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TP方案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和序贯疗法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序贯放化疗组(A组)和同步放化疗组(B组),两组均接受相同剂量及相同周期的放疗和化疗。并记录其疗效、生存质量、毒副作用和生存率。结果两组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2767),但生存曲线有统计学意义(P=0.0364)。A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B组(P=0.013),A,B两组的中住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26个月,30个月及31.05%,44.45%。结论同步时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其生存质量评分和生存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在直肠癌术后应用中对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接收诊治的4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临床放化疗的治疗情况,根据放化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进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进行序贯放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放化疗后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3年内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后局部控制率与3年内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同步放化疗加重患者不良反应,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化疗、放疗与放化疗同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将省肿瘤医院放疗科68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同步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与同期邹城市中医院肿瘤科单纯化疗组(C组)35例进行疗效比较。放疗采用累及野三维适形调强照射,2.0Gy/次,1次/d,5d/周。总DT(66—68)Gy/(6.6—7.0)周。化疗方案为鳞癌给予EP方案,腺癌给予MVP方案,腺鳞癌给予NP方案。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76.5%,B组为52.9%,C组为54.3%。A组优于B纽、c组,AB、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70.6%、50.1%、35.3%,B组为52.9%、26.5%、14.7%,C组为543%、25.7%、11.4%,A组优于B组、c组,AB、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毒副反应表现为放化疗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有效率,减少远处转移率,从而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替吉奥与多西紫杉醇同步全脑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3例老年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采用替吉奥同步全脑放疗25例(替吉奥同步组),多西紫杉醇同步全脑放疗22例(多西紫杉醇同步组),单纯全脑放疗26例(单纯全脑放疗组)。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及临床控制率)替吉奥同步组与多西紫杉醇同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均高于单纯全脑放疗组(均P〈0.05);远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与1年生存率)替吉奥同步组与多西紫杉醇同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单纯全脑放疗组(均P〈0.05);多西紫杉醇同步组骨髓抑制、食欲下降、乏力、恶心呕吐较替吉奥同步组明显,而腹泻、口腔黏膜炎、皮肤色素沉着则较轻(均P〈0.05),肝功能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提高加稳定率替吉奥同步组92%高于多西紫杉醇同步组68.2%(P〈0.05)。结论对于老年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替吉奥同步全脑放疗是一个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替吉奥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食管癌晚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给予两组正常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替吉奥60mg/m^2,一天2次,连续服用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2.7%和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两年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毒副作用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每次2.0Gy,每周5次,肿瘤灶总量为60~70Gy。同步放化疗组采用EP方案化疗,第1天开始行放射治疗,化疗2个周期。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同步组CR25.9%,PR51.8%,CR+PR77.7%;单放组CR7.4%,PR48.1%,CR+PR55.5%;1、2、3年生存率同步组为56.4%、26.1%、13.8%;单放组为32.2%、17.9%和7.1%(P〈0.01)。同步组和单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8个月(P〈0.05)。结论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放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消退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规范化新辅助治疗对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122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消退分级进行回顾性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消退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22例患者中明显病理消退52例,其中完全病理消退11例,病理消退不明显70例。长程放疗方案病理明显消退率高于短中程放疗(60鬈VS30.56%,P=0.005),同步放化疗病理明显消退率高于单纯放疗(54.05%vs25%,P=0.002),放疗总量〉4000cGy病理明显消退率高于总量≤4000cGy(60.42%vs31.0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及长程放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消退分级的两个独立影响因素(P〈0.05)。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4年间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A组,66例)中同步放化疗、长程放疗、放疗总量达到4000cGy以上及术前放化疗后时间间隔达到6周的比率均高于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4年间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B组,56例)(71.43%vs51.51%,57.14%vs27.27%,48.21%vs30.30鬈,50%vs28.79%)。