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或无应答相关因素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华 《右江医学》2006,34(3):310-312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肯定。按0、1、6月免疫程序对健康人群进行接种3针乙肝疫苗,仍有5%~10%[1]接种者不产生抗-HBs或抗-HBs水平过低,而又重新成为乙肝的易感者,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证实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疫苗贮存条件、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性别、体重、吸烟等。但在消除以上因素后,乙肝疫苗无、低应答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学者又对接种者机体内HBV感染、人白细胞抗原、免疫应答异常、免疫缺陷、年龄等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般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免疫效应。方法对高校4630名男女大学新生随机分为人数不等的A、B、C三组作为接种对象,观测接种乙肝疫苗对保护性抗体产生的阳性反应、无弱应答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无弱应答者占17.64%;B组无弱应答者占15.07%;C组无弱应答者占14.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HBs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部位、是否输过血制品,HBsAg阳性者接触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接种时年龄大、乙肝疫苗针次少、未接种在三角肌为YDV接种后产生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结论YDV免疫后的免疫应答与疫苗因素、饮食因素、机体发育诸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接种乙肝疫苗(HepB)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按正常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中,除贮存、接种技术等原因造成疫苗效价下降外,用常规检测方法发现仍有5%~10%人群表现为无/低免疫应答。怎样提高接种后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和保持免疫持久性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发生率、发生原因和如何提高免疫应答等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丽飞  覃云鹏 《右江医学》1991,19(4):178-179,185
本文对116例婴儿采用0、1、6方案,经肌肉途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并随访30个月,以观察其对婴儿的免疫效果。疫苗接种后的12个月和30个月抗-HBs 应答率分别为92.24%和87.07%,其滴度(GMT)分别为1∶30.69和1∶23.31,两者差异均不显著;HBV 感染率为3.45%,疫苗接种后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解西伦  王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30-1132,1043
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虽然可以使90%的接种对象产生免疫力,但仍有5%-15%的健康接种者对HepB产生无应答或低应答。这部分人群由于不能受到HepB的有效保护,易成为HBV感染的高危人群,这给预防乙肝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HepB免疫应答水平,降低HBV感染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接种HepB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及补救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乙肝疫苗可有效的予防HBV感染已为大家公认。Wismans报导许多研究表明健康人群常规接种(即0、1、6月程式,每次20μg量接种)乙肝血源疫苗后92~99%的人产生有效的的(即抗-HBs>10IU/L)对HBsAg的抗体应答。国内使用乙肝疫苗有效率与此相似。 HBV感染遍及全球。1987年伦敦国际肝炎会议估计全世界HBsAg携带者2.8亿。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约8~15%,HBV总感染率60~80%,HBV持久感染者转化肝硬化或/及肝癌者很多。所以乙肝疫苗接种很重要。1987年WHO提出要在全世界推行本疫苗计划免疫,到2010年时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7.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但有部分成年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往往不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现从机体因素、疫苗因素、接种因素三个方面综述分析了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力,开发研制新型疫苗佐剂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在体外实验中,对人和鼠的多种免疫细胞有活化作用;在动物实验中,CpG ODN不仅可增强乙肝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可增强其细胞免疫应答,这正是铝佐剂所达不到的,且CpG ODN与铝佐剂具有协同效应,今后可考虑双佐剂联合乙肝疫苗接种,能提高接种人群的应答率,刺激机体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还显示,CpG ODN能增强HBV转基因小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效应,说明乙肝疫苗辅以CpG ODN可望作为临床上免疫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可行性途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CpG ODN对人体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蔡伟容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Z1):123-124
为了解官地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小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抗体阴性者不同方法加强免疫的效果,探索疫苗加强接种的时间和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取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到我院防保科接种疫苗者进行咨询、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林清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0):745-747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防治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平均为97.9%,HBsAg阳性率为2.62%,HBV感染率为5.82%,抗-HBs阳性率为58.5%,接种乙肝疫苗后有9.54%的儿童无抗体应答。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在保持高接种率的同时,加强对孕妇及所生子女HBsAg检测管理,开展对无抗体应答者的再免疫,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区在园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有效率,为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中心城区及郊区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接种卡为据,采集血样,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本文调查范围内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产生抗体率达72.5%。