23‰下降至活动后的0.41‰(P〈0.01),患者满意率从94.1%上升到96.7%(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126例手术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差错(7.14%)、切口感染发生率(3.17%)均低于实施前(18.25%、9.5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实施前(83.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584,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并且能够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切口感染发生率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改善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前先对病区中存在的护理服务缺陷进行调查分类,根据分类分别成立了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人性化护理服务病区护理质量为目标的三个品管圈,应用品管圈的活动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结果 2009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94.54%上升到97.55%,护士综合素质从90.06%提高到93.32%,人性化护理服务病区护理质量由90.22%提高至97.18%,经统计分析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区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得到了持续改进和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病区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了人性化护理服务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病区护士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3月至6月就诊于我科的病例303例,其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就诊病例162例,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基础护理工作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服务满意率及基础护理满意度综合评分,制定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患者基础护理满意度评分、基础护理满意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开展前后各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在广泛推广的同时应注意个性化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126例手术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差错(7.14%)、切口感染发生率(3.17%)均低于实施前(18.25%、9.5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实施前(83.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584,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并且能够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切口感染发生率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21年1—6月鹤山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抽样调查实施前(2020年6—12月)、实施后(2021年1—6月)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环节合格率、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后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评价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环节的质量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目测+放大镜检测合格率99.52%、隐血试验合格率99.66%,高于实施前的93.57%,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极小器械缺损率、包装松散率、湿包率及器械损坏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科室总满意率96.39%,高于实施前的8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互动的开展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和科室满意度,促进器械消毒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CI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4周内误吸发生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4周内误吸发生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ACI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且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6.12%)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血透室于2016年1月-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透室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品管圈在产房中实施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提高产房内的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前先对产房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分类,根据分类分别成立了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降低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降低顺产后出血率为目标的四个品管圈,应用品管圈的活动对产房的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结果从2004年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护士服务的综合满意度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89%提高到98%,衡量产科质量的各项指标如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从1.29%降至0.58%,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由1.62%降至0.49%,阴道产产后出血发生率由1.10%降至0.69%,各项指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经统计分析两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产房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了产房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助产士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产房助产士的护理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波对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超声治疗组。所有患者接受脑梗塞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吸入性肺炎、吞咽困难恢复情况。结果:超声治疗组吞咽困难康复总有效率为90.63%,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治疗对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具有联合康复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为主题,对影响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进行归因分析,制定目标,实施整改措施和评价品管圈活动成果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危重症患者甲级护理病历高于实施前(P〈0.01),乙级护理病历和丙级护理病历均低于实施前(P〈0.01),护士护理病历质控满意率由92.2%提高到97.8%(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颅脑损伤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联合高压氧组。所有患者接受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吸入性肺炎、吞咽困难恢复情况。结果:联合高压氧组吞咽困难康复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及电刺激组相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与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具有联合康复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霞 《安徽医学》2013,34(7):1028-102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卒中吞咽障碍致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结果 2周后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误吸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