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取40例三种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胃癌、肝癌)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采用STAGO 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结果:三种常见肿瘤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6例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UAE)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UAE〈30mg/24h)62例与微量白蛋白尿组(UAE为30~300mg/24h)59例。结果:2型糖尿病无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纽(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无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判断以及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对象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包括30例肺癌、32例肺炎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三组血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肺癌组的FIB、D—D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IR=4.53,4.63,P〈0.01;tD-D=6.52.7.96,P〈0.01)。肺炎组血中FIB、D—D平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tFIR=0.358,P〉0.05;tD-D0.132,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浆FIB及D—D水平,可用作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预测其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估汁病情发展状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酶(A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S2000 i全自动血凝仪对130例PHC患者及11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Fbg和AT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Fb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D、Fbg与AT联合检测可以客观地评价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凝血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许志坚 《当代医学》2021,27(23):66-67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名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二聚体、hs-CRP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与D-二聚体、hs-CRP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变化密切相关,了解D-二聚体、hs-CRP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变化可帮助判断病情,并指导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7例患者观察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D-D、ATⅢ、FIB,比较两组指标差异。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OPD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D-D、FIB水平及AT-Ⅲ水平降低,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辨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检验回顾性分析50例血液肿瘤患者初发、缓解、部分缓解、复发时Fbg、D-D、AT活性水平的差异。结果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Fb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复发组Fbg水平较缓解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组D-D水平较对照组、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初发组、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较对照组AT活性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AT活性较对照组及缓解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测定Fbg、D—D、AT活性,可评估血液病患者凝血功能,同时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杨黄欢  王霄一  杨勇  丁敏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5):327-328,34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1组为血白蛋白〈20g/L,共58例,2组为血白蛋白〉20g/L,共62例,另选取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另外,根据有无肾静脉血栓形成将120例患者再分为两组,A组为继发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组,共29例,B组为无肾静脉血栓形成,共91例,测定并比较两组血FIB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FIB升高程度与血白蛋白降低程度有关,1组血FIB明显高于2组(P〈0.05);肾病综合征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者血FIB,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D-二聚体升高程度较未形成血栓者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具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特点,且升高的程度与血白蛋白降低程度有关,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者血FIB、D-二聚体较未继发血栓形成者高,可作为继发肾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性指标之一。此过程中,血脂水平升高可能有协同作用,加速血栓发生发展,因此早期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袁双龙  巩路  周蕾  张娜  孙文闻 《吉林医学》2011,(33):7016-70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三种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5例RA、42例SLE、28例pSS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二者与其他炎性反应、免疫指标及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SLE、RA患者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②SLE患者及伴血管炎的RA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③pSS患者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④所有RA患者FIB水平以及合并血管炎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ESR、抗CCP抗体、RF均成明显正相关;⑤SLE患者组FIB、D-二聚体与ESR、抗ds-DNA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积分均成明显正相关,与补体C3成明显负相关。结论:相对于pSS而言,RA、SLE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亦提示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亦可以作为临床判断RA及SLE病病情活动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0.
郑岚  张漩  郑浩  孙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35-123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产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D、Fib。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浆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常见5种恶性肿瘤之间血浆DD和Fi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存在,血浆DD和Fib指标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联合抗凝血酶Ⅲ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D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以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Ⅲ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以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DN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单独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67.39%、81.52%)、(65.22%、82.61%)、(67.39%、82.61%)低于联合诊断(93.49%、9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单独诊断特异度(95.65%、100.00%、97.83%)与联合诊断(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可为2型DN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其与肺癌患者的病情关系。方法肺癌组患者96例均为我院确诊为肺癌的住院患者,其中57例有转移,39例无转移;肺炎组患者96例;健康对照组96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肺癌组患者中有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组血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平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通过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以及肿瘤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阳性结果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18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选择同时期健康查体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测定,比较二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结果阳性率的差异;分析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阳性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根据随访情况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阳性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结果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阳性结果与肺癌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结果阳性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阳性结果与肺癌患者肿瘤直径≥3cm、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高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可能有助于评估肺癌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其与RA病情活动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DD及FIB水平,分析RA血浆DD和FIB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及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30例,肝细胞癌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及凝固法测定其血浆D-D及Fhg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肝硬化B级、C级组血浆D-D、Fb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B级、C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肝癌组D-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肝硬化组D-D含量与肝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D-D、Fhg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反映一种隐匿型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过程,动态观察血浆D-D及Fhg含量,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易栓症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与D-二聚体(D-D)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方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90例易栓症深静脉血栓(DVT)重度组22例、DVT轻度组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重度组25例和ATCI轻度组23例]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AT-Ⅲ与D-D水平.结果 DVT重度组与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的AT-Ⅲ、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ATCI重度组与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的AT-Ⅲ、D-D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DVT(重、轻)组、ATCI(重、轻)组的AT-Ⅲ与D-D水平呈负相关(r=-0.892、-0.363、-0.712、-0.355,均P<0.05).DVT(重、轻)组、ATCI(重、轻)组及对照组之间的AT-Ⅲ/D-D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AT-Ⅲ与D-D水平变化是评价易栓症病变及发生栓塞的敏感指标.AT-Ⅲ越低、D-D越高易栓症的风险程度就越大,D-D/AT-Ⅲ比值对易栓症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曲洪澜 《重庆医学》2015,(19):2665-2667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NSCLC患者114例作为NSCLC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FIB及DD水平,分析NSCLC组FIB及DD水平与病理特征的联系及NSCLC组FIB、DD水平与患者生存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的FIB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患者血浆FIB及DD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及肿瘤大小,以及临床分期等特征中无明显联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患者血浆FIB及DD水平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83、-0.85,P均<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血浆FIB及DD水平与其预后密切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采取抗凝疗法可能对改善患者生存情况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与胃癌疗效、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对胃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取300例胃癌患者和4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血浆D—dimer含量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测定,血浆Fg含量采用Clauss法测定。结果300例胃癌患者中,胃癌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dimer和取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缓解组的血浆D—dimer、Fg水平较初治组及难治转移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浆D—dimer和Fg水平变化与胃癌的病情变化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2.45±0.23)mg/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3.56±0.63)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1.30±0.2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76±0.39)g/L,中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2.37±1.1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22±0.34)g/L,重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3.39±1.21)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74±0.47)g/L,轻型组显著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有效诊断脑梗死,且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