接种规范与否、年龄、复种等因素均影响抗体水平。结论: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一种有效方式,进一步加强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规范接种、复种工作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对单项抗-HBc阳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7个月.抗-HBs应答率为61.2%.首次疫苗接种后的无应答者,不对第二、三次接种产生抗-HBs应答。应答者的抗-HBs滴度随接种次数而逐渐升高.抗—HBs阳性者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能是原发反应。从抗—HBc阳性的无应答者血清中检出HBV—DNA和HBsAg,提示无应答者可能处于一种轻微的慢性染感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加强免疫的问题,以指导今后乙肝预防工作。方法:2001~2002年在某医学院校对1997年后入学的大学生,两次分层随机抽样的基础上,选择明确知道入学时乙肝疫苗接种史的481名学生,进行乙肝HBsAg和抗-HBs检测。结果:大学生接种疫苗后,其抗-HBs的平均应答率为77.34%,5年内能维持在较好水平。免疫无应答率为22.66%,多次接种可提高其应答率。应答率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无应答者是乙肝高危人群,极易成为传染源。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其高水平抗-HBs应答率和持续时间,降低无应答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5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的基础信息进行详细调查和总结,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免疫失败情况和影响因素等结果方面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探讨造成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具体原因。结果: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的时间、新生儿的0~7个月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接种疫苗前后存在偶合病毒感染史(即处在感染疾病潜伏期,比如水痘和流行性感冒等)3种,这3个因素与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失败比例对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相关因素较多,但首次接种时间和新生儿出生后7个月前身体概况和接种疫苗时的偶合感染疾病存在,概况3个方面是最主要影响因素。相关人员在处理这方面问题时应该多加注意这几个因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0%的人出现无弱应答,尽管这部分人再进行复种,但获得的抗体滴度不高,且难以持久。经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无弱应答与HBV的低水平感染,遗传因素,HLA-DR2、7、9的相关性,HLA-B8,Scol,DR3出现的频率,IL-2的活性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近期淮安市淮安区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策略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7~12月龄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史,检测HBs Ag、抗-HBs和抗-HBs。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对2 320名幼儿开展了调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高达99.6%,均全程接种了疫苗。监测对象的HBs Ag阳性率0.13%,核心抗体阳性率为2.1%,估计乙肝疫苗保护率在93.4%,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1.6%,幼儿HBs Ag阳性的原因为母婴阻断失败,所有母婴阻断失败幼儿的母亲为HBe Ag阳性感染者。接种5 g苗的幼儿抗体低、无应答率为26.3%,高于计划免疫中接种10 g疫苗的地区。出生低体重幼儿的低、无应答率高于出生正常体重幼儿。结论 :目前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规范接种率高,幼儿HBV慢性感染率低,幼儿的慢性HBV感染主要归因于母婴阻断失败。应提高乙肝疫苗计免免疫中的接种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5岁以下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后出现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性别、年龄、民族1∶1配对原则,选取279对无(弱)应答者病例和对照,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健康状况,疫苗接种剂量、种类、部位、次数以及药物摄入、饮食等因素与无(弱)应答发生的关系。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弱)应答有关的因素为母亲HBsAg阳性、母亲HBsAb阳性、父亲HBsAg阳性、父亲HBsAb阳性、父亲有HepB免疫无应答史,其OR值分别为4.467、0.879、5.768、0.881、6.020,其中父亲HBsAb阳性、婴儿餐具进行消毒,出生当日接种疫苗是儿童体内产生HBsAb的保护因素。结论父母亲为HBV携带者是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无(弱)应答的危险因素,而父母亲体内有HBsAb是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应答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情况。方法择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种疫苗的10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另外择取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接种疫苗者1000例为对照组,分别使用10μg以及5μg(2009年后不使用5μg疫苗)的酵母型重组乙肝疫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显著,1岁以下者免疫应答率为85.6%,与其他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乙肝抗-HBs转阳率更高,P0.05。结论乙肝疫苗为当前预防以及阻断HBV的最经济、最有效方式,倘若机体内缺少/未生成抗-HBs,则会加大乙肝感染率。因此,需要针对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接种方案,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宣传力度,以维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对于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该中心接种乙肝病毒的儿童300例,观察其接种1个月后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300例儿童中,156例(52.00%)高免疫应答,113例(37.67%)低免疫应答,31例(10.33%)无免疫应答,总免疫应答率为89.67%(269/300);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应答有效率及免疫应答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且3岁儿童的高免疫应答率及总免疫应答有效率均显著高于5~8岁儿童(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有利于控制儿童HBV感染率,但疫苗所介导的应答量存在年龄相关性,年龄升高免疫应答将逐渐降低,保护效果也相应降低,宜尽早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0.
我校附属同济医院董永绥教授等进行的“疫苗控制幼儿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因素研究”通过鉴定,经专家评审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项研究用乙肝疫苗控制某幼儿园HBV感染,经5年考核随访,发现HBsAg阳性率由原17%~20%下降至1.28%,取得满意效果,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