结论: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行长程放疗、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优于短中程放疗、单纯术前放疗,延长术前同步放化疗后时间间期有提高临床疗效的趋势,规范化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FOLFOX4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复发转移直肠癌的疗效与毒性反应。方法对56例无法手术的晚期或复发直肠癌患者进行盆腔放疗,在放疗的第1、5周同时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以56例单纯同方案化疗者为对照组。结果单纯化疗组、放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1%、83.9%(P〈0.05);肛门、会阴疼痛缓解率分别为30.4%、55.4%;粘液血便缓解率分别为17.9%、30.4%;无病生存期分别为10.8个月、12.6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2个月、21.8个月(P〈0.05)。主要毒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经对症和支持治疗后患者均能够耐受。结论FOLFOX4方案化疗与盆腔同步放疗治疗晚期及复发转移直肠癌能较好控制局部复发病灶,控制远处转移,改善局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刘德顺  万智双  方霖  刘睿 《西部医学》2012,24(8):1580-1581,1584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价值。方法对9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手段分为术前辅助放化疗组(A组,n=24)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组(B组,n=67)。比较术前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优势。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保肛门率分别为62.5%和35.8%(P=0.023〈0.05);放化疗中损伤达2级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49.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2%和22.4%(P=0.044〈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8.6%(P=0.588)。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能提高保肛率,降低放化疗反应,并在一定意义上改善手术切除率和减少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D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步放化疗组36例,单纯放疗组34例。同步放化疗组应用多西他赛75mg/m^2,dl,顺铂30mg/m^2,d2~d4,常规止吐对症处理,放疗第1天开始,21天为1个周期,放疗过程中共2个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2~4个周期化疗,全程x线三维适形放疗DT60~66Gy/30—33次/6~6.6周,2Gy/次,5次/周;单纯放疗组放疗方法与同步放化疗组相同。治疗完成4周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70例均完成治疗,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CR+PR)61.8%,完全缓解率(CR)8.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0%、20.5%、8.8%;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CR+PR)83.3%,完全缓解率(CR)13.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44.4%、22.2%。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皆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DP方案治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副作用有增加,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1.
黎萍  丁叔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48-50,53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术前采用同步放化疗,术后按需辅助性化疗;对照组术前不做放化疗,术后按需实施辅助性放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直肠癌降级情况、术后肛门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RECIST评价结果;比较术后24个月随访复发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①放化疗后实验组T3、T4、N1所占比例低于放化疗前,放化疗后实验组T1、N0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实验组术后肛门功能C级以上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完全缓解(CR)[32.5%(13/40)]、部分缓解(PR)[52.5%(21/40)]、总有效率[85.0%(34/40)]均高于对照组f5.0%(2/40)、25.0%(10/40)、30.0%(12/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随访24个月,实验组无复发比例[90.0%(36/40)]高于对照组[62.5%(25/40)],复发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优良者比例[42.5%(17/40)]高于对照组[15.0%(6/40)1,生存质量差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采用放化疗对直肠癌预后有较积极的影响,提高了治疗有效率,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改善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sodiumvalproate,VPA)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VPA单药治疗≥6个月的男性癫痫患者(VPA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并进行精液浓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形态学分析。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量表简化版问卷(IIEF一5)评估两组已婚者性生活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VPA组的生育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2,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PA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泌乳素水平及生物活性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显著升高(P〈0.01)。两组问睾酮、雌二醇水平、生物活性雄激素/生物活性雌激素及精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痫治疗组中总精子畸形率及头部、体部尾部精子畸形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PA组总精子活动率、A级精子〈25%及A+B级精子〈50%的比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PA组IIEF一5问题1、2、3及总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问题4、5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PA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氯胺酮和丙泊酚持续颈内静脉输注对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临床中型脑损伤患者适当病例60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随机分三组,各20例.A组:对照组,围术期未特殊处理;B组:围术期氯胺酮/丙泊酚1:1 昆合0.5 mg/(kg·h)微泵持续颈内静脉输注;C组:围术期氯胺酮/丙泊酚1∶1混合1 mg/(kg·h)微泵持续颈内静脉输注.三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和术毕12、24、48 h不同时间点取对侧颈内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100β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并记录不同时间点各组患者神经反射变化和意识恢复情况,6个月后随访60例患者并进行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随时间延长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作用效应有剂量依赖性.B组S-100β蛋白浓度术毕24h为(2.26±0.52) μg/L,术毕48 h为(1.25±0.35) μg/L;C组S-100β蛋白浓度术毕24h为(1.12±0.25) μg/L,术毕48 h为(0.69±0.11) μg/L.B组NSE蛋白浓度术毕24 h为(7.26±1.12)μg/L,术毕48 h为(5.36±0.58) μg/L;C组NSE蛋白浓度术毕24h为(6.02±0.65) μg/L,术毕48 h为(4.78±0.81) 上g/L.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神经反射和意识恢复快,脑神经并发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意识恢复时间为(26.5±6.9)h,C组意识恢复时间(27.3±4.7)h;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8±1.9)分,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3±0.9)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MMSE评分,A组MMSE评分为(17.1±3.2)分,低于B组[(23.7±4.5)分]和C组[(25.5±4.7)分](P<0.05),但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24 h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越高对应其6个月后随访MMSE评分就越低,血清S-100β蛋白与MMS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18,P<0.05).结论 氯胺酮和丙泊酚联合应用对脑损伤围术期有明显的治疗和神经保护作用,术后随访无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ⅠB2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经盆腔检查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经盆腔检查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ⅠB2B期的宫颈癌患者85例,根据术前辅助治疗情况分为两组:A组(43例)接受术前盆腔外照射放疗,放疗结束后2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85例,根据术前辅助治疗情况分为两组:A组(43例)接受术前盆腔外照射放疗,放疗结束后23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B组(42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33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B组(42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34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79.1%vs 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显著低于B组[(0.38±0.08)L vs(0.45±0.09)L]、[(19.49±5.45)g vs(29.91±8.67)g](P<0.05)。A组术后盆腔淋巴转移率低于B组[(9.30%、0、30.23%、6.98%)vs(21.43%、4.76%、50%、21.43%)](P<0.05)。A组术后1、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23.3%、48.8%)vs(38.1%、61.9%)](P<0.05);A组3年生存率高于B组[(83.7%)vs(73.8%)](P<0.05)。结论术前盆腔外照射放疗的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且具有更低的复发率和更高的生存率,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直接吻合术、结肠成形袋术和J型贮袋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9例,随机分为直吻组36例行直接吻合术,结袋组37例行结肠成形袋术,J袋组36例行J型贮袋术,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情况。结果三组均无死亡;直吻组、结袋组、J袋组手术重建成功率[94.44%(34/36)、97.30%(36/37)、94.44%(34/36)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3/34)、5.55%(2/36)、5.88%(2/3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12个月结袋组和J袋组24h排便次数、不能区分排便和排气均显著少于直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JP〈0.01);术后3、6、12个月三组大便不能完全排空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肛门功能主观感受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结袋组[(7.83±1.75)、(8.34±1.85)分]和J袋组[(7.69±1.63)、(8.41±1.74)分]肛门主观感受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直吻组[(6.36±1.78)、(6.89±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3、6、12个月结袋组和J袋组静息压和最大耐受容量高于直吻组,术后12个月结袋组和J袋组最大收缩压和顺应性均高于直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袋组和J袋组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最大耐受容量、顺应性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吻合术对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结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影响最为显著.结肠成形袋和J型贮袋术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作用相似,结肠成形袋方法更简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住院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行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B组行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两组患者术中单侧肢体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两组患者术后皮下淤血、小腿局部麻、小腿局部麻木感、切口感染、浅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6,P< 0.05).A组患者单侧肢体手术时间[(34.12±15.34)min]、住院时间[(3.1±1.2)d]均短于B组[(55.22±11.86)min、(5.3±2.8)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15.5±2.3)mL]明显少于B组[(53.7±10.7)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8.0%,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激光联合高位接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确切,易于操作,具有微创、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适合广大基层单位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钙([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与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关系。方法 73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于生后2 h内、24~48 h、7 d各进行一次血浆[Ca^2+]i与血钙的检测,将生后2 h内血浆[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比〉0.48的30例作为A组,将该构成比≤0.48的43例作为B组。观察患儿生后24~48 h、7 d的血浆游离钙和血钙的变化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生后2 h内所有病例血浆[Ca^2+]i与血钙的测定值都在正常范围,血浆[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比A组〉0.48,B组≤0.48。24~48 h血浆[Ca^2+]i与血钙的测定值两组都较生后2 h内有明显的下降(P〈0.01),且B组较A组下降幅度大(B组与A组相应值比较,P〈0.01)。B组[Ca^2+]i的下降更为明显(B组[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比下降了1.6%,而A组仅下降了0.2%),其中血浆[Ca^2+]i〈0.9 mmol/L的A组8例,占26.7%,B组35例,占81.4%,B组与A组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P〈0.001)。经过系统治疗,A组16例HIE(轻度14例,中度2例),占53.3%,B组33例HIE(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1例),占76.7%,两组HIE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4.39,P〈0.05)。两组中重度HIE的发生率比较,B组亦高于A组(连续性校正后χ^23=.86,P〈0.05)。结论生后2 h内血浆[Ca^2+]i在血钙中的构成比以0.48为界可以作为早期评估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依据之一,该比值等于或低于0.48提示发生HIE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IRM-2小鼠的肿瘤易感性,探讨放化疗对IRM-2小鼠不同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120只IRM-2近交系小鼠,分别接种肺腺癌(LA795)、宫颈癌(U14)、黑色素瘤(B16)、肝癌(HepA)细胞,造模24 h后,将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环磷酰胺组,每组各10只。照射组于第4天开始进行1 Gy全身照射,每日1次,连续5 d,共照射5次。环磷酰胺组(25 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0.2 mL/只,共4次。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小鼠于第12天处死,解剖瘤块、胸腺和脾脏称重,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计算抑瘤率、胸腺及脾重指数。结果①IRM-2小鼠皮下移植4种肿瘤的成瘤率均为100%。②环磷酰胺组、照射组LA795的抑瘤率分别为(31.8±27.3)%、(68.2±18.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照射组瘤重[(0.07±0.04)、(0.15±0.06)g]均低于对照组[(0.22±0.1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瘤重低于照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环磷酰胺组、照射组U14的抑瘤率分别为(37.3±3.5)%、(70.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瘤重[(0.50±0.14)g]低于对照组[(1.71±0.60)g]及照射组[(1.14±0.0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环磷酰胺组、照射组对黑色素瘤B16的抑瘤率分别为(17.7±15.8)%、(63.6±15.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脾重指数、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环磷酰胺组瘤重[(0.72±0.31)g]低于照射组[(1.63±0.51)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⑤环磷酰胺组、照射组对肝癌HepA的抑瘤率分别为(31.5±21.7)%、(69.6±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照射组瘤重[(0.28±0.23)、(0.63±0.20)g]均低于对照组[(0.92±0.16)g],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环磷酰胺组瘤重低于照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M-2近交系小鼠对肺腺癌、宫颈癌、黑色素和肝癌均能有效接种,放疗对接种肿瘤有一定杀伤作用,环磷酰胺能有效抑制IRM-2小鼠肿瘤的生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娄云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3,(7):21-21,23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诊治的6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调强放疗)和观察组(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每组各3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的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分为A组(青白联合手术组,n=52)和B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n=76)。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愈率、眼压、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A组患者治愈率为90.4%,B组患者治愈率为86.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间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视力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1,与B组[14.5%(11/7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青光眼患者,选择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